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开挖秦始皇陵你会支持吗?要知道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的兵马俑都只是在秦始皇陵的边缘,地宫里面又会埋了多少震惊世界的宝藏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来说,这些皇帝陵寝是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的,毕竟皇帝对自己的身后事都是很看重的,基本上刚登基就开始修建了,我们又有厚葬的传统,里面的文物随便一件都是价值连城。

那我们为什么很少听过皇帝陵被发掘呢?其实这是因为上个世纪对定陵考古得出的惨痛教训,这也让我们看清了一些专家的真面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说起这些皇帝陵,在历史上也是多灾多难,没有几个皇帝陵是没有被盗墓贼惦记过的,更别提还有“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这种官方职位了。

像是在1928年,军阀孙殿英就挖开了慈禧和乾隆的陵墓,里面的金银财宝真是数不胜数,有人描述就像《一千零一夜》里的藏宝洞一般。

在里面就数那枚含在慈禧口中的夜明珠最为出名,只是后面孙殿英将它作为礼物送给了宋美龄,盗墓的过程中慈禧的尸骸也被弄成了稀巴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慈禧的下场让人拍手称快,可是这起东陵盗墓事件也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一大批珍贵文物就此流失,同时也更激起了民间的“倒斗”热情,所以还能够保留下来的皇帝陵都是很珍贵的。

把时间回溯到1955年,吴晗这位明史专家萌生了发掘明代帝陵的念头,在他看来帝陵里的文物一定可以极大促进明史的研究。

当时的吴晗已经是北京副市长了位高权重,一下就把发掘的目标盯到了明长陵上,这个长陵可不简单,它是朱棣和皇后的陵墓,规模更是明十三陵中最大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这件事阻力不小,虽然我们不是封建王朝了,但对前代的帝陵还是保护为主的,所以吴晗这个提议刚公布,就遭到了另外一些专家的反对。

这其中就包括当时考古所的副所长夏鼐,夏鼐是考古领域的大拿,他认为长陵已经存在600多年了,地质结构发生了改变,再加上长陵规模巨大,发掘难度大。

更关键的是他觉得考古技术还不成熟,里面的文物接触到空气,很可能根本就保存不了。

可是开挖帝陵是吴晗年轻时就有的念头,那时他还是清华大学的老师,有人问他“如果让你选,你想挖那个古迹?” ,吴晗不假思索回答:“当然是明代帝陵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些反对意见阻挠不了吴晗的决心,很快吴晗就联合了一大批专家向国务院提出了开挖明长陵的请示,这些人都是历史领域的权威人士,工作人员不敢怠慢,很快就把报告递给了郭沫若。

郭沫若当时是文化科研领域的总负责人,在看到了挖掘长陵的报告后,他认可了吴晗等人的观点,长陵挖掘对研究明朝有着重要的价值。

有了郭沫若点头同意后,这件事就顺利了起来,几天后周恩来总理决定尊重专家们的建议,在报告上写了同意发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快就成立了“长陵发掘委员会”,由吴晗负责挖掘工作,委员会里的考古工作人员都是从各个单位抽调来的专业人士,大家对于挖掘长陵这么重大的考古项目都是摩拳擦掌。

只是长陵的开发并不顺利,毕竟是一代雄主朱棣的陵墓,耗费了无数人力物力建成的,而考古又不是盗墓不可能暴力挖掘,找了几个月也没发现地宫的入口。

说起来长陵还是著名的黑衣宰相姚广孝选址的,他觉得:“此地明亮广大,藏风聚气,有龙气。”,或许这也帮助朱棣逃过一劫。

于是吴晗就把目光转向了规模较小的定陵,希望通过挖掘定陵积攒经验,其实当时定陵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接连遭遇了三次大火,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次对于定陵的挖掘就顺利多了,到了1958年时,考古队就打开了万历皇帝的地宫,当时队员们都很兴奋,里面一定会有很多宝贵的文物,说不定还有机会找到失传的《永乐大典》,那可是个大发现。

在进入地宫后,映入眼帘的就是数不尽的随葬品,根据后面的统计各类金银珠宝就高达三千多件,当然最让大家激动的是地宫里万历皇帝的棺椁。

谁也不知道这里面会有什么奇珍异宝,大家都很激动,可是随着棺椁被缓缓打开,发生的事却让众人以后都后悔不已。

有着艳丽色彩的龙袍凤服映入眼帘,可是没一会这些华丽的衣物被氧化变黑,有的直接就变成了一堆烂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考古人员只能眼睁睁看着它们损坏,完全没有任何应对办法,更让人惋惜的是地宫里的一些古籍也随之损坏。

虽然这次考古发掘推进了我们在明代的历史研究,也让我们得以见到很多明代的珍贵文物,但是也让一些文物就此消失在了世界上,有点得不偿失。

像是万历皇帝的皇冠和孝端皇后的凤冠就得到了妥善的保护,也让今天的我们能够一睹这么精美的工艺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的来说,这次考古活动过于莽撞了,没有进行更加理性的论证就动手挖掘,在没有成熟的考古技术的条件下就不应该去挖掘价值高的古迹。

虽然对明代帝陵的发掘是由相关领域的专家们提议的,固然需要尊重专家们的意见,但也应该好好考虑反对的专家的看法。

就像当时反对挖掘的考古学家夏鼐在三十年后说的:“如果是现在挖,那会好上不少,而如果再等三十年说不定会更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幸运的是,在经过了挖掘定陵这一惨痛的教训后,我们也提高了这方面的意识,再也没有主动挖掘过任何一座帝王陵,当然保护性发掘除外。

而现在夏鼐说的六十年后已经到了,如果是你的话现在会同意对定陵的开发吗?

毕竟如果文物一直埋在地下那和没有也没多大区别,如果有能力保护好文物的话,或许还是挖掘出来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