看到个很好好玩的问题,有人问:为什么以前的人回想起来很幸福,现在的学生疲惫不堪,眼神无光?

我是发现啊,随随便便一个结论,前面加个“为什么”就变成正确结论了,让人只想着思考为什么,忘记了看这个结论合理不合理。

1

论物质条件,以前跟现在肯定是没法比。

以前只要饿不死就算成功长大了,现在的孩子吃穿用度都比以前丰富了很多。

论精神生活,现在似乎也比以前更丰富吧,各种娱乐方式,游乐场所,比我们以前只能偷摸去网吧上个网幸福多了。

那为啥有人觉得,我们以前回想起来很幸福,宁愿不当大人也要做小孩,而现在的学生就完全疲惫不堪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很简单,人们对于幸福的定义和感受是主观的。

人们觉得以前快乐,现在的孩子不快乐,是因为他自己的快乐,他可以感受得到,而孩子的快乐,他却感受不到。

举个例子,我们小时候偷偷去游戏厅,去网吧玩,父母会管,老师会管。

站在父母和老师的角度,这帮孩子真不让人省心。但站在小时候的我们的角度,偷偷去玩好开心,能体会玩游戏的快乐。

当我们做了家长,孩子喜欢玩手机,喜欢玩游戏,他玩的时候,家长是没办法感受他的快乐的。

因为这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的家长也只会像曾经的家长一样,觉得孩子不让人省心,玩物丧志,得想办法让孩子戒掉网瘾好好学习才行。

只有自己才知道自己快不快乐,累不累,就别替现在的孩子瞎操心了。

2

还有学习,谁学习不苦呢?

总有人发类似的贴子,说孩子早早出门,晚上才回家,作业也到很晚,太累了,眼里没光了。

我就很好奇,发帖的人上过学吗?上过高中,参加过高考吗?

老祖宗都说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从古代到现代,要想学出点名堂来,不都得努力学吗?

以前上学是自己骑着破自行车通勤,现在的孩子还车接车送,累在哪儿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答案很扎心,累在家长的期望上了。

对上学的态度,以前大多数家长是随缘:你是上学的料我就供你,你学得不好也别怪我,主打一个充分发挥孩子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现在的家长呢?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在肚子里就开始胎教,音乐古诗英语先熏着,吃什么喝什么学什么都是科学,幼儿园学啥,小学学啥,德智体美劳要全面发展,学校学习不能落下,还得课外补课,搞点特长竞赛,主打一个条条大路都得能通到罗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前的孩子是自由生长的花儿,想怎么长怎么长,家长只管不让花儿干枯就好;

现在的孩子是养在实验室里的花儿,朝哪个方向长,什么时候晒太阳,晒多久,什么时候喝水,喝什么水,听什么音乐长得美,花儿都被围得密不透风了,也见不到光啊!

3

总有人说,现在竞争多激烈呀,我也不想给孩子这么大压力,可不卷怎么办呢,都是为孩子好,没办法呀?

“不得不卷”的心态,虽然出发点是为孩子好,但实际上却可能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负担,让他们感到疲惫不堪,甚至失去了对学习和生活的热情。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天赋。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选择,而不是一味地将自己的期望和愿望强加给孩子。

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潜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而不是将他们塑造成家长想要的模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家长,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要过分焦虑孩子的未来。这点,还真得跟以前的家长学学。

孩子是学习的料,就努力提供条件供他上学;孩子不是学习的料,那就想别的法子,这世界上有很多条路,不是偏要把每条路都打通才能活。

同样是每天上学放学,同样是早出晚归。

有的孩子回到家能轻松惬意地享受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关爱,能一起解决学习生活工作中的问题;

有的孩子回到家面对的是父母严厉的拷问,这道题怎么错了,怎么才考这么点分,为什么没考第一名?

这两种孩子谁会感受到累,谁会眼里无光呢?

幸福并不是一种绝对的状态,而是一种相对的感受,每个人对于幸福的定义和追求都是不同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以前的人们,或许在物质上并不富足,但他们拥有更多的自由、更少的压力,以及更加简单纯粹的人际关系,这些构成了他们回忆中的幸福。

现在的学生,虽然物质条件极大丰富,但面临的竞争压力、家长的期望、以及社会对于成功的单一定义,都让他们感到疲惫和迷茫。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现在的学生就无法拥有幸福。

作为家长,我们需要调整心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选择,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同时,我们也需要反思现有的教育体系和社会环境,努力创造一个更加宽松、包容、多元的成长空间,让孩子们能够在其中自由地探索、快乐地成长。

最后我想说,大环境改变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但改变家庭环境,努把力还是可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