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去朋友丽丽家做客。
一进门,就感觉到浓浓的火药味。
小姑娘本来和妈妈说好去兴趣班,可临时变卦想和同学去图书馆。
丽丽一听立马火了,冲着女儿一顿教训:
“你怎么说话不算数?不怕耽误功课吗?”
孩子慌忙辩解,可就是支支吾吾说不清楚,急得自己大哭起来,当场崩溃。
孩子表达能力不够完善,面对突如其来的质问,往往不知道如何应对。
不像大人,可以据理力争,更多的时候,他们只能默默咽下委屈。
我知道,父母们也不是有意拿话噎人,之所以如此,大抵出于以下原因。
第一,借反问表达自己的态度
比如,当我们说“学习是给我学的”,其实想表达的是,让孩子对自己负责;
比如,当我们说“你自己没长眼吗”,也是急着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背后的“好意”,全因挑剔的语气变成了“隐形攻击”。
第二,自己状态本就糟糕
累了一天了,再面对孩子的各种“不配合”,不免心情烦躁。
原本能好好说话的,一开口就成了质疑、挖苦、讽刺。
我们没做好情绪管理,也牺牲了孩子的感受。
其实想想,每次我们反问孩子的时候,自己的状态也挺糟糕。
结果就是,反问不是“问”,而成了一种“情绪释放”。
第三,展现权威与优越
这种情况虽然少,但也是存在的。
比如,孩子兴高采烈地问你有没有看过这本书。
你说:“啊?这本书这么出名,你竟然没看过?”
再比如,孩子小心翼翼地请你解决一个问题。
你说:“要是和你一样什么都问别人,就别在社会上混了!”
当我们抬高自己的同时,也就无形中贬低了孩子。
无论你初心如何,“反问”都是一种不友善的谈话方式。
面对父母的“夹枪带棒”,年幼的孩子就很容易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