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上午,山东省教育大会在济南召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以全省教育大会为新起点,进入新阶段,山东教育发展面临新形势新要求、肩负新使命新任务,这就需要强化责任落实,加强资源保障,广泛凝聚合力,守牢安全底线,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回应教育公平的更高期待。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近年来,山东扎实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先行创建,并锚定学位资源供给短板,城乡一体化大力扩增优质资源。“十四五”期间,山东新建、改扩建学校903所,新增学位88.3万个,顺利应对入学最高峰,大班额保持“动态清零”。2023年,全省有9个县(市、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实地核查。从群众诉求看,在“有学上”解决后,对“上好学”的愿望更加强烈,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越来越热切。山东锚定乡村办学条件短板,大力推进全国乡村教育振兴先行区建设,推行11项重点任务和42项重点改革举措,近3年共完成投资215亿元,面向乡村学校实施薄弱环节改善项目9239个。真正让学生不分城乡、不分地域都能享有优质教育机会,不让一个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从“人口红利”到“人才红利”,更好满足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当前,以教育为基础的国际人才、科技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高质量发展对高素质人才队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从省情看,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的趋势特征,山东省出生人口数量在2023年出现了下降趋势,与2017年相比减少了约57%。出生人口数量的下降,迫切需要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实现由人口红利到人才红利的转化。高校既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也是创新人才的“蓄水池”。山东是高等教育大省,拥有普通高等学校161所,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校生人数、专任教师人数均居全国前列。山东大力推进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在全国率先成立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联合体,山东大学获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强化重点人才引育,山东高等教育龙头作用显著增强,人才高地积聚成势。通过加强有组织人才培养,山东进一步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不断释放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

从“单兵作战”到“深度融合”,服务发展体现教育担当。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塑造“十个新优势”,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教育首先要走在前列。山东作为制造业大省,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构建起了与产业需求紧密对接的职业教育体系。一批批高水平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共研课程标准、共享师资队伍,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的无缝衔接。建立教育科技人才协同机制,通过精准对接11条标志性产业链以及“6997”现代化工业体系,有力地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无论是优化调整高校学科专业布点,还是高等教育共同体、产业创新研究院、省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市域产教联合体相继建成,山东在产学研联动、“四链”融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一项项举措、一组组数据彰显出山东在产业、教育、科技上深度融合的铿锵脚步,经济社会发展正释放出新的活力和动力。

教育,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一头连着孩子的未来。立足新征程,山东教育正以创新精神,纵深推进改革,加速教育现代化进程,切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断以教育之强夯实现代化强省之基。(李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