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武汉会战后,第5、第9战区参战各部都在盘点自己的损失。
可这一盘点不要紧,哪怕大家都有心理准备,第29集团军的损失数字还是让人吃了一惊。
别说损失过半了,在下辖的第44和67军中,别说找不出一个拥有完整建制的团了,就连一个整营也找不出来。
部队伤亡过半,那些军、师长们的惨状也没好到哪里去。
别说着装齐备,军容齐整了,就连随身携带的用品也丢得一干二净。
只有第29集团军总司令王瓒绪的儿子王泽浚好点儿。
这位王少爷平日里一贯讲究个人卫生,他比那些军、师长们所多的,也仅是一把牙刷而已。
第29集团军在前线的日子不好过,总司令王瓒绪在四川的日子同样难熬。
就在不久前,他刚刚丢掉了主政四川的位子,即将要赴前线作战了。
当然,官方给出的说法是,王瓒绪是为了出川抗战而主动请辞主政四川的位置。
王瓒绪有口难言。
要不是被潘文华、邓锡侯、刘文辉等人在背后使劲,他岂能落得这般下场?
这仅是其一。
那其二呢?
那位代理第29集团军总司令兼第67军军长的许绍宗竟然给老蒋发了一封电报,说他已经代理第29集团军总司令一年多了,是不是也该转正了?
按照当时的军中规则,凡代理者,至多需要代理半年。之后要么转正,要么另谋他职。
许绍宗在他要被潘文华、邓锡侯、刘文辉赶走这个节骨眼上,突然给蒋氏发了那么一封电报,其意图也是昭然若揭,就是要把他从第29集团军撵走。
并且,许绍宗在电报后还附上一句话,如果不让他转正,那他就带着第67军到其他集团军去。
还能到哪儿去呢?王瓒绪一听就知道,定是他的老冤家第30集团军总司令王陵基在背后捣鬼。
不让我主政四川,可以。可让我放弃军权,不行。
若放弃了军权,那王瓒绪在川中,就是想当一个普通老百姓亦不可得。
于是,王瓒绪找到蒋氏,主动提出辞职要出川抗战。
王瓒绪 图片来自网络
不用说,蒋氏自然是举双手赞成的。
但王瓒绪同时也提出了一个条件,那就是能不能把四川保安司令部的那些保安团让他带走?
在1935年川军整编时,川中将领们为了对付蒋氏的整编,把大量的编余部队变成了保安团,并在私下里,把很多装备都给埋了起来。
29集团军组建时,王瓒绪的基本部队都编入了第44军,已经没有多余的番号给他了。
可蒋氏还是答应了王瓒绪的请求。
毕竟王瓒绪主政四川的时候,上蹿下跳地帮了他不少忙。这次被撵走,背后也有他的影子。
见王瓒绪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蒋氏难得的厚道了一把,批给了王瓒绪四个旅的番号,让他整顿保安团率部出川抗战。
其实,这四个保安旅哪能打大仗呢?
在后来的枣宜会战中,在襄河西岸还没有参加大战的这4个旅,兵员就跑散了大半,4个旅长跑了仨。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1940年初,王瓒绪带着4个旅出川了,来到了第29集团军总部驻地大洪山,加入了第5战区的作战序列。
第5战区的部署是,把全部兵力分成三部分。
一部防守随县、枣阳、南阳,这是第5战区的核心地带,既是第5战区长官部驻地,同时也是与日军决战的预设地点。
另一部在襄河西岸,主力是张荩忱的第33集团军。
这一部分兵力的任务有二,一是作为拱卫宜昌的前进基地。二是当日军溃败后,该部主力渡过襄河,参与追击作战。
还有一部就是大洪山游击区。
该部兵力的作战任务是,当日军来犯时予以牵制,然后攻击日军的后勤补给线,在日军败退时参与追击。
之所以把川军第29集团军部署在大洪山,并非是要把川军当做炮灰来使用,而是在武汉会战期间,川军表现出的山地作战能力,让包括陈诚、李宗仁等人刮目相看。
武汉会战后,在第5和第9战区做战役总结的时候,都提到山地战、游击战对日军后勤补给线打击带来的巨大作用。
比如在某次作战中,一小股日军被围,弹尽粮绝之后全部剖腹自尽。
当中国部队打扫战场的时候发现,这些日军的肚子里只有豆类和稻草。
这充分说明,对日军后勤补给线的打击是挫败日军攻势的一个非常好用的手段。
