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到了,羽绒服成了很多人外出的必备服装。但是,你的羽绒服里是否真的有羽绒?
“95%的绒子,像葡萄串一样,很蓬松”“98鹅吊绒,一等品”……前不久,有媒体报道指出,有些直播间里的羽绒服样品可能是真的,但消费者最终收到的,则可能是货不对板的次品。填充羽绒服的不是羽绒,而是羽绒加工过程中从羽毛上脱落下来的单根短丝,也即“飞丝”,不仅不保暖,还可能产生异味和病菌。
不仅是在网络直播间,线下一些羽绒服装企业,同样存在鱼目混珠的情况。造假方式其实也比较简单,就是厂家同时生产合格和不合格的羽绒服,都挂一样的标牌,然后在发货的时候看地方下菜。监管比较严的地方,就发合格产品;监管不严的地方,则发不合格产品滥竽充数。
不难看出,“羽绒服里没有羽绒”现象,之所以线上线下都存在,原因就是存在一定的专业壁垒。
现实当中,如果没有消费者主动发起维权,监管往往容易滞后,这类欺诈也就更容易得逞。
如何辨别羽绒服里到底有没有羽绒?(一)查看标签信息
正规的羽绒服标签上,往往会详细注明填充物的种类(比如鸭绒、鹅绒)、含绒量以及充绒量等关键信息。我们要仔细核对这些内容,含绒量一般来说越高,保暖性能越好,如果看到标签模糊不清或者标注不合理的情况,那就要提高警惕。
(二)触摸感受质感
用手轻轻按压羽绒服,如果能迅速回弹,恢复蓬松的状态,那大概率里面是有羽绒的,而且质量还不错;相反,如果按压后很难回弹,感觉比较僵硬、板结,那很可能填充的就不是羽绒,或者羽绒品质很差,掺杂了过多其他物质。
(三)观察缝线处
可以把羽绒服翻过来,查看缝线处有没有羽绒露出的迹象。如果是真的羽绒服,偶尔能看到一些细小的羽绒钻出来是正常的,但要是完全看不到羽绒,或者看到的是一些成缕的杂毛、纤维等,就要怀疑它的真实性了。
别让消费者身寒心也寒
近些年,羽绒服厂商的造假手段逐渐升级,如在某一格内填充真羽绒,其余部分皆为 “丝”,以及 “分仓发货” 等方式来逃避监管部门的抽检,导致大量 “假羽绒服” 流入市场。
部分商家陷入 “价格战” ,为降低成本、追求利润,昧着良心卖伪劣羽绒制品,这种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行为,不仅损害消费者权益,还会透支消费者的信任,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破坏市场秩序。
总之,无论从保障消费者权益,还是捍卫市场良性发展的角度,监管部门都有必要更主动作为。在媒体报道之后,涉事商家所在地市监局发布通报,称已采取固定证据、查封扣押、立案查处等执法措施,并且对全市家纺经营主体进行排查,坚决打击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生产经营违法行为。
解决羽绒造假问题不能仅靠行业自律,重点在于精准监管,监管部门需创新监管办法,加大对电商的抽检力度,还可考虑对羽绒制品生成溯源码,实现从原材料到生产销售的全链条公开透明,从根本上减少 “羽绒骗局”。
来源 | 海报时评、澎湃新闻
编辑 | 姜玉函
责编 | 李雪
出品 | 民生周刊新媒体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