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1月28日,湖北日报以《团风荸荠很执著 攻克采收机械化,带动农户一起富》为题进行了报道。下面请随小编一起来看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种植大户曾红正在采挖团风荸荠。(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利华 摄)

“不是卖不动,而是种不动。”11月25日,团风县方高坪镇响水村,正在挖荸荠的曾红无奈地说。

荸荠俗称马蹄,形如板栗,味甜多汁,能清热化痰、开胃消食、生津润燥,被称为“地下雪梨”。团风荸荠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自方高坪镇的最为闻名。眼下正是荸荠采收、上市时节。

曾红是帅乡马蹄种植合作社理事长,带领社员种有600亩荸荠。她说,因今年高温时间长,荸荠欠收,亩产比去年少了三分之一,只有3000斤。

说话间,曾红的电话不时响起,有商贩打算来基地采购,请她组织人挖荸荠。“迟一点再来吧,现在还不能大规模上市。天气冷得晚,糖分还不够,得在地里蓄一蓄。”她婉言谢绝。

曾红说,头年11月到次年5月是荸荠采挖季,每到此时,来自武汉、鄂州、河南等地的大批商贩进村采购,合作社年产荸荠过百万公斤,春节前能卖掉50%。

她算了一笔账:按今年行情,亩产3000斤,每斤2元的均价,一亩田的荸荠毛收入6000元,远高于种水稻的效益。

尽管效益不错,种荸荠的农户却越来越少。方高坪镇荸荠种植面积,从高峰期的1.5万亩,逐年减少到5000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种植大户曾红正在采挖团风荸荠。(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利华 摄)

“荸荠还没有实现机械化采收,年轻人不愿种,老人只能种上一两亩,挣个功夫钱。”曾红解释,荸荠个头小,埋在20多厘米厚的泥土里,需要农民拿起铁锹翻开泥土,再用耙子分离荸荠与土,最后逐个捡拾,劳时费力。如果请人来采收,一亩荸荠需要28个人工,人力成本高达2800元,利润就所剩无几。

银连水生蔬菜合作社理事长彭建银种了40多年荸荠。他说,合作社每年有一半荸荠,供应黄商超市,不愁销路,愁的是产量。

解群众之盼,2021年,方高坪镇政府主动赴省城,请来华中农业大学张国忠教授团队,前来攻关研发荸荠采收机械化设备,破解“采收难”“削皮难”。

经过三年努力,第一代样机,解决了翻挖难题,每小时可采挖3亩,相当于60个人力的劳动量;第二代样机,把人工挖荸荠的破损率15%,降低到7%;第三代样机,12月下田测试,主要解决拾捡难题。

“拾捡这个环节,最耗劳力,还要改进。”研发团队成员刘浩蓬博士说,面对试制试验研发周期长的困难,团队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田间试验”模式,动用10多台高性能计算机昼夜计算,期望尽早帮助农户实现荸荠采收机械化。

方高坪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主任陈仁义说,解决了种植环节难题,就会有规模化种植,镇上就能引进荸荠加工企业,生产荸荠饮品等,形成“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更多群众致富。

原创投稿邮箱:2572671722@qq.com

来源:湖北日报

团风宣传 (tuanfengxuanchuan)

转载请注明来源

编辑:申梦芊

初审:宋淇

终审:熊阳生

版权声明

凡团风县融媒体中心的视频、音频、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团风县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团风县融媒体中心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违者团风县融媒体中心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