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朗普当选之际,拜登政府做出了一个颇具争议的决定:授权乌克兰使用陆军战术导弹打击俄罗斯境内目标。这一决定的时机和内容都耐人寻味,反映了美国对乌克兰战局的深层忧虑。
首先看时机选择。俄罗斯正在库尔斯克地区集结约5万军队,更关键的是,平壤已向俄罗斯派遣了首批1万名士兵。这些朝鲜军人的加入,不仅在数量上增强了俄军实力,更重要的是暴露了乌克兰在持久战中的劣势——当俄罗斯能够源源不断获得外部支援时,乌克兰却面临着兵源枯竭的困境。
这种陆军战术导弹的性能确实令人印象深刻。射程达300公里,以3马赫的速度飞行,具备500磅重的弹头,最关键的是采用惯性制导系统,能够有效规避俄军的GPS干扰。但问题在于:这种武器真的能改变战局吗?
从军事角度看,陆军战术导弹的主要价值在于打击俄军的战术集结区。当大量朝鲜军人需要在俄罗斯境内进行整编和训练时,这些基地将成为诱人的目标。然而,俄罗斯完全可以将这些设施后撤到导弹射程之外。更重要的是,即便摧毁了几个训练营,也无法阻止朝鲜继续派遣更多军人。
拜登政府的如意算盘可能是:通过授权使用陆军战术导弹,在特朗普上台前为乌克兰创造更有利的谈判筹码。但这种想法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在持久战中,时间站在俄罗斯一边。泽连斯基最近的讲话已经暗示,乌克兰可能只能坚持到2025年夏季。随着时间推移,兵源不足、弹药短缺等问题只会更加严重。
这次授权背后存在严重的"供应链困境"。陆军战术导弹不是普通武器,每枚造价约100万美元,美国自身的库存也十分有限。根据公开数据,美军的陆军战术导弹年产能仅百余枚,而要对付俄军在库尔斯克地区的5万大军,需要持续、大规模的打击能力。
5万人的军事力量通常会形成3-4个集团军规模的作战单位,配套设施包括十多个后勤补给中心、若干指挥控制中心、数十个弹药库和燃料储存设施,以及多个军用机场。这种规模的部署具有高度分散性,这也是为了降低被精确打击的风险。
陆军战术导弹虽然威力巨大,500磅弹头可以产生150-200米的有效杀伤半径,但每次打击的效果仍然有限。一枚导弹最多只能摧毁一个营级规模的人员集结区,或者一个中型弹药库,或者一处指挥所设施。要达到实质性的战略打击效果,需要形成体系化的打击网络。
经过详细计算,要在两个月内真正影响俄军的作战能力,乌军需要至少摧毁3-4个重要指挥所、瘫痪5-6个主要后勤中心、摧毁8-10个关键弹药库,同时还要保持对重要人员集结区和军用机场的持续压制。这意味着乌军在扣除俄军防空系统拦截因素后,至少需要160-200枚陆军战术导弹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然而,即便将两个月的全部产能都交付给乌克兰,最多也只能提供50-60枚导弹。这种供需差距意味着乌军即便获得了这种先进武器,也只能进行有限的点状打击,无法形成真正的体系化打击能力。
这种供应缺口不是短期内能够解决的问题。美国军工体系目前正面临着产能瓶颈,从原材料供应到熟练工人短缺,都制约着导弹生产的扩大。雷神等军工企业虽然在努力提升产能,但从扩建生产线到实现量产,通常需要18-24个月的周期。而乌克兰显然没有这么多时间可以等待。
因此,这次授权更像是拜登政府给泽连斯基画的一个"科技支票":承诺了打击能力,但无法保证充足供应。
更值得关注的是授权使用的地域限制。据报道,这种导弹只被允许用于库尔斯克地区的作战。这种限制反映了美国的谨慎,但也暴露了其战略困境:既想给予乌克兰足够的火力支持,又不愿意让冲突完全失控。然而,一旦开始使用这种武器打击俄罗斯本土目标,局势升级将难以控制。
特朗普当选可能确实加速了这一决定。但更深层的原因在于:拜登政府意识到,如果不能在短期内迫使俄罗斯付出更大代价,那么等待乌克兰的将是更加不利的谈判局面。陆军战术导弹的授权某种程度上是一场豪赌,赌的是这种武器能在未来几个月内给俄罗斯造成足够的痛感。
然而,这种赌博忽视了一个关键问题:在一场持久战中,决定性因素往往不是某种武器系统,而是参战各方的战略耐心和资源储备。当俄罗斯能够动员朝鲜这样的盟友提供无限期支援时,仅仅依靠技术优势是无法取得胜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