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这个地方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同时也是个养鱼的好地方,进入21世纪,长江渔业的年捕捞量急剧下降到不足10万吨,这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预示着长江生态系统正走向崩溃的边缘。
长期以来人们对长江的渔业资源进行了无节制的开发,许多经济鱼类被捕捞殆尽,甚至局部灭绝,在过度捕捞的情形之下,长江的生态状况着实令人忧虑。
一些水电项目建好后,把洄游鱼往来的路给挡了,结果这些鱼的数量一下子就少了很多,光靠春季禁止捕鱼,并不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源。
十年禁渔不仅是一项生态保护政策,更是一场关乎长江未来命运的持久战,在众多受益于十年禁渔政策的长江物种中,鳤鱼的“重现”尤为引人注目。
鳤鱼这种又细又长的鱼,身体像根管子,以前是长江里挺受欢迎的经济鱼,这鱼长得不快,不过母鱼能生四万到四十万颗蛋,繁殖能力挺强的。
近年来鳤鱼在不少地方的数量大减,好多地方已经好几十年没见到它们,似乎快在当地消失了,十年禁渔政策的实施,为鳤鱼的种群恢复提供了宝贵的喘息之机。
今年夏天它们又回到了这里,看来这里的鳤鱼数量正在慢慢增多,此外在安徽安庆的菜子湖以及武汉倒水河流域也发现了鳤鱼的踪迹,这无疑是长江禁渔取得成效的有力证明。
鳤鱼的重现不仅仅是一个物种的回归,更象征着长江生态系统正在逐渐恢复活力,这事儿给了我们信心,也让咱们更有劲头把长江生态保护做好。
长江生态的恢复不是一劳永逸的,而且不同生物的恢复进度也不一样,与鳤鱼类似鯮鱼和鳡鱼也曾因为过度捕捞而濒临灭绝。
禁渔期后鳡鱼数量回升挺不错,但从1983年起长江里就再没发现过鯮鱼,有的专家甚至担心鯮鱼可能已经消失了。
即使是像“长江三鲜”中的刀鱼和河豚,虽然种群数量有所恢复,但鲥鱼却依然没有现身,很可能已经功能性灭绝,这些不同物种的命运,反映了长江生态恢复的复杂性和长期性。
别光顾着高兴咱们的成果还没稳固,也别因为物种恢复慢了就泄气,得有耐心,生态系统恢复是个慢活儿,得咱们持之以恒慢慢来。
长江十年禁渔政策的实施,为长江生态的恢复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长江生态系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网络,不同物种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的崩溃。
光靠禁止捕鱼不能彻底解决长江生态的所有难题,一些繁殖能力强、生长周期短的物种,例如一些小型鱼类,在禁渔后种群数量可以快速回升。
但对于一些繁殖能力弱、生长周期长的物种,例如中华鲟、江豚等,种群的恢复则需要更长的时间。十年禁渔期结束后,如何平衡生态保护与渔业发展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长江流域沿岸诸多居民长期赖渔业为生,禁渔政策于一定程度上对其生活产生了影响,如何在保护生态之际,保障渔民生计,这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长江的生态要真正变好,单靠禁止捕鱼是远远不够的,污染问题不解决效果肯定不理想,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必须采取更加综合、更加科学的措施。
十年禁渔政策为长江生态的恢复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只要我们能够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就一定能够让长江重现生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长江十年禁渔,既是一次生态修复的伟大实践,也是一次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宝贵尝试,长江禁渔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生态保护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期坚持、科学规划、综合治理。
在考虑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咱们还得兼顾社会经济发展,找个生态与经济双赢的好法子,为了维护禁渔成果,防止生态系统再次遭到破坏,我们需要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捕捞政策。
这需要进行全面的科学评估,确定可持续捕捞量,并制定相应的捕捞规则,例如限制捕捞种类、捕捞时间、捕捞工具等。
同时咱们得好好管管捕鱼这事儿,狠狠打击那些不规矩的非法捕鱼行为,要持续加大对长江流域污染的治理力度,控制工业废水、农业污染物和生活污水的排放。
可以召集志愿者们去巡逻,帮忙举报不合法的捕鱼行为,还有参加那些生态恢复的工作,可以参考别国在保护河流生态上的好做法,一起琢磨怎么走可持续发展这条路。
积极拓展邻国友谊,携手解决跨国污染难题,长江是咱们中华民族的摇篮,它状况好坏直接关系到咱们民族的未来。
十年禁渔,只是长江生态保护漫长征程中的一个阶段性胜利,咱们得加把劲,好好保护这条母亲河,让它持续奔流给两岸的土地和百姓带来生机。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模式,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碧水蓝天的美丽长江,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资料
央视新闻 - 2024-04-08:长江十年禁渔 你了解多少?
中国渔业报 - 2022-11-25:认识长江流域野生保护鱼(上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