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某种物质》今年在戛纳一首映就了现象级的讨论,一是它的尺度确实惊人,各种重口味的猎奇镜头一次次刺激着观众的神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一方面,电影背后想表达的女性主义也饱含深意,关于女性容貌焦虑有一种预言性的夸张展现,画面的色彩赏心悦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论说它是猎奇也好,艺术也罢,都不得不承认,《某种物质》确实是今年最受人关注的影片,有的人就是抱着“到底有多恶心”的心态也要一探究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某种物质》由Demi Moore和Margaret Qualley担任双女主,故事主角是一个过气的好莱坞女明星Elisabeth Sparkle,她年轻时已抵达事业高峰、功成名就,但随着与日俱增的年龄、脸上无可避免的皱纹、自然老去下垂的身躯,严重的容貌焦虑让她陷入恐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某种物质》把这样的恐惧无限放大,用夸张的凝视角度挑战观众,令人对容貌焦虑这一社会议题进行反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电影最迷人之处就在于其紧凑而惊心动魄的剧情,荒诞的画面描述挑战着观众的视听,而这一切在艺术性极高的视觉效果烘托下,变得更加具有可看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充满象征意味的场景与色彩运用,无一不让人沉浸其中。在紧张场景中,色彩的强烈对比能够突出关键对象或角色,引导观众的焦点,同时通过不寻常的色彩搭配改变环境氛围,营造出不安或威胁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色彩的转变还可以表现情节的发展或时间的流逝,表现故事中的冲突和对立,如生存与欲望的斗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电影中色彩的运用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电影开头由红色、黄色及蓝色等色彩三原色交织穿插所开启的一幕,象征着我们在追求完美身材过程中的自我碎片化,通过强烈的色彩对比渲染着紧张的氛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整部电影中最具标志性意义的莫过于Elisabeth出门时从不离身的蛋黄色大衣,代表着焦虑的黄色成为了电影的重点,这件大衣呼应了电影开头的蛋黄分裂,预示着女主角真正地分裂成为母体与完美的新皮囊Sue。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鲜亮醒目的黄色风衣也代表了她曾经的辉煌和想要抓住的最后一丝光芒。在电影中常常与Elisabeth的明星身份和她对关注的渴望联系在一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蓝色是三原色中最黯淡的颜色,与她美貌陨落相关的剧情线路,整体都预示着一场巨大的悲剧。蓝色代表着冷静和悲伤,女主角身穿湛蓝色的紧身衣录制晨间电视节目,完成录制后她马上就遭遇了解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她与电视台制作人吃饭时,身穿深蓝色的蝴蝶结衬衫与西装外套,暗示着她公众人物的身份即将殒落。到后来她回到家中,公寓里悬挂着巨大自我肖像中的她也同样身穿蓝色紧身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框之外,一整面蓝墙反射着大片落地窗映像进来的落日余晖,落寞的氛围与蓝色相照应,完全象征着Elisabeth已然过气的事实,她穿着的蓝色晚礼服出现,象征着命运已经走向了终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Sue新生的第一周穿上了大量的芭比风穿搭,以充满活力的红色示人。迅速从蓝色的Elisabeth转变为精神饱满的Sue,色彩的突变象征着青春活力的涌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Sue穿上镂空的金属亮粉色紧身衣,将原先Elisabeth的蓝色暖腿袜套换成橘色,擦上粉红色指甲油、抹上闪闪发亮的荧光粉色眼影、绑上高马尾辫,整个人容光焕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Elisabeth和Sue虽然是同一个灵魂,但不同的躯壳赋予了两人截然不同的思维模式,在色彩转化之间,将角色的区别显化塑造。Elisabeth苏醒后,穿上大红色的礼服和鲜艳妆容来掩饰自己对年老色衰的焦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服装色彩与场景对比为电影打造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电影中经常出现白色的场景,如纯白的卫生间和领取“完美物质”的场所,与其他场景的暗色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营造出一种虚幻、不真实的氛围。结合电影中的场景设计营造出了强烈的压迫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例如,Elisabeth居住的高级顶层公寓几乎没有家具,空旷的空间让人感到孤独和无助。窗外巨大到恐怖的广告牌仿佛在时刻提醒着她的过去和现在的差距,模糊到看不见的城市天际线则象征着她未来的迷茫。这种空间的压迫感与伊丽莎白内心的焦虑相互呼应,使观众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她的困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强烈的色彩对比在电影中是一种有效的视觉语言,它通过创造视觉冲击和情绪象征来反映和增强紧张氛围。这种对比可以迅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传达角色的内心状态或预示即将到来的紧张事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伴随着《某种物质》热度而来的是铺天盖地的“恶心”“不适”“恐怖”诸如此类负面评论,不过不影响它的大爆。抱着猎奇心态看电影的话,能收获看cult片的爽感,抱着欣赏艺术片观看的人也能收获良好的美学体验。

编辑、撰文:陈趣奇

新媒体编辑:平面镜

新媒体设计:梦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