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0年4月,三家中国地产巨头因围标北外滩黄金地块,禁止在上海公开市场三年拿地。

这一处罚力度空前,震慑了整个地产圈,也让其中一家央企跌出上海房企销售榜TOP50,陷入低谷。

2024年,禁令期满,这家央企重回上海滩,仅用10个月时间,就以602亿元货值重登榜首,将低迷的市场搅动得风起云涌。

它就是中海地产

01

今年,中海可谓是“杀红了眼”,此前入手的优质地块频频创造“日光盘”奇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月底,上海的中海顺昌玖里开盘,当天仅靠一个盘,卖了197亿

均价高达17.2万、套均4000万的豪宅,富人们像在菜市场里抢白菜一样抢货,生怕又错过了一次房价暴击的机会。

与此同时,中海位于徐汇滨江的中海领邸项目也同样杀疯了。

四次开盘四次售罄,累计销售额达到233亿元,一举创下全国单盘高层住宅销售纪录。

不止上海,北京的玖序首开62亿,深圳的玖序首开100亿,中海在一线城市卖出了现象级的行情,似乎没有被市场下行所影响。

从曾经的失意黄浦江畔,到如今独霸销售榜首,中海的逆袭令人惊叹。但高光表现的背后,有其深刻的原因,也潜藏着隐忧。

02

首先,今年逆周期的市场表现,中海展现了极其清晰的战略,拿地遵循高保准,力保利润。

2023年之前,市场低迷,中海策略是做高周转的刚需,薄利多销,保住现金流。

2023年之后,政策利好频出,融资通道打开,中海迅速调整打法,聚焦一线城市、超二线城市等高能级城市,尤其是这些城市核心地段的超级大盘,逢好地必抢。

2023年,中海是全国拿地冠军,豪掷1227亿拿地,其中包括125亿拿下深圳湾超总地块,以128亿拿下广州海珠地块,以240亿拿下上海徐汇区超级地块。

这些超级大盘大多都是城市旧改项目,尽管开发周期长、资金要求高,但凭借优越的地段,成为未来城市地标的可能性极高,利润更是触手可见。

值得一提的是,中海精准把握了拿地的市场节奏,集中在竞争对手资金紧张的下半年强势出击,抢下28宗地块,而上半年仅拿下23宗。

通过这种“后发制人”的策略,中海不仅锁定了优质资产,还为后续销售创造了有利条件。

2024年上半年,中海83%的销售贡献都来自于一线和强二线城市,在北上广深4个城市,中海卖了774亿,在北京、上海、深圳都做到了当地市场的TOP1。

核心一二线城市市场是当下行业的确定性,也是支撑中海销售额的压舱石,换言之,三四线城市的楼市基本被头部央国企放弃了。

03

中海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洞察同样可圈可点。

在豪宅项目中,中海有意推出100平方米的小户型,拉低整体售价,同时备案价低于周边二手房价格,形成罕见的“价格倒挂”,直接刺激购房者蜂拥而至。

此外,中海在营销上延续了“民企打法”,以高密度软文与大规模宣传拉满市场”。加之“央企顶流”光环,中海成功塑造了“最安全的房企”“豪宅市场新贵”的形象,在豪宅领域逐步占据民企退场后的市场空白。

正如中海地产管理层多次强调聚焦三个核心要素:主流城市、主流地段、主流产品,中海在逆周期里展现前所未有的组织力和定力。

04

尽管中海今年表现抢眼,但未来并非一片坦途,潜在风险值得警惕。

首先是土地储备问题。

今年上半年,中海的拿地表现明显放缓,2024年前6月,中海地产权益拿地却降至谷底,仅120亿,排名掉至行业第九。

对于重返上海市场,中海地产表现出强烈的补仓意愿,参与了十余宗地块的竞拍,但多数未能如愿以偿。

而在上海最新的一期土拍,总共出让10宗地,中海就报名了其中的7宗。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中海最终还是如愿拿到了其中一宗地。

但是,以中海现有的土储而言,想要再延续2024年势如破竹的销冠势头,显然是有难度的。

其次,利润点正在悄然下降。

从财报来看,中海的营收已连续三年下滑,与第二名华润的差距逐步缩小,2021年上半年,中海地产营收为1078.79亿元,华润置地为737.42亿元,领先逾300亿元。到了2024年上半年,中海地产营收869.35亿元,两者之间的差距已缩小至不到百亿元。

“以价换量”策略虽然带来了销量增长,但却压缩了利润空间,单一的“爆款红盘”难以支撑企业整体盘面,中海还未找到新的增长点。

反观老对手华润,其商业运营不断壮大,上半年商业运营收入35.4亿,5倍于中海。

未来地产终有一日开发殆尽,运营收入将取而代之,留给中海的转型时间不多了。

结语

曾经的豪宅领域佼佼者如融创和绿城,他们用了5至10年的时间才成功树立了壹号院、桃花源等项目的卓越声誉。

与之相比,中海在豪宅领域的扩张仍待接受市场的检验。

豪宅不仅需要产品力,还需品牌积淀与高端服务能力。

随着行业格局大变,原本以工程见长的中海也不得不进入由民营企业主导的豪宅市场,迎接新的挑战。

对于这个转变,是该唏嘘还是该高兴,时间将会给出最终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