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这个一直以来都被公认为时尚之都的国度,在历史的长河中散发着无尽的魅力。时尚不仅仅是贵族的专属,各民族的服装也各具特色,它们不仅展现了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更是法国丰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时尚画卷。

让我们一起回顾 19 世纪前后法国民族服装独特的时尚之美,感受“穿在身上的历史”。

奥弗涅、韦莱及波旁内地区民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7:穆里奈省女子,头戴波旁内式软帽。

2、3、4、5、6:韦莱省女子。

8、9:上奥弗涅地区伊苏瓦尔省女子,其中人物8所穿为现代服装,仅有头上戴的软帽带有地方特色。

10:韦莱地区上卢瓦尔省朗雅克农民。

11:上奥弗涅地区伊苏瓦尔女子。

12:下奥弗涅地区多姆山周边女子。

13:上奥弗涅地区农民。

奥弗涅省早先划分为上奥弗涅和下奥弗涅,如今上奥弗涅更名为康塔勒省,同时把卢瓦尔省部分地域划归给该省;而下奥弗涅则更改为多姆山省。

奥弗涅人体格健壮,能吃苦耐劳,从相貌和体格来看,他们是最像凯尔特人的族群,如今依然保持着本民族传统习俗。不过由于气候恶劣,可耕地匮乏,再加上为数不多的土地都掌控在一小部分人手里,许多人都离开了故土,到外乡去谋生。当地女子依然穿着旧式传统服装,戴不同款式头饰,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头饰,有些头饰甚至差别很大。

韦莱省如今已被撤销,现称作上卢瓦尔省,其中部分地域延伸至原奥弗涅省地域内。不过遗憾的是现在很难看到韦莱地区的传统服装了,只有到极偏远的山区还有可能看到部分地方特色服饰,其中最显著的特征体现在头饰上。

波旁内也是一个古老省份的名称,如今更名为阿利埃省,该省位于高原地带,阿利埃河谷和卢瓦尔河谷穿梭其中,只是在毗邻福雷地区一侧呈高山地貌。由于地理环境不同,境内居民的生活习俗及着装习惯也呈现出变化。

14:下奥弗涅地区克莱蒙费朗男子。

15:克莱蒙费朗近郊农妇。

16:下奥弗涅多姆山近郊女子。

17:上奥弗涅奥里亚克农妇。

18:下奥弗涅伊苏瓦尔区女子。

19、20:克莱蒙费朗的居民。

波尔多民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波尔多格拉迪尼昂区挤奶工。

2:波尔多科德朗附近商贩。

3:轻佻的年轻女工。

4:头顶平底篮贩卖家禽的女商贩。

5:女商贩。

6:轻佻的年轻女工。

7:波尔多拉罗克区年轻姑娘。

8:负责烧饭、做家务的女仆。

9:身穿节日盛装的平民女子。

10:波尔多布莱伊区女子。

11:科德朗区挤奶女工。

12:贩卖煮苹果的商贩。

13:身穿节日服装的女商贩。

14:科德朗区小姑娘。

15:女商贩。

16:平民女子。

17:波尔多佩萨克区挤奶女工。

波尔多女子性情温柔,穿着高雅,又喜欢突出自己的个性,在她们身上总能看到既优雅又引人注目的时尚风采,因此有人说:“在哪里都能看到俏丽女子,但唯独波尔多女子最有女人味。”身着节日服装的平民阶层女子展露出波尔多地区的民族特色,虽然她们很难像以往那样展示奢华的服饰。

相比较而言,色彩鲜艳的服饰要比现代制作的服装更有特色,比如年轻女工就打扮得格外俏丽,真丝裙装刻意裁剪得短一些,露出漂亮的薄底浅口皮鞋;无论是雅致的罩衫,还是色彩鲜艳的头巾,或是遮住胸脯的方围巾,穿在她身上就显得魅力十足。每逢节假日,平民女子就把自己打扮得格外漂亮,戴上各种类型的发饰,再用细亚麻布折出各种头饰造型:高筒、阔叶、折扇、花枝,等等,不一而足。

朗德及西比利牛斯山地区民服

在欧洲北部地区,许多地方都用朗德这个名字做地名,大概用此词来暗指荒漠之地。这个词在此处代指波尔多以南地区,那里确实有许多沙滩地及湿地。尽管如此,在这一片片荒漠中也有绿洲,绿洲里有肥沃的草场和多样性植物,有时还能看到牧羊人搭的小木屋。在铁路沿线,当地人还种上松树、橡树、栗子树及栓皮栎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横幅左侧四人为踩高跷的牧羊人。从左至右:

1:身穿冬装的牧羊人,踩高跷并用手杖做支撑,呈休息状,边休息边织毛线。

2:牧羊人披风的背面。

3:踩高跷的牧羊女。

4:身穿夏装的牧羊人。

5:下比利牛斯山地区比亚里茨渔民。

牧羊人踩高跷是为了能从高处看管羊群,还能轻松地跨越水洼、水坑及湿地。他们手中的长木棍也能派上用场,踩高跷时用以保持身体平衡,还能搭在树杈上做休息支撑物。他们每天外出牧羊时都随身带着食物,身背带柄小锅和干粮及沙丁鱼或鲱鱼罐头。

