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蜉蝣,我们总能联想到“鹤寿千岁,以极其游,蜉蝣朝生而暮死,尽其乐”。作为一种体型较小的昆虫,它们却拥有十分顽强的生命力。
在长期观察和研究的过程中,人们发现蜉蝣的生命无比短暂,往往成虫一天左右的时间就会死亡,所谓的“朝生暮死”就是在说这种生物。然而生物学家却表示,蜉蝣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2亿多年,也属于“活化石”的一员。
图片上传处理中...
根据相关研究,蜉蝣与蜻蜓属于近亲,只不过二者除了体型上有巨大的差异之外,翅膀的结构也存在不同之处。蜉蝣的翅膀明显不能折叠起来,不过作为最早的有翅昆虫,它们的翅膀薄而坚韧,能够在飞行过程中发挥巨大的优势。
因此,从幼虫到半成熟时期,蜉蝣体内大部分的营养都用在翅膀的发育上,直到翅膀完全长出,它们仍有一些部位没有发育完全。到长成成虫,它们就会停止进食,依靠肚子中储存的大量空气使自己漂浮在水面上,等待最后一次蜕皮。
在此过程中,很多蜉蝣都会成为鱼类的食物,因此它们面临着多方面的威胁。不过科学家们也发现了这种小生命体现出了大自然的智慧,通过观察蜉蝣的数量变化,人们能够判断周围地区的环境是否受到了污染。
因为它们对生长环境仍然保持着一定的敏感,而水质污染也会影响到鱼类的生存。加上,蜉蝣数量减少,鱼类也会面临着饿死的风险,所以这也将成为一种连环反应。
17世纪时,就已经有科学家将蜉蝣的数量与水体质量联系起来,即便如今我们的科技十分发达,这种方法仍发挥着一定的作用。科学家们表示,我们不能忽视每一种生物,它们的出现本身就是大自然创造的奇迹,而这些生命为了生存所经历的一切,也值得我们深入探索和思考。
蜉蝣虽小,但是生命力顽强,2亿多年的时光里,它们一直如此,直到今天仍然在短暂的生命中发挥自己的价值,这就是大自然的神奇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