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潍坊:文化供给提质增效 为人民提供更多精神食粮

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28日讯潍坊精准对标市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

走进潍坊市奎文区图书馆,阅读爱好者在安静、舒适的阅览室内畅游知识的海洋。作为一座刚启用一年的新图书馆,奎文区图书馆已接待读者12万余人次。打造书香城市,奎文区还在8个街道建设移动图书馆,同时,联合社会各界共建小而精的“城市书房”60余处,以其优美舒适的环境、便捷周到的服务成为群众新宠和“网红”打卡地。

潍坊市奎文区图书馆馆长董晓慧介绍说,奎文区选取商圈楼宇、公园景区、大型社区等开放式公共场所,打造24小时自助借阅点,实现市民借还书籍24小时“不打烊”,打通公共阅读服务“最后一公里”。

城市有图书馆和书房,在广大农村地区,一座座农家书屋让乡村氤氲书香气息。在青州市,1054个村(社区)全部建成农家书屋,让“书香青州”触手可及。同时,积极探索创新阅读服务模式,加强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打造集电子图书、有声读物、少儿互动教学资源等为一体的线上数字资源库,让阅读更加便捷。

青州市图书馆业务活动部主任李新强表示,目前,青州市图书馆已经建立10余种线上数字资源库,类型涵盖红色故事、传统诗词、连环画等,满足不同年龄阶段的读者需求。

与图书馆的“安静”不同,在潍坊市潍城区十笏园非遗空间内,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面塑公益课正在进行。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王国红正带领学员制作非遗面塑国潮醒狮。

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王国红介绍说,大家对面塑的印象可能还停留在一个“一根竹签走四方”的认知里,就邀请到了不同年龄段的群众一起来参与进来,让大家都能近距离学习面塑传统文化。

活动现场,学员们不仅体验了面塑的匠心独运,更深刻感悟了传统文化的韵味悠长。

潍坊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风筝、核雕、木版年画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十笏园非遗空间内,更是汇集了众多工艺美术从业者及传承人,大家坚守艺术创作的初心,让工艺美术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潍坊市工艺美术协会党支部书记丁传信介绍说,潍坊的工艺美术在全省占着重要的位置,全省的工艺美术系列有11大系列126个品种,潍坊的工艺美术品种占了80多个。特别是近几年来,潍坊市政府出台了工艺美术保护和促进办法,对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每个周六、周日,位于诸城市的蔡家沟艺术试验场,都会有固定的文化演出活动。24日,正值周日,一支本土乐队将一部新作搬到小剧场舞台,邀请市民群众观赏提意见。

“酷夫子乐队”吉他手王砚平表示,“酷夫子乐队”做的是原创音乐,一旦有了作品,会在小剧场里面排练、演出,面向所有的村民,来提意见,一方面看作品过不过关,另一方面就是给村民送一个文化大餐,免费的大餐。

室外寒风阵阵,室内声乐绕梁。周边村民,专程从城里赶来的市民,和着琴弦、节拍,共赴冬日文化之旅。

观看演出群众丁金玉告诉记者,以前,音乐会只能从电视上看,或者去城里剧院看,现在有了小剧场,每个礼拜都去看,现在的老百姓在自己家门口就能看上,就能听到,感觉很欣慰很高兴。

近几年,诸城市以镇街、社区为节点,将文化惠民重心下移。当地借助文旅优势,开展特色文化活动,催发文化惠民的“红利”。在蔡家沟艺术试验场,目前文化从业农民已超过40%,年游客量达20万人次。

诸城市蔡家沟艺术试验场发起人张破介绍说,来到乡村,住在乡村,和村民近距离地接触,让文化惠民有了天然的优势,他们不但进行文化惠民,还和他们一起创造新的文化艺术作品,来形成新的乡村文明,和村民一起形成新的产业链,形成新的产业方式。

对标需求,扩大优质供给,让城市文化的力量、文化的自信去吸引、感染、打动广大市民群众。在潍坊市奎文区,当地通过免费提供排练场地、组织外出学习培训、加大指导扶持等措施,今年上半年培训基层文化人才、群众文艺爱好者3000余人,并组建了40余人的文艺志愿小分队。年内举办展览展演、才艺赛事等各类活动600场以上,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截至目前,已吸引包括钟秀京剧团、新春天艺术团等30余家社会文体团队,千余名群众文艺爱好者主动参演。

潍坊市奎文区文化和旅游局业务科负责人胡兆奎介绍说,奎文区持续开展公共文化设施改造升级,丰富优秀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完善数字化平台,努力建设更加完善便捷高效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闪电新闻记者 李涛 奎文融媒 王凯 潍城融媒 孙志勇 诸城融媒 杨荣岱 崔著礼 潍坊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