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964年10月16日15时,一个巨大的太阳般的火球在新疆罗布泊荒漠腾空而起,形成极为壮观的蘑菇云。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中国人勒紧裤腰,全国上下一条心,经过无数科研人员日夜钻研,埋头苦干,终于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掌握了核技术。这次核试验的成功,是中国国防建设和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一项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达到了新水平。
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有力地打破了超级核大国对我国实行的核垄断、核讹诈,让中国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核威胁,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的背后,离不开那些曾经默默无闻,直到现在还耳熟能详的科学家,如:钱学森、邓稼先、钱三强、王承书等科学家,他们放弃了优越的科研环境和生活,冲破重重障碍和阻力,毅然回到祖国,参加我国原子弹的研制工作。
但让人遗憾的是,其中有一位女性科学家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回国,错过了参与中国原子弹的研制工作。她就是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章,被美国誉为“核弹之母”的著名核物理学家吴健雄。她曾参加美国机密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并作出特殊贡献。
我国从找到铀矿到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用了差不多十年的时间,如果吴健雄在当时能成功回国的话,一定能够使新中国在研制路上少走几个弯路,相信我国的原子弹研制时间会大大缩短。
本篇文章和读者分享,物理学家吴健雄让人敬佩的传奇人生!
一、巾帼不让须眉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江苏省苏州太仓浏河镇的名门世家吴仲裔家出生了一个女孩,受过西式教育的吴仲裔,依照家族辈分排行给她取了个非常男性化的名字“健雄”,希望她接受良好的教育,巾帼不让须眉,能有一番成就。
而吴健雄也没有让父亲失望,受父亲的开明思想和家庭环境影响,再加上家族又办有学校,所以吴健雄自小就能与其他兄弟一样读书识字。遗传了父母的聪慧头脑,健雄从小到大,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并且兴趣爱好很多。
1927年,以优异的成绩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在父亲的鼓励下,决定进入大学学习,1929年(民国十八年),吴健雄考入南京大学数学系。
在上大学期间,吴健雄了解到伦琴、贝克勒尔、居里夫妇、爱因斯坦等科学巨匠的故事,被他们的科研成果深深地吸引,吴建雄逐渐对物理,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物理学里面有很多神奇的定理,各种实验,各种研究成果,都让她为之着迷,期待着自己有一天,能够成为与她一样的科学家,并以居里夫人为自己的榜样。
一年后吴健雄转入物理系读书,师承物理学家施士元教授,在这里她不断学习一些有关X光、电子、放射性、相对论等方面的书籍,书里那些来自自然的奥秘,让她如痴如醉。
1930年(民国十九年),吴健雄进入中央大学,攻读数学专业。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即将毕业的吴健雄在施士元的精心指导下,凭借着自己对科学探索学的的爱好和痴迷,吴健雄撰写了一篇题为《证明布喇格定律》的优秀毕业论文。这篇论文为吴健雄打开了,通往更高学府的大门。不久即赴美继续深造。
二、美好爱情成为《第二次握手》的原型
