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
全省推进
“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现场会召开
聚焦“百千万工程”启动以来的实施情况
盘点工作、查找差距
交流经验、提高水平
在广东省百校联百县助力“百千万工程”的“双百行动”中,华南理工大学与广东惠来、鹤山结对共建。一年多来,学校把“双百行动”当做头等大事和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全力以赴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天,《南方日报》大版面报道了华南理工大学发挥学科和人才优势,在“双百行动”中助力广东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探索和实践。全文如下:
不久前,华南理工大学(下称“华工”)收到了一封来自广东省“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下称“指挥办”)的感谢信。
信中提到,在指挥办与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开展的“广东典型乡村社会变迁研究”中,华工建筑学院师生全程参与并撰写报告,为项目作出积极贡献。
这是华工发挥学科和人才优势,主动对接乡村振兴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积极支撑广东“百千万工程”的一个缩影。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的重要基础和强大动力。而高校,则是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汇点。
广东省百校联百县助力“百千万工程”的“双百行动”启动一年多来,华工坚持“地方所需、校院所能、融合共建”,全力以赴推进各项工作,产出了一批高质量成果,推动了一批高水平项目落地,有力服务乡村振兴国家战略和广东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助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华工既是高等教育的‘国家队’,也是土生土长的‘广东人’。在‘双百行动’这项工作上,我们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学校将全面建强城乡高质量发展研究院这一“战斗堡垒”,全力打造一批卓有成效的精品项目,全方位支撑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国家队’水平更好服务广东高质量发展,切实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贡献更多‘华工智慧’和更强‘华工力量’。”华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章熙春表示。
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当地产业发展
在“双百行动”中,华工与江门鹤山市、揭阳惠来县结对共建。华工牢牢把握以新质生产力激发高质量发展这一核心,成立城乡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强化“校地产学研”联动,积极探索“高校+智库+县镇村”融合模式。
城乡高质量发展研究院是华工有组织推进“双百行动”的“集团军”力量,由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担任院长,举全校之力整合优势学科、科研平台、专家校友等资源,打造“十大组团”,梳理对接地方需求109项。
一年多来,以高科技项目、高效能平台、高层次人才为代表,华工大批创新要素加速向结对共建地区集聚,赋能当地产业振兴和社会发展——
华工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鹤山基地、乡村振兴与科技成果转化中心、鹤山和惠来县域创新基地、乡村振兴文化小院、学生就业创业实践基地等平台纷纷成立;包括院士在内的专家团队,与华鳌合金、东古酱油、中旭农业等企业合作;32个校内单位共1600余人次,深入当地开展活动180余次……
学校还积极联动校友资源,为鹤山、惠来集体经济招商引资。其中,国有能源企业广州发展集团与惠来县隆江镇签署总投资2.1亿元的渔光互补和屋顶光伏投资项目,预计投产2年内为当地增加收入约350万元。
作为华工校友企业,TCL集团在惠来县建设了“爱心帮扶车间”,帮助55名残疾人就近就业,实现监测户残疾人就业全覆盖。
据统计,在服务支撑地方发展中,华工探索形成了“龙头企业+高校团队+科技项目”的服务模式,共建项目73个、创新平台19个,签订科研项目经费超5000万元。
在华工助力下,鹤山在全省15个创先类县(市)中获评优秀等次,惠来入选广东省首批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名单。
5月9日,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推进会上,华工作为唯一的高校代表,介绍了“双百行动”工作成效。
打造强有力的“双百行动”人才支撑
近日,在华工的一场课堂讨论中,学生们选择不同地区的乡村样本,分组汇报关于乡村治理体系的优化方案。他们是华工今年招收的首批“乡村振兴学”硕士研究生,正在上《乡村治理》这门课。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华工率先建设“乡村振兴学”交叉学科,发挥强大工科优势和特色文科优势,为广东“百千万工程”提供人才支撑。
落实“双百行动”,是高校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重要途径,也是师生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重要方式。如何形成引导师生积极参与的长效机制?
