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说的是刘关张桃园结义,然后刘备和关羽、张飞跟随卢植讨伐黄巾崭露头角,刘备之所以投奔卢植,是因为之前刘备曾经是卢植的学生。
皇甫嵩,字义真,安定朝那(今宁夏固原)人。东汉时安定属于“山西”之地,而当时社会上流传的说法是“山西出将,山东出相”。东汉一朝的主要外患是羌人的扰乱,在对羌的战争中立下功劳的有所谓“凉州三明”,分别是皇甫规、张奂与段颎。
其中皇甫规就是皇甫嵩的叔父,皇甫嵩可谓将门出身,而且少年时代便志存高远,喜读《诗经》、《尚书》等儒家经典,同时也深得父辈遗传,娴习弓马射猎,堪称文武兼备。汉灵帝宠幸“十常侍”,而桓帝时期的党锢依然没有解禁,宦官集团得势于朝,士人集团大受打压。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黄巾军所到之处,燔烧官府,劫略乡邑。一时,州郡失守,长吏逃亡,天下响应,京师雒阳为之震动。天下大乱。正所谓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皇甫嵩建议汉灵帝解除党禁,赦免天下党人,拿出中藏钱和西园厩马赐给将士,这样来取得士人集团的支持,提升汉军士气。
皇甫嵩和朱俊之所以被派往颍川,主要因为颍川距离洛阳较近,而当时根据张角起义之前的部署是各地共同起事,然后一起向洛阳汇合。所以颍川黄巾对于洛阳威胁很大,可是朱俊在和颍川黄巾波才首次接战时失败,可谓出师不利。
波才率军包围朝廷大军,当时汉军人数较少,部队都很害怕,人心惶惶(军人皆恐),皇甫嵩却认为黄巾没有经验,依草结营,可以用火攻。天遂人愿,当晚大风骤起,皇甫嵩命令将士扎好火把登上城墙,先派精锐潜出围外,纵火大呼,然后城上点燃火把,与之呼应。
皇甫嵩借此声势,鸣鼓冲出。黄巾军缺乏战斗经验,惊慌散乱,被迫后撤。这时,当时官职为骑都尉的曹操也奉命赶来,于是皇甫嵩、曹操、朱儁合兵,乘胜追击斩首数万。
平定颍川黄巾之后,皇甫嵩又和朱儁一起乘胜镇压汝南、陈国地区的黄巾军,连战连捷,平定了三郡之地。而卢植和张角一直在巨鹿相持,没有取得很大战果。后卢植为宦官所诬,被召回,继任的董卓也被击败。于是朝廷下诏命皇甫嵩率兵进击。
此时张角病死,其弟张梁继而守卫广宗。皇甫嵩率军攻城,因张梁军精锐,未能取胜,便闭营休士,以观其变。等到张梁被迷惑,放松了警惕。皇甫嵩立即乘夜调兵,鸡鸣时分冲入其阵,黄巾军仓促应战,张梁战死,阵亡三万多人,投河而死的有五万多人。
皇甫嵩焚烧黄巾辎重车三万多辆,将张角“剖棺戳尸,传首京师”。十一月,皇甫嵩与巨鹿太守郭典攻克下曲阳,杀死张梁弟张宝,俘杀十余万人。皇甫嵩将十万人的尸骨筑成了“京观”,用来震慑天下。朝廷任皇甫嵩为左车骑将军,领冀州牧,并晋封他为槐里侯,食槐里、美阳两县的租税,食邑共八千户。
张角起兵之时,自称天公将军,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在皇甫嵩的绞杀下,张角病死,张宝和张梁都被皇甫嵩在战阵中斩杀。东汉朝廷所派的卢植、皇甫嵩、朱俊,卢植没什么功劳,黄巾的覆灭是皇甫嵩和朱俊共同绞杀的,而其中尤其以皇甫嵩的战功最为多,黄巾平定,皇甫嵩威震天下,可谓一时名将。
不仅如此,根据史书记载,皇甫嵩为人温恤士卒,甚得众情;军士皆食,己乃尝饭,可以说是爱兵如子。不但如此,皇甫嵩还知道爱惜百姓,在黄巾之乱平定后,皇甫嵩奏请汉灵帝免除冀州一年田租,用来赡养饥民,灵帝听从他的建议。冀州百姓作童谣:“天下大乱兮市为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赖得皇甫兮复安居。”
尽管皇甫嵩凭借剿灭黄巾威震天下,但是在面对汉灵帝宠幸宦官,朝政混乱的局面皇甫嵩却一直忠心耿耿,没有丝毫的骄傲和私心。当时曾经有人建议皇甫嵩借平定黄巾的威势,乘势而起取将亡之汉而代之,但是皇甫嵩毫不动摇。
后来凉州王国叛乱,皇甫嵩和董卓一起平叛,平叛过程中董卓深深认识到自己才能不如皇甫嵩,对他很是忌惮(卓大惭恨,由是忌嵩)。汉灵帝临死时下诏让董卓把部队交给皇甫嵩,董卓抗命,有人建议皇甫嵩诛除董卓,可是皇甫嵩认为没有诏令不能那么做。在之后董卓进京为乱之时,皇甫嵩丝毫没有作为,还差点被董卓害死,最终靠自己儿子的求情才能幸免。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皇甫嵩可以当得起这句称赞,面对来势汹汹的黄巾之乱,皇甫嵩指挥若定,用兵如神,七战七胜,可谓凭借一己之力剿灭了黄巾起义。而且皇甫嵩爱兵如子,爱惜百姓。虽有大功,却不骄傲自矜。面对乱世,汉朝将亡的局面,始终忠心耿耿,可谓乱世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