吴健雄就读南京中央大学时,正好她18岁,正是青春绽放的豆蔻年华,心里也向往美好甜蜜的爱情。
当时正值新文化运动时期,思想进步的吴健雄经常会读一些杂志,《新青年》是当时的新潮杂志,她最喜欢阅读上面的时事分析等文章。而胡适先生曾为《新青年》杂志的常客,在读过胡适的一篇篇文章后,吴健雄被胡适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才华吸引,对胡适产生了由衷的景仰之情。
当时,胡适在国立中央大学任教。尽管吴健雄和胡适在同一个学校,但此时两人还没有正式见面。后来有一次,学校邀请到胡适演讲,使吴健雄和胡适有了第一次近距离的接触。
情窦初开得懵懂少女对一身才华又相貌堂堂的胡适心动不已。然而,在当时胡适已然是有妇之夫,吴健雄只好把对胡适的爱慕之情转化为对知识的追求上。
吴健雄常常去听胡适讲课,胡适先生知识渊博、治学严谨、思路别致,使她对中国文化有相当深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在不断接触中胡适也对自己这个优秀的学生,关爱有加,在学业上倾囊相授,使吴健雄受益匪浅。
最终,知书达理的吴健雄在胡适的有意克制下,两人选择以师生的友谊关系相处,默默互相关心着对方。
胸怀救国热情,立志建设祖国的吴健雄,注定不会被爱情所羁绊,1936年远赴美国求学。在这里吴健雄邂逅了人生可以相濡以沫的人——袁家骝。
袁家骝身世不凡,其父为袁克文,其祖父为袁世凯。袁克文视金钱如粪土,在文学方面独树一帜,不仅熟读四书五经,还精通书法绘画,爱好诗词歌赋,是民国四大公子之一。而袁家骝作为袁克文的儿子,受父亲影响有着很高的文学修养,却喜欢研究物理学,因此,同样身赴美国潜心研究物理。
在美国柏克莱学院,经人介绍吴健雄认识了早自己一星期到柏克莱的中国留学生袁家骝,并且两人成为同学。同样身居异乡,又有着同样的爱好的两人很快开始了热恋。
吴健雄在给朋友的信中描述“在与他的共同生活中,我对他了解得更为透彻。他在沉重工作中显现的奉献和爱,赢得了我的尊敬和仰慕。我们狂热地相爱着。”1940年在吴健雄博士毕业的时候,二人确定恋情。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5月30日,在美国与袁家骝博士结婚。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里,作者张扬以吴健雄为原型所著的著名爱情小说《第二次握手》深深影响了从50年代~70年代出生的人们爱情观、事业观。
三、“核弹之母”
在对物理学的不断探索和追求中,吴健雄感觉到中国现在在物理学方面的知识储备少之又少,物理学研究领域与世界领先研究成果,差距巨大。于是为了发展我国的物理学科,为了追求自己心中的理想,梦想成为一流科学家的吴健雄踏上了去美国留学的道路。从此,成就了一位闻名世界的女性科学家,并被誉为“东方的居里夫人”!
1936年,怀揣科学梦想的吴健雄,在家人的帮助下,来到美国加州伯克利分校学习,并师从物理学界巨擘欧内斯特·劳伦斯、塞格瑞、奥本海默等物理学"巨头"。
开放的科学研究环境,让痴迷物理学的吴健雄如鱼得水,开始了对原子核的研究。吴健雄在导师赛格瑞的指导下不断进行原子核裂变实验。
1939年,吴健雄在实验中发现了核裂变的特性,并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完成了一篇论文,被教授推荐刊登在物理学最权威所在《物理评论》上。这篇论文使吴健雄在核子物理方面已经获得了世界上的认可,成为世界一流的物理学家。
1944年,美国开始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研究,并在研究中遇到了瓶颈。而吴健雄研究的铀原子核分裂的产物,正是美国制造原子弹需要攻克的核心环节。于是,美国邀请吴健雄以外籍科学家的身份参加了美国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在吴健雄的努力下,很快曼哈顿研究就取得飞速进展,吴健雄研究的铀原子核是0的产物,其中一项结果为美国原子弹的爆炸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这段时间里,她的科研才华得到了最大限度地展现,同时也被美国科学家称为“核弹之母”。
四、未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众多科学家愤愤不平!
