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诗坛上,岑参的边塞诗以奇情异趣独树一帜,有“诗雄”之誉,与王之涣、王昌龄、高适并称“四大边塞诗人”,他两次出塞,对边塞生活有深刻的体会,对边疆风物怀有深厚的感情。
岑参的边塞诗佳句叠出,诸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岑参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志向远大,效仿班超投笔从戎,踏足西域,长期驻守边疆,与士兵同吃同住,不畏艰辛,也曾枕戈待旦,征战沙场,但时运不济,最终客死异乡。
三十四岁那年,岑参获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并加入了高仙芝幕府,有了人生中第一次出塞经历,也开始了他的边塞诗人梦,在万里黄沙的漠北,他写下一首《碛中作》。诗作原文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走马西来欲到天,
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
平沙万里绝人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首诗的大意是:
我骑着马一直向西走,几乎要走到天边。
自从离家以后,已经见到两次月圆。
今夜,不知道要到哪里去投宿。
在这茫茫沙漠中,万里之内看不见人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岑参这首《碛中作》是一首边塞七言绝句。
整首诗开篇先从空间落笔,点明了行进方向,扬鞭跃马,从长安出发,沿着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风尘仆仆地向西进发,既写出了边塞离家之远,又展现了西北高原野旷天低的气势。
接着,从时间着眼,表面上看,似乎只是点明了离家赴边已有两月,然而,仔细一推敲,无穷思念蕴藏其中,一轮圆圆的明月当空朗照,不由得思想起辞别两个月的家来,时间记得那么清晰,表明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殷切。
最后,以设问兜转,有转折回旋的韵致,以景作结,写出了明月照耀下,荒凉大漠无际无涯的朦胧景象,于暮色苍茫之中,使人感到气象壮阔。
全诗笔触雄浑,气势豪迈;气象壮阔,柔情似水;造境写情,情景契合;形象鲜明,别有神韵;情深意远,含蕴丰富。
突出特点是通篇显示出悲壮苍凉的艺术风格,精心摄取了沙漠行军途中的一个剪影,展示了自己戎马倥偬的动荡生活,在叙事写景的过程中,巧妙地寄寓细微的心理活动,抒发了自己从军边塞的壮志豪情。
总起来看,岑参这首诗既有远离家乡的思乡、思亲之情,又有一种从军的豪情壮志,写出了自己在万里沙漠中勃发的诗情,堪称是一首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深刻的边塞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