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新中国成立后到七十年代这一时期是宣传画的主创期,每个时间段的社会动向都能够在宣传画中得到全面反映。画面内容多是勇敢朴实的人物形象和激昂向上的宣传口号,无不鲜明的记录了那段时间的社会状态。年轻人印象里的宣传画多是在电视剧或是现代的一些演绎,看惯了新式海报和炫丽的色彩不妨怀旧一下,也顺便感受那段旧时光的社会氛围,字体的变化也多关注。
一个时代的烙印
一个久远的故事
一份珍贵的记忆
德国有本名为GEO的地理人文性杂志,最近一期是介绍近现代中国的。我在达姆火车站等车的时候无意中见到,就翻开来看看,感觉里面不少照片和宣传画很有意思。
我在德国早就听说过一个来自阿姆斯特丹的汉学系教授,名叫 Stefan R. Landsberger,他在上世纪70年代就喜欢收集中国的政治宣传画,截止到现在,怎么着也有几百上千副了。
此人曾经出过相关的书籍。今天我就把他收集的,建国后到76年,中国大部分时间处于极左年代时的宣传画,部分地展示给大家。我估计很多画老一代的人应该有印象,年轻人就好好学习学习。
当然了,很多人是出于艺术价值的考虑去收藏这些画,事实上很多特殊时期的宣传画现在确实已经非常值钱了,但这不在今天的讨论范围之内。
设计者:哈琼文 翁逸之 1960年1月
设计者:赵延年 钱大昕 1953年10月
设计者:胡今叶 1955年1月
设计者:佚名 1955年
设计者:翁逸之 1956年5月
设计者:田郁文 朱章 1958年10月
设计者:佚名 1960年
设计者:钱大昕 1965年4月
设计者:毕成 1956年9月
设计者:李平凡 平野 1958年7月
设计者:杨文绣 1959年12月
1966年,作者不详
设计者:佚名 1968年11月
设计者::佚名1967年
设计者:呼和浩特革命造反联络总部美术组 1966年
设计者:佚名 1967年1月 北京政法学院政法公社毛泽东主义红卫兵宣传队
设计者:佚名 1968年4月
设计者:王晖 1967年
设计者:上海红旗机械厂革委会 1969年12月
设计者:浙江工农兵美术大学, 王肇达供稿 1969年5月
设计者:驻沪海军航空某部东海红 1971年1月
设计者:吉林省电影发行公司革委会供稿 1971年6月
设计者:佚名 1967年1月
设计者:佚名 1966年
设计者:华北民兵编辑部
1972年纪念毛主席大办民兵师指示二十周年宣传画之二
设计者:佚名 1966-1967年
设计者:四川人民出版社 1977年5月
设计者:哈琼文 1965年7月
克莱因瓶是一个不可定向的二维紧流形,而球面或轮胎面是可 克莱因瓶 克莱因瓶 定向的二维紧流形。如果观察克莱因瓶,有一点似乎令人困惑--克莱因瓶的瓶颈和瓶身是相交的,换句话说,瓶颈上的某些点和瓶壁上的某些点占据了三维空间中的同一个位置。我们可以把克莱因瓶放在四维空间中理解:克莱因瓶是一个在四维空间中才可能真正表现出来的曲面。如果我们一定要把它表现在我们生活的三维空间中,我们只好将就点,把它表现得似乎是自己和自己相交一样。克莱因瓶的瓶颈是穿过了第四维空间再和瓶底圈连起来的,并不穿过瓶壁。用扭结来打比方,如果把它看作平面上的曲线的话,那么它似乎自身相交,再一看似乎又断成了三截。但其实很容易明白,这个图形其实是三维空间中的曲线。它并不和自己相交,而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在平面上一条曲线自然做不到这样,但是如果有第三维的话,它就可以穿过第三维来避开和自己相交。只是因为我们要把它画在二维平面上时,只好将就一点,把它画成相交或者断裂了的样子。克莱因瓶也一样,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处于四维空间中的曲面。在我们这个三维空间中,即使是最高明的能工巧匠,也不得不把它做成自身相交的模样;就好像最高明的画家,在纸上画扭结的时候也不得不把它们画成自身相交的模样。有趣的是,如果把克莱因瓶沿着它的对称线切下去,竟会得到两个莫比乌斯环。在二维看似穿过自身的绳子 在二维看似穿过自身的绳子 如果莫比乌斯带能够完美的展现一个“二维空间中一维可无限扩展之空间模型”的话,克莱因瓶只能作为展现一个“三维空间中二维可无限扩展之空间模型”的参考。因为在制作莫比乌斯带的过程中,我们
设计者:佚名 1967年
设计者:王永强 1977年1月
设计者:佚名 1976年
设计者: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76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