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解放战争后期党中央军委为统一指挥,对我各大野战军进行了整编。
这次整编不仅取消了过去地区属性强烈的东北、西北等名号,统一改为由数字命名,更建立了兵团这一新编制。
兵团编制作为新的编制,是野战军和军级编制之间,兵团司令大多也是能独挡一方的统帅。
到新中国成立初我军总计19个兵团,其中18位司令员除了几位高授为大将,其他都是上将军衔。
但唯有十三兵团司令员程子华一人参与授衔,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02
近些年来有一种说法,认为是密云战役的失误,让程子华失去了毛主席的信赖,最终失去了获得军衔的机会。
其实这种说法并不靠谱,因此以程子华的资历和军功,区区一个密云战役根本不足以影响什么。
程子华出生于山西运城,早年还曾考入考入山西的省立国民师范学校,1926年又考入了黄埔军校,是标准的高材生。
后来程子华参加了共产党,还领导了大冶兵变,在第二、三次反“围剿”战斗中都表现出色。
1934年9月,程子华到鄂豫皖苏区工作担任红二十五军军长,也正是在程子华和吴焕先的指挥下,红二十五军完成了长征。
作为红二十五军长征的指挥者,仅凭这个资历,程子华在红军时期的资历就基本领先了所有大将和上将了。
1937年抗战爆发初,红军改编为第八路军时红十五军团整编为115师第344旅。
当时军团长徐海东理所当然的出任了旅长,但作为军团政委程子华却没能成为八路军旅政委,黄克诚代替了程子华。
这一次变动使得程子华失去了一次重要机会,要知道黄克诚的大将之路其实正是从344旅政委开始的。
此后程子华历任多个岗位,并于抗战胜利前夕调任冀察热辽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程子华也算是苦尽甘来终于成为了军区一号首长。
后来东北打得不太顺利,为了壮大东北军区的力量,就把程子华和冀热辽划归了东北军区。
在东北之后,程子华陆续担任了东北民主联军兵团司令,十三兵团司令员等职务。
虽然抗战时期落后了一步,但是在东北野战军中程子华的地位可并不比黄克诚低。
03
程子华一生中最知名的战役就是塔山
当时正值辽沈战役的关键时刻,要想尽快解放锦州,就必须要坚守塔山,阻拦国民党的增援。
当时作为第二兵团司令的程子华统一指挥第4纵队、第11纵队和两个热河独立师组织了塔山阻击战。
在程子华的率领下,第二兵团死死将敌人拦在了塔山防线之外,为辽沈战役的胜利立下了重要功劳。
“告诉程子华,我不要伤亡数字,我只要塔山”!
这句著名的影视剧台词,其实就是林总对程子华说的,可以说此时的程子华就是东北野战军林总以下地位最高的统帅之一,
塔山阻击战也证明了程子华的才华和实力,他足以成为一名优秀的兵团司令员。
1948年11月初,程子华奉命率领先遣兵团先行入关。
原计划程子华部负责阻拦傅作义所部向东撤退,结果程子华却在进军途中贸然选择了攻打密云。
关键是密云的情报又出了问题,导致密云迟迟没有拿下,而东北野战军入关的消息也因此暴露。
为此毛主席严肃批评了他,但如果说这样一个失误就导致程子华不能授衔很明显是不可能的。
一个密云的失误,虽然有一定风险但最终并未造成实际的糟糕后果,根本不可能影响程子华这样一个老将。
程子华是独立领导了一路红军长征的代表人物。
虽然失去了八路军旅政委这样一个职位,但同样也是东北野战军最早的兵团司令。
1947年还是东北民主联军的时候就曾成立两个前方指挥所,其中一个总指挥就是程子华。
程子华的资历其实已经远超普通上将了,无论是红二十五军军长,还是东野最早的指挥所司令其实都是大将资历。
04
程子华之所以没有参与授衔,其实并不是失去了授衔资格,只是因为各种机缘巧合错过了授衔机会有关。
第一个主要原因和当初的陕北红军有关。
程子华是从中央苏区空降去了红二十五军,而红二十五军的灵魂人物并不是他,而是吴焕先政委。
吴焕先牺牲后,程子华和徐海东成为二十五军主要领导。
在到达陕北后二十五军和陕北红军发生了不少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陕北的“肃反”事件。
因为这次肃反,导致了后来的新中国东北地区主要领导人高岗和程子华之间矛盾。
具体因果我们不必详提,总而言之也正是因为这次事情程子华才错过了八路军旅长的职位。
新中国成立后程子华被几次调动工作岗位,其实也和高同志有一定关系。
第二个原因则是因为程子华离开军队,这也是最主要的原因。
三大战役结束后全国解放在即,程子华被任命为山西省委书记,回到了自己的老家任职。
此后程子华又经过了多次职位变迁,但是离军队越来越远。
等到1955年授衔时,程子华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兵团司令,而是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副主任、主任等职务。
从这个角度来讲程子华确实已经不该参与授衔了。
实际上主政地方在当时并不是什么大问题,比如叶飞兼任附件省委书记,萧劲光兼任湖南省委书记,张云逸去了广西等等。
可见当时在解放初期,由军事干部坐镇地方,兼任地方省委书记其实是一项非常正常的任命。
只是后来新中国成立后,程子华进一步跨到了地方上,担任了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的职务,因此也就和军队军职彻底没有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