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很多人在讨论关于比亚迪要求供应商明年降价10%的邮件,大家第一反应出奇的一致——这是行业内卷到要卷死的节奏。
真是这样吗?
@紫竹商业评论 认为,这件事背后,反应的是商业文明程度目前所欠缺的商业磋商机制,本来应该是商业领域自古就有,但是,目前在大多数人心目中是缺失的。
据21世纪经济报道,11月27日,一封有关比亚迪乘用车要求供应商降价的邮件在网络上广泛流传。邮件中,比亚迪对供应商所供货产品提出要求:从2025年1月1日起降价10%。尤其引人注意。
这封邮件旋即引起多方口诛笔伐——中国式商业模式,终端低价竞争,压榨产业链……
其实,这是最浅显的角度,说的没错,但除此之外,还有一点那就是,很多人没有看到我们目前的商业环境中,缺失的部分——磋商机制。
当天,可能因为舆情凶猛,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在微博发文解释:“与供应商的年度议价,是汽车行业的惯例。我们基于规模化大量采购,对供应商提出降价目标,非强制要求,大家可协商推进。”
其实,正常商业市场本该是这样的,需求方大,就有话语权,提出采购价格,供货方感觉能接受,就签合同,如果不能接受还想继续做供货商,就要积极和甲方磋商谈判,双方实在达不成协议,就不合作了呗。
但我们目前的商业文化是什么:
乙方努力成为甲方供应商,之后,就永远是铁饭碗了。只要你这个企业需要采购,就应该按这次的合同价,你单方面发函,就是通知我必须降价10%,我坚决不能接受。
目前,只看到一个隐去署名的供应商发文,不过,虽然从行文看,根本没有谈判策略,只是在扣帽子,但这其实是个好现象,至少可以为接下来的谈判造势。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确实是行业内卷,如果商品价格不能涨(无论是供应商还是终端商家,涨家就会失去市场机会),那剩下的就是卷成本,人力成本、场地成本等等都在上涨,剩下的就是让供应商降本了,还有,就是用免费或极端便宜的人力成本,当然,金融成本上面能做到文章也很多,比如,通过供应链金融拉长账期,占用供应商资金借鸡下蛋,第一时间款不让下游占便宜……
那么,一个大企业的成熟产品批量生产后,成本会会大幅降低,企业有了护城河,脱离内卷漩涡,利润会增加,是不是应该照应一下供应商小弟,自己少赚点?不可能,这不符合商业文明,甲方企业赚钱再多,也不是用来给供应商撒钱的,除非,供应商是自己的关联企业,左手倒右手,而且那也不符合商业原则。
打个特别简单的比喻,我去饭店吃饭,直接问:我要3元采购一碗面。老板说,我们这里一碗面9元。此时,如果我是正常人,我的选择是什么?要么走,要么讨价还价,用我的理由,说服老板让我3元钱采购一碗面。
当然,供应商和我去饭店买面不一样,尤其是有前期投资、有员工要养的企业,一下子失去这个大客户,可能都没法活下去了,所以,此刻的做法是积极磋商,同时赶紧做内部降本增效或者产品创新,以及——尽力找其他甲方,毕竟商场无情,只要你供应的货品不是不可替代的,就可能随时被淘汰。说到这,感叹一句,现在的中小企业老板真难啊。
另外,还要说一句,比亚迪这样给供应商发邮件,把降本10%的目标说到明面上,也侧面证明,这里面很难有猫腻,很难有操作空间(比如送礼找人儿),这样的甲方,挺干净的,适合那些想干净做生意的乙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