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建强副中心 打造增长极 奔向新辉煌”

系列新闻发布会镇平专场(第四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年11月28日上午9:30,南阳市委宣传部召开“建强副中心打造增长极奔向新辉煌”专题新闻发布会第4场,镇平县专场。邀请镇平县主要负责同志出席,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关心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主持人:南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蔡咏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举行“建强副中心 打造增长极 奔向新辉煌”系列主题第四场新闻发布会,很高兴邀请到镇平县委书记艾进德先生出席,请他介绍镇平县“励精图治 干事创业 为建强省域副中心城市做强支撑”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还有:

镇平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梁其武先生;

镇平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薛江峰先生;

镇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黄玉先生;

欢迎各位发布人!下面,先请艾进德书记作主发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艾进德: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能够通过今天这个平台,向大家汇报镇平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首先,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和百万玉乡人民,对长期以来给予镇平关注、关心和关爱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地感谢!向参加今天发布会的各位媒体朋友致以崇高敬意!

镇平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是一个有特色、有活力的地方。镇平,古称“安国”,后称“涅阳”,公元1226年设立镇平县,著名诗人元好问为首任县令。全县总面积1580平方公里,总人口108.5万人,辖22个乡镇办410个行政村,是“中国玉雕之乡、中国金鱼之乡、中国玉兰之乡、中国面食文化之乡”。

镇平具有独特的产业优势。玉、鱼、花、面成为远近闻名的“四大特色”产业、富民产业。玉产业从业人员近40万人,年销售额突破500亿元,是全国最大玉石交易中心,形成了“玉料买天下、玉人走天下、玉器卖天下”的生动局面;观赏鱼产业有养殖水面2万余亩,年产金鱼、锦鲤9亿尾,占北方市场的三分之一,“小锦鲤”游出富民大产业,上了中央电视台;以玉兰、荷花为代表的苗木花卉产业种植规模突破5万亩,年产值超20亿元;以绿色食品产业园为龙头,年转化粮食100万吨,是“国家级三产融合示范园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

镇平具有厚重的人才优势。孕育出了以王占国、杜祥琬、王光谦为代表的“两院”院士群体;以张文显、王轶、冯果为代表的法学家群体;以柳建伟、寒川子、卧龙生为代表的作家群体;以仵应汶、仵海州为代表的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群体;以黑虎庙小学校长张玉滚为代表的“时代楷模”和玉乡先模群体。

镇平具有显著的区位优势。特别是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阳,省委、省政府提出支持南阳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镇平作为距离南阳中心城区最近的县份,正在推进与中心城区一体化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

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市委全会精神,以“五聚五提”为总抓手,以“六个弘扬”为总要求,以“四个倡导”为总保障,以争创全省30强为总目标,以“宛平一体化”为发展方向,锚定建设全市先进制造业协同区、全省数字经济先行区、全国三产融合示范区、全球玉文化消费中心的“三区一中心”发展定位,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励精图治、干事创业,推动各项工作加快突破、加快发展。整体工作呈现出稳中求进的发展态势。今年前十个月,全县生产总值增速居全市第5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居全市第3位;新开工项目数居全市第1;工业增值税、商业增值税、增速等指标增速位居全市第一方阵。

一是勇担涉疆管理、民族团结、反恐维稳政治责任,守牢安全稳定底线。镇平是人口大县,也是民族工作大县。特别是镇平与新疆“因玉结缘”,常住维吾尔族群众1300余人,年流动人口近3万人,涉疆管理、民族团结、反恐维稳是我们的特殊政治责任。近几年,我们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一手抓治理,以党建为引领,全面推进网格化、智慧化、一体化管理;一手抓服务,创新探索了同区居住、同市经营、同班学习、同院就医、同娱同乐、同享小康“六同”服务模式,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创造了“南阳经验、镇平担当”。我们的做法得到总书记批示肯定。

二是强力推进产业强县,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我们坚持产业链、产业园思维,实行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企业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四位一体”协同推进,做优存量、做大增量、做强变量,初步构建起“132”产业体系,走出了专业园区化发展路子。以想念为龙头的绿色食品、以汉姆为龙头的新型电子元器件及智能装备制造、以利欣为龙头的医药健康、以中联为龙头的新型建材、以玉石智谷为龙头的宝玉石珠宝化加工专业园区初具规模,全县在库“四上”企业突破500家。

