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下旬,我党在国民党高树勋部的地下工作人员王定南,在任村听取了陈毅的指示后,立即火速赶到晋东南黎城。在晋冀鲁豫野战军前线指挥的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正在紧张地指挥上党战役和即将开始的平汉路战役。他们听说王定南来到,很快接见了他。刘伯承、邓小平两位首长听取了王定南汇报的高树勋的思想情况以后,刘伯承说:“毛主席有电报来,指出当前平汉路这一仗必须打好,如果打不好,被迫再度上山,中国的革命胜利就要推迟20年!当然,我们不能只打军事仗,还要打政治仗。”邓小平也强调说:“你回去告诉高树勋,他现在起义,不仅对当前作用很大,对今后的政治意义和影响也是很大的。时机很重要啊!”
这时,国民党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正指挥他的四十军、新八军及河北民军共7个师6万余人,沿平汉铁路北上,企图进占石家庄、保定、北平,从八路军手上抢夺刚从日本侵略者手中收复的大片国土。这几个军都是原冯玉祥的西北军。高树勋这时已被任命为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新八军军长。经过刘、邓的大力争取,李达参谋长深入高部,以西北军同仁(李达原先也是西北军,宁都起义后参加工农红军)之谊,劝说高树勋战场起义。终于,高树勋于10月31日率1万余人在马头镇揭竿举义。退出内战,投向人民。毛主席接到高部起义的电报后,十分高兴,并指示说:“马头地方太小,许多人都不知道这个地名,此地属于邯郸地区,邯郸乃古之历史名城,就称为邯郸起义吧!”
从此,高树勋将军率领的邯郸起义,以其灿烂的光辉载入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史册。
一、高树勋的起义,也不是一帆风顺,而是一波三折,充满曲折
高树勋的顾虑之一,是担心滞留徐州的他的夫人刘秀珍和王定南的夫人唐宏强的安全,怕她们落入国民党的魔掌。为此,他问计于李达,并希望延迟发表他起义的消息,以防国民党加害于妻子。
李达毫不犹豫地说:“这个好办,我回去后马上向刘、邓首长报告,我们一定会迅速采取措施,请放宽心。”
刘、邓听了李达汇报后,立即决定向党中央发特急电报,要求转告华东陈毅同志:“请加快派人前往徐州接出高树勋、王定南二人眷属至我地区,并护送来此,以利起义部队之巩固。”电报署名是刘伯承、邓小平、张际春、李达。
这份十万火急的电报。迅速转发到了陈毅手中。
陈毅看完电报,欣喜万分、说:“高树勋这一义举,是西北军宁都起义后,又一次西北军的大部队起义,是一次果敢的爱国行动,为国民党中一切有正义感的官兵树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使他们看到了通向光明的大道。这对于粉碎蒋介石的内战阴谋,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且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他立即下达命令,发电报给原淮北区党委书记兼新四军第四师政委、刚担任华中分局书记兼华中军区政委的邓子恢,原淮北军区司令员兼四师师长、刚任命为华中军区副司令员的张爱萍,迅速派出得力人员,立即行动,从徐州接出高树勋夫人刘秀珍和王定南夫人唐宏强,保证绝对安全。万无一失。
邓子恢、张爱萍立即将这一任务,交给四师敌工部长吴宪、第三军分区司令员赵汇川、三地委城工部部长廖卓之、徐州工委书记赵卓如等人,要他们火速执行,坚决完成。
当务之急,是偌大一个徐州,人海茫茫,刘秀珍究竟住在哪里?找到她以后,又怎么能使她信以为真、放心而顺从地听从我方的安排?
