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内部矛盾日益凸显,部分日军士兵出现了明显的反战情绪。日军士兵在战争不再义无反顾地送死,他们听够了上级的洗脑的言论。

与此同时,我军前线不断取得胜利,俘获的日军战俘越来越多。为了对这些日军战俘进行全面而系统化的改造,我军在延安设立了日本工农学校。在学校当中,老师们试图团结这部分日军,将其转化为抗战的积极力量,在日军的心脏处薄弱处狠狠地刺下一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本工农学校旧址

最终,这些日军战俘弃暗投明,自觉组成反战同盟,成为一支特殊的部队,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那么日本工农学校到底做了什么,达到如此好的效果?

物资和精神双管齐下

抗日战争初期,日本士兵饱受武士道精神和军国主义的毒害,他们往往宁愿死,也不愿意向我军投降。除此之外,日军对被俘虏后释放的士兵及其家属往往被非人般的折磨和杀害,普通日军士兵在日军高层眼里只不过是进攻他国的工具罢了!

在很长一段时间,我军都没有抓到一个战俘。哪怕如此,不过我军从起初就确定了优待战俘的政策。从第一个战俘到战争结束,战俘享受的待遇比我军还要好。在吃和穿住用上都尽量优待日军战俘。如此周到的照顾使得日军战俘大多心存感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本工农学校

对于日军战俘的害怕情绪,日本工农学校对症下药,提出改名等实际的办法,打消日军俘虏的担忧。八路军战士真诚实意的态度打动了日军俘虏。日军工农学校接下来的教育工作也随之展开。

人性化的改造教育

日本工农学校在思想教育、政治宣传、生活优待等多方面对日军战俘采取了人性化的管教行动,这使得日军真心诚意地接受着这一切。在战后的回忆中,日本战俘杉木一夫表示日本工农学校是一个真正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的场所,那段经历深深地刻在他的脑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本工农学校学员在进行学习讨论

没有压迫,只有民主。和以往所有国家对待战俘的态度都不一样,日本工农学校在内部允许日军战俘享受平等和民主。他们可以就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提出他们的意见。协商是解决问题的途径,自我管理是主旋律。

灵活的教学和良好的上升途径,以老带新是改造教育的主要方式。改造好的学员去带刚来的学员,语言和心理的相近性更容易使得日军战俘的思想发生快速变化,认识到谁是正义的一方,谁是邪恶的一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本工农学校部分师生合影

除此之外,日军战俘和中国居民一样享有基本权利。一些思想觉悟高,能力强的日军战俘还通过选举进入政府,参加边区政府的工作。我们使他们确信帮助中国抗日,就是帮助日本人民从战争的重担解脱出来。

穷寇变卫士

日本工农学校对日军战俘完成了成功的改造,造就了一批特殊的日军反战力量。往日的穷凶恶寇成为了守卫中国,反法西斯的卫士。他们在心理战、宣传战中有着极其特殊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宣传品

自己人才是最了解自己人的,日本士兵在日本军国主义的洗脑下,战场上似乎奋不顾身。然而这些日军战俘却可以感同身受的洞察日军心理的薄弱处。

由这些日军战俘组成的反战同盟,从同胞的内心深处出发,向日军营地散发各种形式对待反战宣传品,直击日军内心深处。越来越多的日军战俘完成思想的改造,反战同盟的力量也不断壮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宣传品

事实上,日军在思想上并不是坚不可摧的。他们有家人,有自己的思想。只是我军不是他们,难以找到突破口。然而这对于日军战俘是简单容易的,他们协助八路军和新四军开展反战行动,发动强有力政治攻势。在他们的帮助下,我军在战场上更有游刃有余。

前文导读:抗日期间我军为何优待日军战俘?化敌为友,诠释真正的仁义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