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应急管理部通报了南京“2·23”火灾事故调查结果。通报称,这是一起违规改装的电动自行车超标大容量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起火引起的重大火灾责任事故。

2月23日凌晨,这场突如其来的火灾,瞬间让整个电动自行车行业都震动了,更是直接促成了电动车“新国标”的更新,允许使用铅电、放宽限重。

终于,盖棺定论。15人不幸丧生,2人重伤,4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300余万元。这场灾难的根源竟然是电动车的锂离子电池发生了“热失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网络)

调查认定,这是一起违规改装的电动自行车超标大容量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起火引起的重大火灾责任事故。火灾原因是放在居民楼的电动自行车锂电池热失控起火,引燃周边电动自行车和住户天井内违章搭建并堆放的可燃物,在烟囱效应作用下,燃烧产生的火焰和高温有毒有害烟气快速突破天井内部分住户外窗至室内,多种因素叠加导致火势扩大蔓延,造成人员伤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疑,锂电安全再次被打上了大大的问号。电池安全的砝码正向铅蓄电池,从官方到民间的认识,渐趋一致。

PART.1

火灾背后的隐患:
锂电池“高能量”带来的风险

锂离子电池的轻便、高效和高能量密度是优点,然而,正是这些“高能量”,让锂电池在不当使用、超负荷充电、外力损伤等情况下,变得极易失控。南京火灾事件中的锂电池就是典型案例——锂电池因为改装不当,导致了火灾的迅速蔓延,最终造成了严重的伤亡和财产损失。

这并非个别事件。事实上,锂电池引发的火灾事故,在全国范围内已经不止一次。尽管电池技术不断更新,但锂电池本身的风险难以彻底根除,尤其是锂电池本身价格偏贵,消费者往往会在一些非正规渠道购买“便宜电池”,这更是安全隐患的源头。

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约是3亿辆,到2023年底保有量达近4亿辆,增长约30%。而据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统计数据,2018年全国共发生电动自行车火灾3000余起,这一数据到2023年增长至2.1万起,足足增长了6倍。

频发的锂电池火灾事故也迫使了更完善的电动车“新国标”修订出台。今年,工信部等多部门对《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进行了修订,明确提出了更严格的安全要求。尤其是在电池选材和电池使用上,要求更加严格,重点是“防火阻燃”以及“防止非法改装”。

不仅如此,“新国标”的修订,更重要的是让更安全的铅蓄电池获得了国家的支持。

PART.2

电动车新国标修订:
“放宽限重”,铅电让安全更彻底

这次修订的标准对电动自行车的整车重量、蓄电池容量和电池安全性做出了更加精细化的规定,以此来提升电动自行车的整体安全性。“新国标”修订后的标准允许铅蓄电池车型的整车重量上限提高到63公斤,比之前的55公斤上调了8公斤,进一步增加了对铅蓄电池车型的市场支持。

坊间传闻,备受关注的《电动自行车新国标修订版》的送审稿已经“敲定”。其中规定:对整车质量则要求“装配完整的电动自行车的整车质量应小于和等于55公斤,使用铅酸电池的装配完整的电动自行车整车质量应小于或等于63公斤”。

为什么特意要放宽限重,推广铅电的使用?

PART.3

铅蓄电池的优势:
火灾“零事故”,更稳定更安全

受此前“新国标”强制推行影响,提到购买电动车,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锂电池”。但随着这次火灾事件的发酵,更多人开始重新审视铅蓄电池的优势。

首先,铅蓄电池的化学成分更加稳定,安全性比锂电池更高。铅蓄电池即便在高温、过充、短路等极端情况下,发生火灾的概率也远低于锂电池。与锂电池的易燃易爆特性不同,铅蓄电池的电池内部结构相对“温和”,即使出现故障,也不容易引发大规模火灾。

其次,铅蓄电池的回收利用更加成熟且环保。虽然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更高,但铅蓄电池的使用寿命较长,且回收再利用的技术更加完善,环保性更强。这一点在“绿色环保”成为当下热点的今天,尤其重要。

随着电动自行车市场对安全性要求的提升,政策层面也在加大对铅蓄电池的支持力度。工信部和其他相关部门不仅对新国标做出调整,还推出了“以旧换新”政策,对退还废旧锂电池并换购铅蓄电池的消费者提供补贴,旨在推动铅蓄电池的使用。

这一政策调整,不仅是对电动自行车安全的重视,更是对市场需求的积极响应。因为对于大部分消费者来说,安全性高、价格实惠的铅蓄电池,显然是更符合实际需求的选择。

电动自行车作为一种日常交通工具,涉及到的用户数量庞大,直接关系到亿万家庭的生命财产安全。无论是政策、技术,还是消费者的选择,安全始终应该放在首位。在此背景下,铅蓄电池以其可靠的安全性、经济性和环保性,成为电动自行车行业更为理性的选择。

在未来,随着更完善的“新国标”的深入推行和市场的逐步引导,我们有理由相信,铅蓄电池将成为电动自行车安全可靠的“护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