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早产是常见的妊娠并发症,是围产儿及5岁以下婴幼儿死亡和残疾的重要原因。随着我国传统生活方式的改变,生育政策调整后高龄孕妇增加,两次妊娠间隔时间改变,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发生率增高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早产率呈上升趋势。而早产儿的诊治常面临诸多挑战,如合并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新生儿湿肺、颅内出血等。因此,早产儿的诊治需要给予更多关注。
一直关注早产儿诊治相关问题的北京和睦家,除提升临床诊疗能力之外,也在不断通过自身力量,组织行业专家和资源,分享早产儿救治先进经验、探讨前沿诊疗技术,为早产儿诊治提供思路与方向。2024年11月17日是世界第13个早产儿日,北京和睦家再次召开学术研讨会,为业界分享早产儿诊治新进展。
图 与会专家合影
论坛上,和睦家北京区儿科主任、北京和睦家京北妇儿医院医疗总监杨明分享了众多早产儿成功救治经验,从成功抢救23周+4天的超早产儿,到罕见的新生儿阑尾炎病例,再到590克超低体重儿的救治,凭借专业的诊疗团队和尖端的医疗设备,和睦家儿科团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
图 和睦家北京区儿科主任
北京和睦家京北妇儿医院医疗总监杨明
多次打破超早产儿“极限”救治纪录,先进诊疗模式创造生命奇迹
出生时体重仅600克,皮肤像胶冻一样半透明,同时伴呼吸衰竭、喂养困难、肾功能不全等多种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这是2016年在北京和睦家医院出生的一位仅23周+4天的超早产儿宝宝。由于孕周太小,患儿救治难度极高,面对这场“与死神的赛跑”,和睦家儿科团队迅速响应,第一时间制定了科学而周密的诊疗方案。在长达200余天的救治过程中,团队昼夜奋战,逐一攻克多重医疗难关,最终成功将患儿从生死线上挽回,并顺利出院。
超早产儿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导致致残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即便是在医疗资源丰富、技术先进的发达国家,超早产儿的存活率也不足10%。北京和睦家充分发挥其国际化医院的优势,持续引进国际前沿的诊疗设备、技术和模式等,成功实现从23周+4天超低孕周,到590g超低体重等多项早产儿“极限”救治纪录,目前被成功救治的孩子正在大洋彼岸过着快乐的童年。
一方面,北京和睦家NICU配备先进的常频和高频呼吸机,可开展床旁脑功能检测、亚低温脑保护技术等,为早产儿提供更加稳定的环境和生命支持。
同时,北京和睦家采用儿科医生进驻产房的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儿科医生会在所有产妇分娩时为即将出生的宝宝保驾护航。有新生儿抢救经验的儿科医生以及具有NICU护理资质的护士共同参与协同救治、转运,完成从产房或手术室再到NICU的无缝衔接,达到完善的产儿一体化及医护一体化的救治模式,多方位保障早产儿的生命与健康。
成功救治多例疑难、罕见新生儿病例,多学科协作搭建“生命通道”
新生儿阑尾炎是一种极为罕见且难以确诊的疾病,误诊率和病死率均较高。北京和睦家儿科团队就曾成功救治过一例体重不足800克的罕见早产儿阑尾炎病例。杨明主任介绍,在确诊患儿为新生儿阑尾炎后,和睦家医院儿科和外科团队迅速响应,联合营养科、药剂科和影像科等多学科进行讨论,由小儿外科主任张钦明教授主刀,第一时间为患儿实施了紧急手术。术后的3个多月里,患儿成功克服了RDS、喂养不耐受、贫血及术后感染等多重难关顺利出院。
此外,北京和睦家在早产儿视网膜病(ROP)、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脑损伤等方面拥有丰富救治经验,并联合多学科团队完成罕见遗传代谢病、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心脏病等疑难复杂病例的诊疗。杨明主任介绍道,儿科病房一线、二线医生全天候待命,保障新生儿救治的“绿色通道”。一旦临床遇到难题,二线医生可迅速介入,科室主任作为医疗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全方位把控诊疗质量。这种多学科协作模式成为疑难病例成功救治的关键。“多学科协作是当下复杂或危重病例成功救治的通行医疗模式。”杨明主任表示。
技术精湛的专业医疗团队同样是早产儿救治的重要保障。杨明主任介绍,和睦家医院过去十年间不断引入高水平的医疗人才,现有的医护团队均来自国内三甲医院或国际医疗机构,普遍拥有10年以上的临床经验。医院还通过持续的医学继续教育,不断提升团队的专业水平,例如定期开展新生儿窒息抢救培训,确保每位医生、护士、助产士等具备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成功存活只是第一步,陪伴式守护助力多患儿实现高质量成长
杨明主任介绍,始终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理念的北京和睦家,在提升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的同时,亦关注早产儿预后及后期生活质量。
在良好的医护配合下,开展个体化诊疗,力求最大限度减少早产儿并发症和后遗症。北京和睦家从诊疗到护理全部基于患儿的具体情况量身制定:精确的出入量记录、营养液配比、药物剂量调整,24小时一对一护理,细致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医生通过这些精细的护理记录和观察,动态调整治疗方案,为早产儿救治提供了坚实保障。
患儿从NICU出院后,针对后续健康和成长,北京和睦家通过高危新生儿门诊、儿童保健门诊及儿童生长发育门诊,将早产儿的随访和照护延伸至学龄期以及青春期,通过无缝接力的序惯式医疗服务模式,完成0-18岁全程守护,帮助早产儿实现更高质量的成长。
“例如,针对出院后存在吞咽功能障碍的患儿,语言康复师会及时介入进行康复训练;对于出现生长迟缓的患儿,则由儿童保健医生、营养师或儿童内分泌医生提供针对性的诊疗支持。这一体系确保患儿从新生儿期到学龄期都能获得全程的医疗服务与全面的成长保障。”杨明主任谈到。
在对早产儿后期成长保障方面,北京和睦家医院儿童内分泌医生王淑颖向“医学界”分享了两例令人印象深刻的案例。这两例患儿生产时,王淑颖医生就作为陪产医生参与分娩。在患儿突破生存难关后,即进入到儿童内分泌科、儿童保健科诊疗,以期获得良好的生长发育。在细致的随访和体格监测下,两例患儿均实现了健康成长。其中一名患儿的身高已达第97百分位,另一名达到第90百分位,均达到了同龄足月儿生长标准的中上水平。王淑颖医生着重指出,在整个随访进程中,因与患儿家长构建起了紧密的联系,使得家长对医疗建议的依从性处于较高的水平。这一现象有力地表明,注重人文关怀工作,对优化医疗成效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图 北京和睦家医院儿童内分泌医生王淑颖
王淑颖医生表示,早产儿高质量成长需要家庭共同参与,家长要对早产儿生长发育有信心,虽然出生小,但在医生专业的帮助下,后期追赶是乐观的。同时,在诊疗中部分家长对早产儿追赶生长容易用力过猛,医生在开展诊疗的同时也需要对家长进行正确的观念引导。因此,王淑颖医生也在不断从多方面开展家庭健康患教,帮助家长树立信心,通过正确的观念助力早产儿更好成长。秉承“I CARE”核心价值观的和睦家,一直努力与家庭携手,集合多方力量,合力托起早产儿的明天。
更多儿科精彩内容扫描 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打开医生站网页版即可查看~
此文仅用于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