三是精心实施城市更新提质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城乡面貌明显改观。我们以新型城镇化为方向,以乡村振兴为统揽,坚持规划、建设、管理、运营一体推进,县城抓提质、农村抓提标,城乡建设管理水平明显提升。特别是中心城区抓街区改造、抓社区治理,打通了“断头路”,优化了城市路网,完善了城市功能,净化了城市管理,成功创建河南省卫生城、园林城、文明城,改变了“县城沿着公路跑”的旧格局,有了城市范儿,2023年成功入选“中原宜居城市”。

四是持续放大玉文化特色,着力打造全球玉文化消费中心。镇平不产玉,做成了全国大市场,决胜的法宝在人才。目前,我们有国家级大师32人、省级大师985人、技工技师3000多人,带动全县40万人从事玉产业。去年,南阳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正式招生,在校大中专学生达到一万人,正在向全国产教融合示范县迈进。我们正在实施“玉+”战略,谋划推进“十大工程”40个重大项目,加快玉产业向珠宝化、时尚化转型。

五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截止10月底,居民储蓄余额突破550亿元,家庭轿车拥有量达到13.9万辆,人均储蓄额、户均居民家庭轿车拥有量均居全市前列;市场主体总量达11.9万户,占全市的1/10。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全部搬入新院区。建成豫西南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构建起四级就业服务体系,努力实现“一人一户稳定就业”,全市“人人持证 技能河南”暨就业服务现场会在镇平召开。连续6年成为“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公众安全感跃升至全省前列。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励精图治、干事创业,努力建设现代化新镇平,为南阳副中心城市建设做出贡献、做强支撑!

蔡咏:谢谢艾书记生动详实的介绍!接下来进入现场提问环节,欢迎记者朋友就本场新闻发布会关注的内容进行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河南广播电视台记者:请介绍一下镇平县如何落实市委提出的“五聚五提”总抓手,推进“宛平一体化”,为南阳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做出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艾进德:市委七届七次全会和全市领导干部会议,吹响了“建强副中心、打造增长极、奔向新辉煌”的冲锋号。镇平县正在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加快推进“宛平一体化”,为南阳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做出贡献。从区位上讲,镇平是距离南阳中心城区最近的县份,具有特殊的优势。从条件上讲,省政府批复的《南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把镇平划定为城市功能区,为推进“宛平一体化”提供了空间。从潜力上讲,南阳西部有高校、有园区、有空间、有产业,在建设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市先行区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从使命上讲,市委、市政府要求镇平与南阳一体化发展、一体化管理。因此,建强副中心、打造增长极,奔向新辉煌镇平理应走在前列、做出贡献。近期,我们主要从四个方面发力:

一是推动交通互联。推进“宛平一体化”,交通是前提。我们要加快推进宛平快速路建设,加快G312改线,尽快打通省道S330,争取宁西高铁在镇平设站,推进与中心城区交通互联。

二是推动产业互动。推进“宛平一体化”,产业是关键。我们要把镇平遮山镇、柳泉铺镇规划为先行区。与中国电子合作,规划建设南阳光谷;以利欣制药为龙头,建设医药产业园;加快低空经济产业园建设,打造航空小镇;整合遮山、潦河山水优势,打造康养休闲小镇。

三是推动生态互补。推进“宛平一体化”,生态是底色。我们将积极推进潦河流域综合治理,构建“一河两岸”;依托遮山自然优势,规划建设南阳西部郊野公园。做好遮山生态修复,重现“五朵杏花遮山”壮丽景色,将遮山、柳泉铺区域打造成南阳中心城区的“西花园”和“宛平一体化”的“生态绿芯”。

四是推动服务共享。推进“宛平一体化”,服务是保障。推进“宛平一体化”的目标是让人民群众过上更美好的生活。下一步,我们将聚焦品质教育、品质医疗、品质养老、品质消费,持续提升镇平的发展水平、管理水平、服务水平。加快南阳理工珠宝产业学院建设,与中心城区名校开展“手拉手”活动,擦亮“成才在镇平”的教育品牌。加快医共体、医联体建设,支持县内各家医院与全国知名医院开展合作,引进“行走的医院”,提高医疗服务保障水平。加快县人民医院健康养生城片区、县中医院医养结合建设,创出“养在玉乡”的康养品牌。推进商业综合体和星级酒店建设,开展卫生店、特色店、名优店评选,打造特色消费街区和场景。整合文化元素,以玉文化为牵引,推动特色产业向文旅文创转型,争创“全域旅游示范县”。