日军其实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因此,在武汉会战后,日军对出击的时间管理得非常严格。
一个大队的日军单独出击,往返时间不得超过2天;一个联队的日军出击,往返时间不得超过7天;旅团以上的日军出击,往返时间不得超过半个月。
这种打法无疑对中国部队挫败日军攻势带来非常便利的条件。
那就是在日军进攻时,我一线部队节节抵抗,节节后退,然后撤往两厢。待到日军攻势受挫,要反转之时,中国部队则主力尽出,一面从两翼夹击日军,一面在后追击。
这个战术屡屡奏效。如随枣会战,就是这种战术的成功检验。
王瓒绪从后方刚到前线,就引起了诸多中外记者的关注。一时间,采访邀约不断。
王瓒绪呢,自然是来者不拒,非常配合。他认为,这正是他露脸的机会。
可受邀采访那没问题,可你也不能说大话呀。
王瓒绪还是在川中的老习惯,一张嘴就说,如果不是他被留在了四川,那前线的战事肯定不会像现在这样糟糕。他来前线的目的,就是要夺回被日军占领的地方。
一言既出,举座皆惊。
见众人一副吃惊的样子,王瓒绪愈发得意,拍着胸脯对中外记者们说,蒋氏已经答应他了,如果他能在前线击败日军,那么他仍然可以回到四川主政。
这些中外记者们个个都是人精,对四川的政局也是非常了解,见王瓒绪这么吹牛,大家就对他很轻视。
见众人没有为他倾倒,王瓒绪似乎心中不爽,把手一挥,叫人押上来6个日军战俘。
记者们一看,更是惊呆了。因为他们之前在新四军的游击队里见过这6个日俘。
原来,新四军俘虏了日军后,就把他们交给了友军。而王瓒绪呢,则贪天功为己有,把新四军送来的战俘变成川军捉的了。
由此,大家认为王瓒绪这个人不靠谱。
王瓒绪 图片来自网络
1940年5月,枣宜会战打响。
王瓒绪刚来前线一个多月,就遇上了一次大战,是检验王瓒绪究竟有多大能力的时候了。
就像上文说的那样,日军此次来犯,第5战区仍然认为日军的战术和随枣会战时一样,因此在部署之时,仍然按照随枣会战时的部署来迎敌。
在枣宜会战的一阶段,日军的战术似乎并没有什么出奇之术,在占领了枣阳后随即回撤,这和随枣会战的经过几乎一模一样。
按照战前制定的作战计划,日军回撤之时,就是隐藏在大洪山游击区的第29集团军出击之时。
与日军打一场硬碰硬的正面作战,第29集团军不是对手。可在日军撤退的时候,踢两脚“跟腚脚”,捡个漏儿还是能做到的。
这种好事,谁还不抢着上呢?
因此,王瓒绪很兴奋,率部就从大洪山杀了出来。
可没料想,李宗仁这次判断失误了。
日军从枣阳回撤,并不是要撤兵回武汉,而是要向襄河东岸集结,准备渡过襄河,攻占宜昌。
如此一来,率部从大洪山游击区出击的第29集团军,就正好与日军主力走了个头碰头。
于是,一场大战爆发了。
这下子,老王懵了。
可再懵也得打呀!
好在王瓒绪没还没有失去与日军作战的勇气,指挥部队就与日军展开了厮杀。
可这般正面对决,川军确实不是日军的对手。
于是王瓒绪下令部队且战且退,撤往大洪山区。
日军也没恋战,他们主要的攻击方向是宜昌,也不准备在这里与王瓒绪纠缠,就命令第40师团留下与第29集团军较量。
和川军打过多年交道的日军也知道,这支川军看似战斗力不强,但要分放在什么地方。如果任由这支川军在日军后方捣乱,他们的后勤补给线定会被戳得体无完肤。
日军第40师团本是一个丙种师团,战斗力不高不低,算是中等。
而在此次枣宜会战,第40师团被加强了一个山炮联队和部分野炮部队,其战力大增,俨然是一个乙种师团。
可要深入大洪山区作战,山炮和野炮自然是派不上用场了。
于是,第40师团轻装后,跟着第29集团军就进了大洪山。
如果在大洪山的边缘地区作战,山炮倒能派上用场。
可要进入山区作战,哪怕第40师团把山炮全部拆卸,改用马匹驮运,路况也不允许啊,更不要说需要用马匹拉拽的野炮了。
可在日军11军司令官园部和一郎看来,虽然第40师团战斗力不算太强,但用一个师团的兵力对付第29集团军已经是绰绰有余了。
可仗一打起来,却大出众人想象。
29集团军刚进大洪山的时候,王瓒绪还想着守住山外的隘口。
可打着打着,王瓒绪就心知不妙。
隘口根本就守不住啊!