1957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在瑞典接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在两人获奖的背后不得不说吴健雄所做出的贡献并不比他们少。
在研究中杨振宁和李政道对全世界的科学家都认定的“宇称守恒定律”,提出“宇称不守恒”假设,但并没有经过实验的验证。得不到科学界的认可。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没有办法的杨振宁只能找到了吴健雄,希望看在都是华人的份上,帮自己一把。
吴健雄出于对物理学的热爱,决定帮杨振宁和李政道来验证这个猜想。吴健雄放弃了和丈夫的旅行演讲,一头扎进了试验室里。经过不停的试验,一遍遍地尝试,在付出巨大的努力后,吴健雄终于发现了定律存在的缺点,并整理出了试验报告,在《物理评论》上发表。
吴健雄用β衰变实验证明了在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不守恒,用实验证明了核β衰变在矢量流守恒定律,μ子、介子和反质子物理方面的实验研究,验证“弱相互作用下的宇称不守恒”,至此,“宇称守恒定律”被完全推翻。
杨振宁和李政道通过吴健雄的试验验证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但证实这一定律理论真实性的吴健雄却被诺贝尔物理学奖给拒之门外。虽然许多著名科学家都为她没有获奖而不平,但她本人从没有作出任何的回应。
吴健雄作为物理科学家所取得的成就,就连向来有人权歧视的西方国家都不得不承认。
1958年吴,健雄晋升哥伦比亚大学正教授,同时获选为普林斯顿大学创校百年来第一位女荣誉博士,她还当选为第一位华裔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被列入《美国科学名人录》。
1975年,曾任美国物理学会第一任女性会长,同年获得美国总统福特在白宫授予她美国最高科学荣誉,国家科学勋章并登上美国邮政局发行的永久邮票。
1978年在以色列获得沃尔夫奖。
至此,吴健雄已被公认为世界最杰出的物理学家之一,甚至被称为“东方的居里夫人”。
五、没有参与中国原子弹的研制成为永久遗憾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其中有约2000多人先后回国,成为新中国科技教育事业的骨干。他们在各个岗位上发展中国的科学技术,为新中国的科学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包括钱学森、邓稼先、钱三强、王承书等科学家。
如果说前期吴健雄是为了国外优渥科学环境而留在国外的话,后期想回国的她已经身不由己。吴健雄出国前夕正赶上战争将要爆发前,国内局势动荡,胸怀报国志的她本以为获得博士学位后不久就可以归国报效祖国。
而随着吴健雄的声名鹊起,逐渐成为国际著名的实验物理学家,并且直接参与了美国原子弹的研制,她知道很多的机密数据,美国更加百般阻挠,阻止她回到中国。
吴健雄成名后,国内科技界把她作为重点争取的对象,一直力邀她归国。但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以及随后的国共内战和上世纪50年代的中美对抗,而后是国内的“十年动乱”使得归国之路遥遥无期。
从1954年,毛泽东对来访的赫鲁晓夫提出,能否在制造核武器方面给中国以援助开始,到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用了差不多十年的时间,不管是邓稼先还是钱学森,他们虽然都是物理学界顶尖的人物,但是他们也确实根本没有接触过原子弹研制,而吴健雄参加过美国的曼哈顿研究计划,有过原子弹研究的经历,如果吴健雄在当时能成功回国的话,一定能够使新中国在研制路上少走几个弯路,相信我国的原子弹研制时间会大大缩短。
六,永远的中国人
晚年的吴健雄多次归国访问讲学,为推进国内物理学教学研究和家乡的教育文化事业不停地奔波。1993年在吴健雄和丈夫的参与和帮助下,中国完成了第三代同步加速器的研究。这是吴建雄对中国最伟大的科学贡献。
1982年,吴健雄受聘为南京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名誉教授,是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
1984年10月,吴健雄独资捐建明德学校紫薇楼落成。吴健雄第一次回到阔别40多年的故乡,参加母校明德学校恢复校名暨明德楼落成典礼。吴健雄回国后多次探访南京大学及南京大学物理系,并与导师南京大学教授施士元交流。
1990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国际编号为2752号的小行星命名为“吴健雄星”;
1994年,吴健雄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1997年2月16日,吴健雄在纽约医院病逝,年龄85岁。事后,丈夫袁家骝按照吴健雄本人的遗愿,带着她的骨灰回到苏州,将她安葬在故乡中国江苏苏州太仓的浏河镇。墓碑上刻着“她是一个卓越的世界公民,更是一个永远的中国人”
结语
吴建雄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她以自己的努力获得了世界科学界的认可,为世界物理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1973年,周总理接见吴健雄赞誉她为中国人民的骄傲!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