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木然
编辑 | 三元
于和伟,终于成为电视剧市场上最能打的收视“扛把子”了。
新剧《我是刑警》一上线,直接拿下了2.3%的收视率,要知道许多爆款剧,也都是在中后段剧情,才能达到这样的收视高点,但《我是刑警》一上来就爆了。
一来,这部剧是当下颇受欢迎的刑侦悬疑题材,受众群更广。
二来,根据真实事件和真实人物改编,更有冲击力。
但最重要的一点,不少观众都是奔着于和伟来的,从其近几年出演的作品来看,几乎零差评,于和伟早已成为了观众心目中的品质保障。
而这部《我是刑警》,更是足以称得上国产电视剧的天花板,这部神剧我一定要疯狂安利。
一,重大案件引人入胜,三案并查悬疑感拉满
《我是刑警》的故事开门见山,直接放出了一起死伤11人的大案要案。
在还原整个案件过程的同时,又牵扯出了其他两起案件,节奏紧张刺激,悬疑氛围感浓郁,虽是新剧,但观众入戏完全无压力。
剧中的主线案件,就是一上来的抢劫杀人案。
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四名歹徒持枪进入矿区保卫科,意图抢走上百万的工资。
他们的手段极其狠辣,一上来就开车扫射,随后炸墙想要取走现金,前前后后共杀了十个人,连孩子都没放过。
刚刚学成归来进入警队的秦川(于和伟饰演),接到警队命令后迅速到达现场,发现在现场又多了一具尸体。
而在紧张的调查工作后,他们发现11号尸体是一具无名尸,始终没有人来认领,真实身份无从查证。
在秦川的建议下,他们开始着手调查第11号尸体。
由于《我是刑警》不仅仅是要讲警察如何破案,还要讲警察队伍的发展和变革,因此第一起案件在制造悬念的同时,也侧面反映了当时案件侦破难度大的两大原因:
第一,侦查技术落后。
在那个监控探头没有普及的年代下,所有的调查都是靠人力挨家挨户的走访,既不能保证真实性,也难以做到全面覆盖。
由于这起案件发生在小地方,他们的专业技术人才十分稀缺,需要从省厅调来专门的技术人员,才确定了11号无名尸就是犯罪嫌疑人。
第二,领导消极怠工。
在走访调查的过程中,所有人的信息汇总后,其中有一位当地民警,怀疑陈家的三个儿子有重大嫌疑。
但上报给领导之后,因为领导瞻前顾后,觉得无法定性,便没当回事,没有往上报,结果阻碍了侦察的进程。
不仅如此,四年前的一起案件也是被不作为只想拿奖状的领导,拖成了陈年积案。
正是因为这两大原因,使得那个年代下的此类案件一抓一大把。
而与这起大案环环相扣的另外两起案件,正是同一个犯罪团伙。
第一个副线案件,高副所长遇害案。
秦川的师父高副所长,在当地人人都认识,并且群众缘很好,但在每天都经过的路上,却被人一榔头放倒,当场毙命,身上的配枪还被抢走了。
第二个副线案件,金鹿储蓄所抢劫案。
在这起抢劫案中,有两名嫌疑人,其中一人手里拿着枪,开枪后射出来的子弹正是高副所长丢失的那一把打出来的。
第一个案件没有目击者,但第二个案件却有人记住了犯罪嫌疑人的体貌特征。身高一米八,格愣眼,与重大抢劫杀人案中的11号无名尸刚好对上了。
这三起案件要尺度有尺度,要联系有联系,环环相扣,一步步的推着观众接近真相,有种身临其境跟着警察一起办案的感觉。
二,于和伟演技精湛,老戏骨全员教科书
《我是刑警》的阵容十分强劲,于和伟挑大梁,还有富大龙,丁勇岱等演员助阵,只不过在前期剧情中,富大龙和丁勇岱等演员还未上线,撑起整部剧的是这四位演员。
第一位,于和伟。
于和伟的演技精湛到让人看到这张脸,就觉得安心
他饰演的秦川得知自己的师父被害时的悲痛,难以接受,都将一个还未真正成熟起来的警察形象,演的很贴脸。
当他学成归来后,发现四年前师父被害的案子被搁置,那种隐而不发的愤怒,也能精准的传递给观众。
还有亲身经历了这起史上惨重的重大案件后,惊恐害怕的状态,也让人物变得更加真实。
第二位,白凡。
白凡饰演的痕迹学专家出场时间并不长,但一亮相,从他的眼神到办案时的状态,就将一个经验老道,沉稳细致的警察形象演活了。
尤其是还原弹道过程时,那种专注锐利的眼神,让他的专家形象更有说服力了。
第三位,郑晓宁。
同样短暂露脸的还有郑晓宁,他饰演的是省厅来的领导,郑晓宁本人的气场十分强大,很有威严感,在一众老戏骨面前,也是看起来最有气势的那一个。
因此,选郑晓宁来演绎这一角色,立马就让大领导的形象落地了。
第四位,冯国强。
冯国强饰演的警察胡兵,人设并不讨喜,他身在其位不谋其职,只想着做一天警察撞一天钟,案件能拖就拖,能力平平,还不让底下的人说话,看着就来气。
但冯国强演出了作为领导的强势,也演出了因为决策失误,被更高一级的领导问责时的羞愧。
光是这四位戏骨的教科书级演技,就足以让大家入戏后出不来。
结语
刑侦悬疑剧也是大热的题材,但像《我是刑警》这样,在重现重大案件时,考虑到时代背景,又很注重细节的作品屈指可数。
导演和编剧对品质剧本的把控做到了极致,选角上又不含糊,就该这样用心制作的剧火。
那么,这部有古早刑侦剧质感的《我是刑警》,是你的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