建强副中心,打造增长极,奔向新辉煌,南阳人人有责,必须人人尽责。我们要通过3-5年的努力,把镇平打造成南阳现代服务业功能区,为南阳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做出贡献,做强支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法治日报记者:镇平在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方面有哪些举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梁其武: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决策部署,统筹发展和安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积极探索治理模式,创新工作措施,提升了基层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我们的做法是:

一、开展“四下基层”,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以“春风化雨”、“夏季守护”、“秋季强基”、“冬季暖心”四季行动为主线,开展基层群众工作,保障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下沉队伍强基础。组织县处级领导干部包联乡镇(街道),县乡两级干部包联村(社区),做实做细信访维稳、平安建设等工作,化解群众诉求1300余件,攻坚稳控重点案件121件。聚焦难点求突破。选取23个问题比较突出的村(社区),蹲点开展清资产、清黑恶乱、清矛盾、清案件,共清查涉嫌侵占集体资产368.6万元,排查“黑恶乱”线索16条,化解矛盾211起,刑事、行政拘留处罚50人,治理成效初步显现。社会关爱促稳定。将“五失一偏”、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等重点人员作为关爱对象,推进亲情感化、政府暖化、公益融化,精准扶贫助困、赋能增智,从根子上解决稳定问题。

二、推动“数智融合”,打通群众最后一公里。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网格化、智慧化、一体化“三化”协同,构建基层“1+3+N”数智治理工作模式。优化体系。对网格划分进行优化提升,设立“五级网格”6501个、网格员7742名,把人、事、地、物、组织全要素纳入网格管理。搭建平台。打通数据壁垒,首创“村振”数字乡村平台,推动全县基层党员干部、网格员、群众全量迁移至“村振”平台,做到“大事全网联动、小事一格解决”。激发效能。采用网络积分制的方式,对23项正向行为进行积分奖励,鼓励群众、网格员通过平台反映问题、参与治理,通过平台处理网格事项8.3万件,处理率98.82%。

三、强化“打防管控”,筑牢安全屏障。坚持预判于前、预警于先,抓好源头防控。以打开路。聚焦发案规律全面打、民生案件快速打、积案隐案深入打,刑事案件同比下降23.44%,命案同比下降60%。以防为主。聚焦命案防范、涉恐要素、人员密集场所、危爆行业等,全方位、拉网式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动态清风险消隐患。以管为本。紧盯精神障碍患者、不良行为未成年人等特殊人群,落实走访、见面、日联系工作制度,防止了极端案事件发生。以控为重。科学划分城区、石佛寺、农村三个区域,将警力摆在街面,严格落实“1、3、5分钟”快反机制,守住了安全稳定底线。

四、完善“防范机制”,护航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统筹安全和发展,严防经济社会风险演变为政治安全风险。建立突出涉稳风险危机管控机制。将经济领域风险纳入研判议题范畴,定期分析研判,先后稳控化解农商银行协储人员清退、化债危机等经济领域重大风险。建立“131”工作机制。以“四专两合力”建设为支撑,以“反诈社会化”为方向,以“重点群体”教育引导为切入,有效遏制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上升势头。建立“专题教育”机制。开展“争做守法诚信公民 深化依法治县”专题教育活动,营造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为平安法治镇平建设保驾护航。

下步,我们将继续探索创新,在建设市域社会治理示范市中扛大旗、出新招。回答完毕,谢谢大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顶端新闻:在新的时期,镇平是如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薛江峰:镇平是一个产业特色鲜明的地方。近年来,我们提出实施“镇平人建设新镇平”战略,按照“产业链、产业园”思维,推动特色产业链群式发展,富民强县效应越来越明显。目前,全县生产总值突破300亿元,居全市第5;居民存款余额突破550亿元,户均存款达5.6万元。产业转型主要围绕“132”三条主线。

