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句话的意思大概就是说用耳朵听到的消息往往是不准确的,只有用眼睛看见的才是真实可靠的。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实践告诉我们,这句话所表达的含义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因为,许多真实事件说明:“耳听为虚,眼见者也未必实”。

其实,二千多年前,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就曾经说过:“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

孔子的这段话的意思就是:“人们原以为眼见的东西是真实可信的,哪知道即使是亲眼所见也未必可信;如果仅凭着内心的想法去衡量、片段事物的本质,其结果也不一定可靠扎实。要想从外表来看透一个人的为人,确实是不容易啊!

孔子所说的这番话,是根据他自己的一段亲身经历得出来的。

当时,孔子率领弟子周游列国。有一次,他们被困在半道上了,由于身处深山老林之中,大家已经七天都没有吃饭,他们基本上处在生死的边缘上。

孔子的弟子颜回自告奋勇,忍受着饥饿从外边找回来一些粮食。随后,他架锅煮饭,当饭快要熟快熟时,被饿醒的孔子恰好走了过来,他远远地看见颜回把手伸向饭锅里,掏出饭来大口地吃着。当时,孔子看到这一切很不满意,但是他并没有声张。过了一会,颜回进来请孔子吃饭,孔子就故意地说:“我梦到祖先了,我想做好的食物应该先祭祀先人!”

颜回回答道:“不行啊!祭祀先祖应该用清洁的食物,刚才的那锅饭,我不小心掉进灰尘了,因为食物太少,我怕丢掉可惜了,于是,我就把那些沾了灰尘食物吃了。”

孔子听了以后很感慨,于是就说了上面的那段话。孔子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耳听为虚,眼见者也未必实”。

可是,几千年后的今天,我们很多人依然会被自己的眼睛所蒙骗,究其原因,不是我们太愚蠢,而是坏人的手段太隐蔽、太狡猾。

曾几何时,坐在电视机前的老年患者们经常会看到一位满头白发,面目慈祥的老太太在电视里大谈自己的“行医”经历:她是某某知名大学的医学教授、某某著名医院退休的老院长、某某医疗机构的负责人等。

电视画面上,清晰地标注了她的名字——刘洪斌。面对着镜头,刘洪斌口若悬河,她声称自己是“妙手神医”,经她手治愈过的病人无计其数,她特别提示,她推荐的药品具有奇效,保证能够让患者药到病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时间,广大患者被她的巧舌如簧给迷惑住了,他们“亲眼”在电视里看见了那些被“神医”刘洪斌治愈过的患者或患者的家属们,或手捧锦旗鞠躬致谢、或跪地磕头表示终身感谢。于是,大家纷纷出钱购买了刘洪斌推荐的各类药品。

实际上,正如孔子说的那样:“耳听为虚,眼见者也未必实”。因为,电视中的那个白发神医刘洪斌跟医生完全沾不上边,她的那些看似访谈节目的片段其实是药厂的宣传广告。可想而知,她推荐的药品,怎么会有她口中所说的疗效呢?

刘洪斌本是一名退休在家的老太太,也许是想发挥点“余热”,也许是想赚点外快,总之,退休在家的刘洪斌没有向别人那样莳花弄草、颐养天年,而是一心就想出来找一份工作。可是,由于她年龄太大,本身又没有什么过硬的技术本领,所以,刘洪斌始终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一次,刘洪斌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招聘广告,有一家广告传媒公司需要招聘几位有一定表演经验的临时演员,条件是形象气质好、能够说普通话的老年女性。刘洪斌看后非常高兴,她对着镜子端详起来自己:白胖的圆脸上架着一副金丝边眼镜,除了眼袋有些下垂,脸上竟然没有过多的褶皱,特别是她的满头的白发被打理得一丝不乱,非常符合鹤发童颜的标准。

说实话,刘洪斌的容貌保持得确实很好,她不仅人显得年轻,而且很多人都说她身上有一股知识分子的气质。对此,刘洪斌颇为“自豪”。虽然她文化不高,但是刘洪斌很羡慕那些才华横溢、学识渊博的高级知识分子,她知道,自己在学问方面和知识分子是无缘了,但是,在外表形象上她刻意追求他们的衣着打扮,经过精心修饰,不了解刘洪斌底细的人还真以为她是一名很有文化内涵和修养的高级学者。

果不其然,正如刘洪斌预想的那样,她在面试中一路上过五关斩六将,不但获得了这个工作的机会,而且还赢得了的项目总监的青睐:刘大姐的表演功底很深厚,进入角色快,说哭就能哭,说笑就能笑,角色转换拿捏得很准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这样,刘洪斌成了一名广告公司的群众演员。这家广告公司的主要业务就是承接一些医药企业的产品宣传工作,准确点说,就是为这些企业所生产的药品进行宣传和推广。

一开始面对摄影机镜头,刘洪斌多少还是有些紧张,此刻,她所“扮演”的角色是一位著名的医学专家,虽然她身穿白大褂,脖子上挂着听诊器,看着很有点老资格名医的“范儿”,但她的心里确实没有底,因为刘洪斌知道,她的这次表演并不是什么影视剧里的镜头,而只是一次虚假的广告宣传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