哪怕守住了,付出的代价也过于惨重了。
王瓒绪心一横,隘口我也不守了,继续往大洪山里跑吧。
第29集团军跑了,日军第40师团也只能跟着追。
跑着跑着,王瓒绪琢磨出味儿来了。
我为啥要用自己的劣势与对手的优势来抗衡呢?我的优势就是在山里打转的,不然,岂不是辜负了川军这一双双“铁脚板”吗?
王瓒绪能这么想,是川军第29集团军之福。
李宗仁 图片来自网络
从此之后,第29集团军一改过去打法,拖着日军就在大洪山里转起了圈。
若论日军的强韧,那也是没得说的。
可这个强韧,如果用在正面对决上,川军还真的不是对手。
可要论在山里跑圈儿,日军再强韧也赶不上铁脚板儿啊。
就这样,第29集团军和日军第40师团在山中就转起了圈儿。日军虽然拼命追赶,可总是差一步,看着第29集团军就在前面,可就是撵不上。
紧接着,日军第40师团又出问题了。
啥问题?后勤补给跟不上了。
有没有吃的,川军不在乎,在山里面随意撅两个草根儿,嚼两个树叶儿,也能凑合一顿。
可日军不行啊。
王瓒绪站在山高处,用望远镜一看,见追上来的日军一个个面如土色,饿得东摇西晃。
他就知道,机会来了。
于是,王瓒绪立即收拢部队,对着第40师团就来了一个反扑。
这可是日军没料到的,猝不及防之下,死伤一地,连师团长天谷直次郎都负了伤。
这下子,日军实在是没办法了,只能请求增援。
听闻第40师团陷入困境,园部和一郎大感意外。
援兵是没有的,只能空投了一批物资,并给天谷直次郎下令,若实在无法在山内坚持,允许他们放弃攻击,可以突围。
由原来的要全歼第29集团军变成了突围,40师团这一次被第29集团军打得老惨了。
仗打胜了,可王瓒绪却很苦恼。
为啥?没有缴获。
由于王瓒绪采用的是沾了就打,打了就跑的战术,与日军并没有更多的直接接触,这就意味着无法缴获更多的战利品。
没有战利品倒也没啥,可让王瓒绪苦恼的是,自己的部队伤亡也不小,若是没有缴获来证明自己的战绩,又有什么资格向蒋氏要求补充呢?
在战场上可是要讲究战果的,你说你毙伤俘敌了多少人,可在哪儿呢?
紧接着,又一件事儿让王瓒绪恼怒不已。
那就是他的次子,第44军副军长王泽浚指挥的4个旅跑散了一大半儿不说,连三个旅长也吓得跑回四川去了。
王瓒绪还是有办法的。
因为当时,旅这个编制要被撤销。
反正番号早晚都要没了,那何不主动提出裁撤呢?
逃散了的那些兵也就算了,把留下来的人编入第29集团军,只要师的编制还在,那他这个集团军总司令的官位就能保住。
而且主动提出裁撤,还会在老蒋面前留下一个懂事儿的印象。
果然,老蒋大悦,让王瓒绪率部到河南内乡整训,第29集团军也缩编为4个师12个团。
从表面上看,王瓒绪的军权是小了,但从实际上看,通过这次整编,王瓒绪所部各师都变成了每师下辖三个团的甲种师,实际兵力不仅未减少,反而增强了战斗力。
对王瓒绪来说,这是他在抗战中仅有的表现了。
大洪山之战,是他指挥部队在抗战中打的头一仗,也是仅有的一场胜仗。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