“1”,就是放大做强玉产业。玉是镇平从业人员最多、开放程度最高、产业链条最完善、特色最鲜明的产业,目前从业人员40余万人,年产值超过500亿元。为放大特色优势,我们以“珠宝化、时尚化、标准化、大众化”方向转型,加快金融和电商赋能,不断完善质量标准,不断拉长产业链条,着力构建玉文化产业生态圈。“3”,就是三大先进制造业。新型建材产业,主要是以中联水泥、天泰装配式建筑为龙头,鼓励企业产品转型、科技创新、集群集聚,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绿色食品产业,以想念食品、标点食品、万德隆中央大厨房为龙头,以千喜鹤等知名企业的导入为抓手,以差异化发展为方向,重点发展预制菜、功能性食品、粮油加工、功能性饮品等产业链,加速推进三产融合,建设更具影响力的绿色食品产业集群。新型电子元器件及装备制造产业,以汉姆高精密制造、兆强光电等企业为龙头,补齐补强新型显示、智能制造产业链,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2”就是两大传统优势产业。我们立足镇平产业基础,深入挖掘传统优势,以生物制药、现代中药、化妆品为重点,着力培育发展医药健康产业、以再生铝、再生铜、再生铁为重点,持续做强静脉产业,努力推动传统产业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明年,全国业内瞩目的国家创新药利欣柴胡喷剂已完成十余年的初试、中试、临床试,将在镇平实现量产。

下一步,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五聚五提”为总抓手,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南阳“建强副中心、打造增长极、奔向新辉煌”作出更多镇平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都晨报记者:市委提出要提高营商环境美誉度,镇平商品意识强,市场意识活跃,对营商环境的要求更高,请问镇平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有哪些措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薛江峰:近年来,镇平县委、县政府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各项决策部署,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工程”,坚持用营商环境统揽全局、提升工作、检验作风,全省营商环境评价排名进入30强。尤其是今年,我们聚焦企业关切,突出降本增效,开展了涉企增值化服务等一系列改革,推动重点领域创新突破,营商环境美誉度全面提升。

1、 全力以赴提高企业满意度

镇平市场主体数量居全市第一,让每一家企业都满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挑战。一是在要素保障上满意。不断完善遮山工业园区和县城供水网联通。加强供电线路改造,企业十分关注的停水停电问题基本没有。积极赴省进京,协调争取计划天然气批发指标。全县工业天然气价格正由全市中游水平向全市最低迈进。土地供应落实“一天办四证”。资金支持方面,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包装项目,为企业争取资金。目前,我们正根据企业意愿,统一协调银行落实降息、换续贷。二是在政务服务上满意。建立全市首个县级企业服务综合大厅,统一招募专业专职服务人员,加强惠企政策的拆解和传送,在金融服务、用工服务、财税服务、科技服务方面形成成熟模块。在工程建设审批服务、不动产办理服务等方面“一件事一次办”。扩大企业“免申即享”工作面。落实政务服务下基层,在乡村两级完成绝大多数政务服务。三是在包联服务上满意。建立包联服务直通车、“流动办”“夜市办”服务新模式。主动上门辅导帮办企业信息变更、不动产登记等服务事项。成立全省首家县级营商环境投诉中心,完善主动发现、高效处置、举一反三、晾晒评价机制。同时采用电话调查、实地走访、部门核查等多种方式,开展企业满意度评查。四是法治保障上满意。在全市率先开展“清廉护航码上行”执法监督,破解公平监管执法和有效服务企业难题,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今年执法检查行为同比下降42%,真正做到了“无事不扰,有求必应。

2、 深度探索实施产业发展增值化服务

玉雕产业是镇平的富民产业,为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在产业链前端,完善大师创意、产品研发机制。投资30亿元建设职教园区,形成从中职到本科的职业培训教育体系,持续培养雕刻人才。在产业链中端,建设玉石智谷等一大批新质玉雕加工产业园。把过去的家庭作坊转变成现代化智能车间。在产业链末端,加强产品质量管控,大力发展电商销售,畅通退货渠道和投诉渠道。目前,几十万市场主体在镇平能真实体会到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创业环境最佳。下一步,我们将在其它产业领域,复制相类似的主导产业增值化服务。

