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版权归新华社及相关记者所有,著作权归今日头条作者“集影阁”所有。原图文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略有删减。媒体类平台需本人同意后方可转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胡伟摄

我国主要大豆产区之一的黑龙江省1955年大豆丰收,据统计单位面积产量比1954年提高19.1%。图为海伦粮库的职工正把收购的大豆装袋,准备外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8年 佟德印摄

由浙江军区医院和南京军区前线文工团来的护士、文工团员们,正在密山农垦局八五九农场新开垦的处女地上第一次播种大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8年 胡伟摄

吉林省东丰县富强农业社社员陈克修在1953年创造的大豆点播机,只用两个人,两头牛(或马)一天就可播种一公顷,比人工点播节约25到30个人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9年 冯琦摄

“北大荒”农场的工人使用机械喷雾器在大豆田里喷撒杀虫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文成摄

巴彦县太平公社1960年播种的49000多亩大豆普遍生长良好,正抓紧锄草、追肥等增产措施,力争高产多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0年 谭佩全摄

悔伦县海兴公社党委书记李景林(左),在民权管理区第三队,和队长张有生等在一起检查大豆质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4年 刘文成摄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创制的悬挂式垄作七铧犁,已在全省推广试用。这种悬挂式垄作七铧犁,以“东方红”拖拉机为动力进行作业,10小时可耕种大豆200亩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2年 胡伟摄

中国民航及时派出飞机,在黑龙江生产建设部队某部的大豆田上空进行根外追肥,促进大豆早熟、增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3年 胡伟摄

在宾县新立大队第四生产队插队落户的一批知识青年组成了种子试验小组,培育出一种大豆优良品种——“白脐大豆王”,平均亩产都达到420斤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8年 李基禄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美国引进的农业机械

盛产大豆的黑龙江省八五二农场大豆获得丰收,亩产量、总产量和交售量都超过历史最好水平。由于实行了定额奖和超定额奖,每人平均获得奖金16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1年 范惠琛摄

大豆之乡的黑龙江省宾县今年种植的60万亩大豆获得丰收,平均亩产达260斤以上,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县已向国家交售大豆一亿斤,比计划多卖大豆二千三百万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6年 何宗跃摄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副研究员翁秀英,28年来先后选育了18个大豆新品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8年 何宗跃摄

我国当时生产规模最大的大豆综合加工企业、佳木斯市三江食品公司投产,年综合加工大豆10万吨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1年 邱祥林摄

黑龙江黑河农业科学研究所与苏联布拉戈维申斯克市全俄大豆研究所进行合作研究,取得良好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1年 周确摄

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红兴隆科研所高级农艺师、省劳模梁甲农(左)和高级农艺师、全国三八红旗手冯紫琅(右)1955年从北京农业大学毕业双双来到北大荒。30多年来培育出“垦149”等9个小麦品种和“钢201”等8个大豆品种,推广种植3100多万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6年 陈凯星摄

黑龙江省农科院科研人员进行的“转基因大豆”大田栽培实验今秋获得成功。我国首个转基因大豆品种是由科研人员从野生大豆中提取基因注入普通品种大豆中获得的,其蛋白含量高达40%以上,且抗病性和产量比原种有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