华工把地方发展需求细化实化为可操作、能落地、见实效的举措,通过设立课题、挂牌揭榜、公益服务等形式,激发师生群策群力。
对工作经费保障、工作量认定、科研项目立项等问题,学校出台“明规则”,单列“新赛道”,形成适应“百千万工程”的保障体系。
对结对共建成效显著的师生,学校还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业绩考核、硕博士指标等方面给予倾斜。
在华工,“双百行动”已经融入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志愿服务和创新创业等多领域。
——华工学生创业团队在校内运营消费帮扶智慧体验馆,吸引了300多人次参与项目策划运营,被评为全国消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师生积极参与鹤山“名家大讲堂”、鹤山市少年科学院、“科创特色共建”等13个共建项目,开展公共服务、人才培育、助学等活动。
——在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中,学校派出了33支突击队到鹤山、惠来开展实践,派出志愿者358人,聚焦岭南特色产业、绿美广东、乡村规划建设、乡村公共服务,用专业知识解决当地痛点,用科技优势支撑产业发展。
——学校对接鹤山、惠来的人才培养培训需求,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人才优势,打造“双百领航”系列培训,助力当地人才振兴……
10月24日,华工召开了“双百行动”工作推进会,进一步总结分析形势,研究部署工作。
“牌匾在手,更是使命在心,担当在肩。我们对结对共建成绩突出的师生给予充分肯定,树标杆、立典型,带动更多专家教授、师生校友深度参与。”推进会上,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唐洪武为城乡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十大组团”授牌。他表示,系列举措在政策上激发师生的参与热情,在保障上解决师生的后顾之忧,在情感上提升师生的价值归属,全校形成人人都是“双百行动”建设者的良好氛围。
案 例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以规划设计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作为“十大组团”之一,华工汇聚建筑学院、亚热带建筑与城市科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建筑设计研究院多方专业力量,组建了“美丽乡村建设组团”,并由建筑学院牵头成立中国式城乡现代化研究中心,为师生提供研究和实践平台。
华工建筑学院在“双百行动”中充分发挥标杆院系的示范作用,依托学科、人才优势,积极开展城乡规划建设服务。
他们的思路很清晰——以规划设计助推广东省村镇人居环境提升与公共服务设施完善,以空间规划引领产业资源优化配置与特色打造,以碳中和高新技术引导乡镇发展模式转型。
建筑学院党委书记叶志锋、院长彭长歆带领专家团队近百人次到鹤山和惠来调研,省“百千万工程”专家智库首批专家委员、数十位规划领域专家教授深入结对地区“把脉开方”。
叶志锋表示,学院以师生创新创业与城乡建设相结合的方式探索乡村建设人才培养新模式,不断推动建立“教学—研究—实践”三位一体的城乡高质量发展格局。
通过多次现场调研与工作交流会,团队专家结合各村镇实际需求与当地特色资源,探索城乡高质量发展新模式,目前在全省10多个地市推广开展超过50项乡村振兴设计规划项目,形成了项目群同步推进格局。
团队里,大师云集——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工建筑设计研究院首席总建筑师何镜堂带领团队为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项目献智献策,力争打造成具有岭南特色的县镇村现代化建设样板;中国科学院院士吴硕贤亲自指导华工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实践成果,运用声景、香景、光景“三景融合”理论,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打开了新思路;学院多位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及其团队积极参与“双百行动”,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专业智慧。
在揭阳惠来隆江镇,团队积极助力实施孔美村村史馆等多个项目,帮助孔美村获批“中国传统村落”等称号;在江门鹤山共和镇,团队将千年古村——来苏村内闲置建筑改造为长者活动中心,并融入绿色光伏与节能通风技术,打造生态乡村人居环境示范样本;在鹤山古劳镇,团队融合低空经济和当地龙舟文化,设计了江边新地标“云龙竞渡”科技文旅中心……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解决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关键支撑和突破难点,也是我院建筑类学科建设的重要方向。”彭长歆表示。
参与来苏村长者活动中心设计的建筑学院博士研究生洪超感叹:“方案凝聚了许多人性化的考量。一年不到的时间,基本按照原有设想落地,我们非常欣慰。”
近年来,建筑学院通过学生工作营、寒暑假社会实践、设计竞赛等方式充分调动师生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华工设计赋能“百千万工程”专业团队获“广东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称号,相关师生团队获“粤美乡村”风貌设计等大赛奖项15个。
这些设计成果覆盖鹤山来苏、中山左步、中山三乡、德庆悦城、广州从化等多个村镇,其中多项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建设的重要基础。
“我们收获的不仅是一张奖状,更是一次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的机会。”在“粤美乡村”风貌设计大赛中获奖的建筑学院2023级本科生李济同说。
华南理工大学 学生记者团
信息来源:党委组织部 建筑学院
撰文:李秀婷
微信编辑:鲍恩
初审:鲍恩
二审:卢庆雷
终审:邹浩
华工原创,版权所有
若需转载,敬请联络
邮箱:hgxcb@scut.edu.cn
“分享”“点赞”“在看”,记得一键三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