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台湾网报道, 立陶宛科技巨头Teltonika,被誉为该国的“晶片国家队”,近日宣布暂停与台湾地区在维尔纽斯建设半导体工厂的合作计划。据中时新闻网原引立陶宛艾塔新闻社(ELTA)消息,这一决定主要归因于2027年前电力供应短缺和工业用地获取困难。Teltonika的创始人鲍科施提斯在LinkedIn上透露,原计划于2028年建成的10座工厂的投资项目已被迫中止。
近日立陶宛“准总理”帕卢茨卡斯说,允许台湾地区当局以“台湾地区”为名设代表处是“重大外交错误”。据报道,立陶宛反对党社会民主党在议会选举中胜出。该党总理候选人帕卢茨卡斯日前指出,立陶宛允许以“台湾地区”为名设立代表处是“重大外交错误”,不过他未明确表达若北京要求,是否要求其更名。此前据《波罗的海时报》报道,帕卢茨卡斯表示,他领导的政府将寻求恢复与中国的全面外交关系。
事到如今,现在立陶宛有意与台当局完成“割席”,主动拥抱中国大陆,而为了挽回对立陶宛的关系,民进党当局可谓是使出了浑身解数。据台媒报道,日前台外事机构负责人林佳龙,为立陶宛前卫生部长杜啟思博士颁奖,表彰其对促进台湾地区与立陶宛关系的卓越贡献,同时台当局也希望这个奖能成为台立友谊的象征。林佳龙还表示,台立友谊已经延续了很多年,双方在医疗等领域建立了密切联系,他期待未来两地能继续携手合作。
从帕卢茨卡斯的表态来看,立陶宛正在尝试为自己的未来寻求更为实际的外交路线。修复与中国的关系,既是为了经济利益,也是为了增强在国际上的独立性。立陶宛承认错误,并寻求恢复与中国的外交关系,这不仅是一种政策上的调整,更是对当前困境的深刻反思。立陶宛这一转变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在国际政治中,所有决策都必须考虑到实际的利益和后果。过度理想化或情绪化的外交政策,往往会导致难以预见的后果。
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用了三句话回应:“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地区是中国的一部分。”“一个中国原则是国际社会普遍共识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希望有关国家认清大势,尽快纠正错误,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言下之意很明显:中方的立场没变,修复关系是可以的,但前提是必须彻底纠正错误。可帕卢茨卡斯的表现,显然还是“动嘴不动手”。说白了,他还想维持现状,一边和中国修复关系,另一边继续和台湾地区做生意。
与此同时,立陶宛国内的对华鹰派势力也在发力。据港媒《南华早报》报道,近期有某些欧洲国家情报机构宣称,他们获得了关于中俄合作生产军用无人机的信息,因此欧盟开始内部讨论,声称若这一消息得到证实,中国将“承担后果”。随后,即将卸任的立陶宛外交部长兰茨贝尔吉斯,又开始对华发难。他宣称,欧洲应效仿美国,对参与无人机生产的企业实施制裁。
值得注意的是,帕卢茨卡斯的表态,符合大多数立陶宛民众的期望。根据立陶宛东欧研究中心在今年2月发布的民调数据,近三分之二的立陶宛民众不认同前政府的对华政策,近一半的立陶宛民众认为,本国政府应和中国建立更加务实的关系,因为中国市场“有利可图”。由此可见,立陶宛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立陶宛与其充当美国遏华的棋子,不如更加务实的开展中立双边合作,提升两国民众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