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乡愁》之187
“人与老鼠的‘战争’”系列之二
小时候,在孩子们给老鼠“点天灯”,遭到大人的呵斥后,孩子们想想也是有道理的。
在大人们的“棍棒教育”下,孩子们也明白了不能这样给老鼠“点天灯”。
但是,孩子们的创造力是无穷的。
每次在捉住老鼠后,孩子们就找来几米长的细铁丝,死死地拴在老鼠腰上,牵着老鼠“点天灯”。
等老鼠烧成焦炭了,孩子们也满意地回去了。
那根拴老鼠的铁丝,也就没人再顾忌。
哪一天,大人们要晒被子时,走到平时的铁丝绳那里,抬手将被子抖开,要搭到铁丝绳上。
但一松手,被子却“扑”地掉到地上。
仔细看,才发现铁丝绳不见了,转脸就吼孩子:“铁丝呢?”
那孩子摸半天脑袋,才一拍脑门,懊悔道:“那天拴着老鼠‘点天灯’,忘记拿回来了!”
“滚,给俺去找!找不回来,就别回来吃饭!”
那孩子就一副倒霉相,到处撅着屁股,再去找那根铁丝去了。
后来,哪家的孩子再拿着钳子踅摸自家的铁丝绳时,家长就斜着眼看,不紧不慢地说:“怎么着,屁股又痒了,上次打得你轻是不?”
听家长这样说,孩子就吓得一哆嗦,抓紧丢了钳子,一溜烟地出去了。
不知哪个捣蛋鬼、在哪天听到了一个好主意,后来就召集一帮孩子说:“改天再捉住老鼠后,咱们不点天灯了,玩点更好玩的游戏,管保老鼠一家都死光。”
改天,就有孩子拎着一只大老鼠来找他,说:“哥们逮住一只大的,咋整它?”
那孩子就“嘿嘿”坏笑着,说:“它娘的,它不是找吃的吗?这次管它吃个够。”
从破口袋里,摸出一小把黄豆粒,将老鼠踩在脚下,可着劲地往老鼠屁股里塞豆粒,看得一帮孩子们瞠目结舌。
有话多的孩子就问:“你说要撑死它,不往嘴里塞豆粒,咋往老鼠腚眼里塞啊?”
那孩子说:“它倒是想让我往它嘴里塞豆子,小爷偏不。”
说着话,还找了个细棍棍,将黄豆粒全部捅到老鼠屁股里,把那只倒霉的大老鼠捅得“吱吱”怪叫。
估摸着,那只老鼠宁愿被老鼠夹子一下夹死;也不愿意被那坏孩子,往屁股里塞满黄豆。
塞完黄豆粒,那孩子还不罢休,从兜里摸出他娘纳鞋底的一根大针,针后面还有一段绳子。
然后,招呼其他的孩子:“帮我踩着点老鼠,不能踩死了,也不能让它跑了,小爷还要给它做个手术呢!”
说着话,用那根大针,将老鼠的肛门给缝死了。
那只大老鼠一边抖索着身子,一边更尖利、凄惨地叫着,像是经受刮刑似的。
一帮孩子笑翻在地,说:“哥们,你倒是有耐心啊,咋还缝上老鼠腚眼了,不嫌脏啊!”
那孩子将绳子在老鼠屁股上打了两个死结,才扯断了绳子,说:“松开它吧,这下有好戏看了。”
才一抬脚,那只老鼠如逢大赦般、跟斗把式地跑了。
一帮孩子看着老鼠跑了,都没弄明白是咋回事?
那孩子对踩着老鼠来的那个孩子说:“老鼠会认家,你没事瞅着点。看哪天你家的老鼠自己死了,就来告诉我。”
说完,拍拍屁股就走了。
几个小不点的孩子还云里雾里的,也就稀里糊涂地回去了。
改天,那个逮住老鼠的孩子,跑去告诉坏孩子:“俺家的老鼠没见死啊!俺还瞅见被你缝了屁股的大老鼠也没死,到处找水喝呢!”
那坏孩子就笑得有些邪乎,问:“你看见它喝水了?”
小孩子说:“是啊,那只大老鼠偷出来喝了几次水了,肚子胀得像只要下崽的母老鼠。”
坏孩子拍了下他的肩膀说:“明儿里就有好戏看了,只要看见其他老鼠死了,就来喊俺们。”
转天一大早,那小孩子就去风风火火地来喊大家,说:“不得了啦,昨儿夜里,那只大老鼠追着咬其他的老鼠,一窝的老鼠都被它咬死了。后来,大老鼠还跑到其他家去了,也听见了追着咬其他老鼠的声音。”
一群孩子,立即跑到那孩子家里。
这时候,大人们去都生产队里干活去了。
一帮孩子就到处找死老鼠,从床下、墙角里还真是扒拉出来七八只大大小小被咬死的老鼠。
后来,邻居的孩子扒着墙头说:“夜里,俺家的老鼠和一只大老鼠打架,后来把大老鼠咬死了,俺家的老鼠也死了两三只。”
大家再跳墙到那个孩子家里看了,果然看见那只大老鼠死在旮旯里,已经被其他老鼠,被咬得烂乎乎的了。
到临死的时候,那只大老鼠的肚子还是鼓涨涨的。
到了这时候,那坏孩子才问:“小的们,知道咋回事了没?”
一帮孩子兀自不明白,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
那坏孩子就说:“你们真笨啊!黄豆粒塞到老鼠屁股里,它长得难受,口渴要喝水啊,水喝多了豆粒就膨胀起来。等豆粒膨胀到它受不了的时候,就会发疯地咬其他的老鼠,直到自己被咬死为止。”
这句话,像是醍醐灌顶般,一群孩子才算是明白了。
道理是明白了,但以后逮住活老鼠,喊哪个拿大针去缝老鼠屁股的时候,还是没哪个有勇气去做这个差事。
再后来,那个坏孩子对付老鼠的“绝招”,也就逐渐“失传”了。
但若干年后,这个坏孩子的“绝招”,似乎又重现“江湖了”。
那时候,心情沮丧的人们,流行着一句话:终于认识什么叫“朋友”了?就是下套坑死你,你还在一直相信!
其实,一生那么长,生命里会遇到很多很多人。
可是成长后才明白, 人生不在于遇到了多少人,而是相遇之后,愿意留在你生命里的人!
最好的办法就是:做最真实的自己,不掩饰,不做作,尊重自己的内心,遵循心中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