3、 全力打造全市产业项目导入洼地

镇平距离南阳中心城区仅30公里,特别是正在融资的宛平快速通道、S330省道双通道建设建成后,20分钟就可以直达南阳中心城区,40分钟可直达南阳机场、高铁东站。镇平水资源丰富,南水北调中线每年可调配I类优质水源3000万立方米,工业和居民用水后备充足。土地配额充足,现有储备成熟用地3000余亩,避开生态保护区的环境容量优势巨大。在建及可利用标准化厂房30万平方米,变电站、燃气门站、水厂、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更为重要的是,镇平的四大班子精诚团结,全县上下主动融入与南阳中心城区一体化发展、一体化管理,干部群众干事创业劲头足、热情高、氛围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河南日报农村版记者: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中央、省、市持续关注的工作,请问镇平有哪些措施来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请介绍下有关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玉:感谢您对镇平县乡村振兴工作关心关注。

镇平县是秦巴山区集中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2019年5月脱贫摘帽,2021年3月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乡村振兴巩固提升县。近年来,镇平县严格按照“三落实一巩固”要求,聚焦“三生三化”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创新“四个共富”机制,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止目前,现有脱贫户17598户48092人,监测对象2829户9174人,已标注风险消除1694户5656人。

一是抓好“三个落实”,巩固脱贫成果。在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上,用好“5+2”联动机制,紧盯收入、“两不愁三保障”等重要领域,强化防返贫监测和精准帮扶,聚焦控辍保学、教育资助、医疗保障、危房改造、安全饮水、兜底保障等政策落实。今年纳入监测对象241户882人,标注“风险消除”监测对象288户991人。在抓产业、促创业、稳就业上,实施“镇平人建设新镇平”战略,今年前三季度新增市场主体1.8万户,总量达11.9万户,均居全市前列,实现“有劳动能力家庭一户一人稳定就业”目标。对符合条件的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发放交通补贴及务工奖补9159人次955.8万元,产业奖补1666户188.2万元。

二是聚焦“三生三化”,建设和美乡村。一是突出产业培育,聚力推进生产空间园区化。运用“产业链、产业园”思维,构建“两园三专四特九大产业链”发展格局,抓好小麦、金鱼、蔬菜、荷花、苗木花卉、食用菌六大现代农业产业园,“1+10”县乡两级乡村振兴产业园建设,成功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河南省优质小麦现代农业产业园。依托玉、鱼、花、面“四特”优势产业,实施专业镇、专业村、专业户“三专建设”行动,建成省级农业产业强镇2个、“一村一品”专业村83个、专业户4157家。按照“田村一体、产村一体”思路,运用“投融建运管”一体化模式,建设20万亩高标准农田。二是狠抓乡村建设,聚力推进生活空间社区化。按照中心村、社区化方向,持续推进“八个城乡一体化”、“六网”建设和四项公共资源下沉;以“四沟四渠”连通整治、路域环境治理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创建净美乡村、富美乡村、和美乡村。三是注重景村融合,聚力推进生态空间景区化。按照“景村”一体思路,规划“一带三环多片区”和美乡村精品线路,面向全国招募22个乡村运营师团队,强力推进农文旅、产文旅、养文旅融合发展,创成市级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8个,省级休闲观光园区3个。

三是创新“四个共富”,推进共同富裕。在“共富街坊”创建中,重点是先富带后富,帮产业促就业,已建立的“四包一”台账,共包联群众1656户。在“共富工坊”创建中,重点是找准村企合作结合点,增强企业、行政村与脱贫群众利益联结紧密度,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集体增富。按照“机制全覆盖、试点抓落实”的思路,目前参与“共富工坊”109家企业、600多家新型经营主体,覆盖410个村。在“共富夜校、技校”创建中,重点是实行技能增收行动,已开展农业实用技术、电子商务等技能培训20余期2600人次,实现就业800余人。在“共富合作组织”创建中,重点是规范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运营,开展政经分离,实行第三方公司记账,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规范运营,建立联农带农机制,壮大村集体经济,目前共富合作组织创建工作正在全县铺开。

蔡咏:谢谢各位发布人。今天的现场提问就到这里,如果记者朋友还有其它关注的问题,可以在发布会后与镇平县委宣传部联系,进行深入的采访了解。

最后,再次谢谢艾书记和各位发布人的精彩发布,也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积极参与,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