下横幅(从左至右):

1:布加尔镇年轻姑娘。

2:比利牛斯山地区农民,山民的服装几乎都一样,无外乎是外衣、坎肩、长裤、护腿套,头上戴的三角帽是18世纪的传统老式服饰。

3:卢隆河谷女子。

4:下比利牛斯山地区比亚里茨渔民。

5:巴涅尔镇女子。

6:奥尔河谷附近年轻女子。

纳韦尔、多菲内、尼斯、萨瓦、

马孔、布雷斯及波旁内地区民族服饰

纳韦尔省由八个乡镇组成,如今该省已更名为涅夫勒省。涅夫勒省资源丰富,但全省多为山区,人口增长极为缓慢,沿河谷一带兴建的村镇住民较多,大多数人都从事手工业劳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省内莫尔旺乡农妇,头戴草帽,身穿无袖紧身胸衣连衣裙,披色彩鲜艳的围巾。

多菲内地区由三个省组成,即伊塞尔省、多罗姆省和上阿尔卑斯省。伊塞尔省内山地多,丘陵多,虽然省内大部分人从事农耕业,但可耕地面积(包括草场和葡萄园)仅占全省一少半。不过丘陵地带的牧场开发得很好,畜牧业及奶酪制作是该省的支柱产业。

2:维耶纳郊区农妇。

4:图尔迪畔村妇。

6:格诺勒布近郊农妇。

尼斯前伯爵领地现划归为滨海阿尔卑斯省,该省可以说是法国和意大利两国之间的过渡地带。尼斯方言兼有三种语言特征,即普罗旺斯语、法语和意大利语。此地几乎没有手工业制作,当地人大多从事花卉种植业,其中尤以种植和采收茉莉花、玫瑰、天竺葵和橙花最为出名。

3:布里伽村妇,头顶一个陶罐。阿尔卑斯人习惯用相同的头顶方式来搬运货物。

在法国大革命之前,萨瓦地区下辖七个省份。每逢冬天,山区居民就不再下山,而是待在家里读书,因此山民要比平原人拥有更丰富的知识。早先在萨瓦地区,做教师的人特别多,不过近200年来,山民逐渐离开自己的家园,到平原地区谋生。

5:圣约翰莫里安镇附近山民。

马孔属于索恩卢瓦尔省的一部分,省内许多居民把早先的旧习俗都保持了下来。尤其是马孔女子,她们的服装样式和款式依然是早先的模样,几乎没有任何变化。几乎所有的马孔女子都戴旧式风帽,这种风帽很像尼德兰妇女戴的兜帽。马孔及布雷斯地区女装不但装饰多,而且面料也很讲究。

7:配蓝色饰带三层塔状软帽。

8:配花边饰平沿软帽。

10:节日盛装。

12:典礼华丽服装。

14:居家常服。

11、13:布尔镇附近居民的老式传统服装。

9:波旁内人服饰。

诺曼底地区女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左至右、由上及下排序:

1、4:身穿节日盛装的鲁昂女子。

2、7:鲁昂附近安堡人服装。

3:鲁昂附近瓦勒德拉埃女子。

5:卡尔瓦多斯省首饰。

6:勒哈弗年轻姑娘。

8、16:鲁昂附近圣戈贡集市上的人。

9:伊弗托镇女子。

10:巴耶塞纳女子。

11:卡昂女子。

12:勒哈弗近郊农妇。

13:圣瓦莱里民族服饰。

14:科什瓦女子。

15:迪耶普瓦朗热维尔区服装。

诺曼底女装不但款式多,而且每一乡镇都有自己的服饰特色。在大面积耕作地区,比如鲁穆瓦、科奥、韦克塞安等镇,女子个头高大,身体强壮,肤色略黑,而居住在塞纳河沿岸地区的女子个头较矮。科什瓦女帽极有特色,有人认为诺曼底女帽款式就是参照科什瓦女帽设计的。在制作女帽时,先用绣满金银线图案的真丝面料缝出一个帽型,再缝出一个锥体或顶端略弯曲的长犄角样,在犄角上挂多褶垂饰或管状褶裥饰,垂饰和褶裥饰一直垂到腰间。其实这款头饰的鼻祖是早先流行于德国和英国的圆锥形女式高帽,此帽传入法国之后,深受诺曼底地区各阶层女子喜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穿在身上的历史:世界服饰图鉴》

(增订珍藏版)

30余万字解说

百余个逸闻趣事

7000余图例

展现4000年服饰史

描绘历史上服装的鸿篇巨制

世界公认的重量级藏品

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装帧设计奖提名奖

中国画报出版社

2024年8月

穿在身上的历史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