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夏天,邓小平到访聂荣臻家,两人如往常一般,谈论起国防建设。邓小平对军队高层年龄偏大的现象提出了精简和调整的建议,这得到了聂荣臻的高度认可。六年后,86岁的聂荣臻完成了整顿任务,递交辞呈,请求退出中央领导岗位。不久,邓小平也有意辞去军委主席的职务,但聂荣臻坚决反对,为此连夜写了一份备忘录,强调邓小平不可退,称只有他才能稳定全局。这份掷地有声的备忘录,成为两人深厚友谊的见证。
事实上,邓小平一生最亲近的几位挚友中,聂荣臻是其中之一。此外,还有李富春和周恩来,这三人不仅是他革命道路上的伙伴,更是他一生中不可替代的亲密战友。
邓小平与李富春夫妇的友情,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的法国。当时,邓小平、李富春与蔡畅在勤工俭学的艰难岁月中相识。李富春在留法期间积极参与工人运动,而邓小平在经历理想破灭后加入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开始投身革命事业。李富春夫妇年龄稍长,邓小平亲切地称他们为“大哥”“大姐”,而两人也把他当成“小弟弟”,甚至笑称他为“小胖子”。
三人在巴黎的小旅馆中共事时,白天打工糊口,晚上编辑刊物《少年》,生活清贫却充实。蔡畅常为邓小平煮面条,她后来对邓榕回忆:“你爸爸那时最爱吃我煮的面条,他年纪最小,活力十足,我们都很喜欢他。”1925年,李富春夫妇赴苏联进修,邓小平一年后也前往,两人再度聚首。返回祖国后,他们在不同岗位为革命奋斗,但始终保持深厚的情谊。
建国后,邓小平与李富春共事多年,关系更为亲近。两家比邻而居,李富春夫妇待邓小平一家如亲人。邓小平恢复工作后,李富春因病无法再为党国效力,邓小平多次探望,李富春去世时,邓小平亲自主持追悼会并泪读悼词,悲恸之情溢于言表。
聂荣臻则是邓小平革命岁月中另一个重要伙伴。两人同为四川人,留法期间便建立了深厚友谊。聂荣臻年长五岁,对邓小平照顾有加。后来在国内革命和军队建设中,聂荣臻始终鼎力支持邓小平。在邓小平屡遭批判时,聂荣臻没有退缩,甚至暗中传递问候与物资,尽显真情。
邓小平恢复职务后,聂荣臻第一时间邀请他到家中聚餐,还特意备上邓小平最爱的豆花。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将科技工作交由聂荣臻负责。聂荣臻用实际行动践行邓小平的构想,推动国防和科技事业的发展。他对邓小平的支持不仅体现在重大决策上,还在军队整编、裁军等问题上大力推动落实。两人之间的信任和默契,奠定了改革开放初期的稳固基础。
在邓小平心中,周恩来则是他一生中最敬重的人。两人同样在留法时期结下深厚情谊。周恩来年长邓小平六岁,对这个“勤工俭学”的弟弟关怀备至。无论是法国的革命组织,还是回国后的地下工作,周恩来对邓小平的信任从未动摇。在一次危急关头,周恩来提前撤离了联络处,却设法留下暗号,救下了误入险境的邓小平。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将许多重任交给邓小平,两人在建设初期配合默契。修建铁路、加强财政管理等工作中,周恩来总能看到邓小平的才干。薄一波曾问周恩来,刘伯承和邓小平谁的工作方式更胜一筹,周恩来回答道:“我更喜欢小平的工作方式,简单有效。”
周恩来去世后,邓小平悲痛不已,始终将总理视为兄长般的人物。直至去世,邓小平家中仍珍藏着一张周恩来夫妇的合影,照片完好如初,见证了这段深厚的革命友情。
1980年,邓小平随女儿邓榕一同为蔡畅贺寿。席间,邓榕问父亲:“这辈子您和谁关系最亲近?”邓小平毫不犹豫地答道:“当然是周总理、你李伯伯和你聂伯伯。”正是这三位,陪伴他走过无数风雨岁月,共同为国家命运书写了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