几位负责同志经过反复斟酌,认为必须先派人秘密进入徐州,先找到高夫人刘秀珍,并做好她的工作,使她对这突如其来的重大转折充分理解,完全接受,主动配合。
活跃在徐州市内外的,有一支我淮北行署公安局的便衣大队。这个大队的同志,人人能文能武,有勇有谋,潜入敌营如入无人之境,捉舌头,搞情报,神通广大。赵卓如在薄棉纸上以淮北军区和新四军四师的名义,给高夫人刘秀珍写了一封信,说明高树勋将军已在邯郸起义,希望她火速随我方人员离开徐州,并由便衣大队长张宗华物色得力人员执行送信的艰巨任务。
次日凌晨4点,青年侦察员李家瑞由徐州工委驻地邓楼出发,直奔徐州。他打扮成商人模样,来到了徐州城外。天时尚早,城门未开,等待哨兵放行的人群已挤得满满的。李家瑞挤在人群之中,趁着乱哄哄的时机,待哨兵放行时,将礼帽朝下一拉,掏出身份证朝哨兵眼前一亮,把早就准备好的几张钞票往哨兵手中一塞,点点头,说:“兄弟趁早进城办事,这点小意思,班长您买包烟抽。”说毕,大摇大摆地进了城。
根据事先掌握的情报,高夫人刘秀珍可能住在原伪军第八方面军、现改编为国民党新编第六路军的军官大院之中。李家瑞对这个大院可说是熟门熟路。他想:根据高夫人的身份,一定不会住一般的军官宿舍。于是他来到高级军官住的几幢小楼跟前,仔细打量起来。李家瑞抱着试一试的心情,轻轻入内,敲了敲门。里面传出一个女人的声音:“谁呀?进来。”
李家瑞从容推门入内,只见客厅宽大,摆设讲究,沙发上坐着一位四十来岁的妇女,身穿黑绸子旗袍,面孔白晰,雍容华贵,很有气派。真是无巧不成书,她就是高树勋夫人刘秀珍。
刘秀珍听了李家瑞的叙述,看了赵卓如的信,心中大吃一惊,愣愣地看着窗外,不知说什么好。
李家瑞补充说:“我来的时候,领导一再交代,为了安全,请高夫人立即搬到一个秘密地方去住。”
刘秀珍打量着李家瑞,心中一团乱麻。这个人是谁?可靠吗?建侯真的起义了吗?思前想后,她才开口说:“谢谢你们的好意!请向你们的领导讲,我这里人多,需要商量商量。别说搬往别处去,就是出个门,哪一个不知道?”
停了一会儿,刘秀珍又问:“有个杜师长,你知道吗?他现在何处?”
李家瑞知道十八师师长杜新民不久前率部起义的事,但不知道杜新民的夫人就是高树勋的侄女,刘秀珍是她的伯母。他顺口答道:“听说杜师长起义后,现在当了独二军军长,还带他的部队,一切都很好。”
刘秀珍满意地点点头,神情开始缓和,又问道:“你们的师长是谁?”
李家瑞说:“我们四师的师长是张爱萍。”
“张爱萍!”刘秀珍高兴地脱口而出,“啊,太好了!想不到张爱萍就是你们的师长。我们熟悉,他是我的老同学呀!”
一种亲切的信任感,出现在刘秀珍的脸上。一切疑虑顿时烟消云散。
此时,徐州城内国民党各路大军陆续开到,军、警、宪、特多如牛毛。城外则是共产党的天下。原淮北三地委和第三军分区、现在刚组建成立的华中分局所属七地委和第七军分区,刚好把徐州市区紧紧地裹在中间,敌人为了确保徐州的安全,对共产党新四军严加防范,戒备十分森严。
二、怎样保证万无一失地把高夫人刘秀珍接出城外,就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赵汇川、廖卓之、赵卓如等人经过反复讨论,决定动员我当安在徐州城内的一个内线关系,他就是当时任国民党新编第六路军第二师中将师长、曾经担任徐州市警备司令的张奇。
张奇也是一个老西北军,1904年出生在河南省宜阳县汉营村一个农民家庭,父母早亡,在伯父的抚养下长大成人。19岁时因家庭生活困难当了兵,跟随冯玉祥部队参加北伐,逐步从士兵提升到上校师参谋长。1930年中原大战后,部队被蒋介石收编,在六十五师当过团长。“九·一八”事变后,张奇对日寇的侵略行径极为愤慨,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深为不满。“七·七”事变后,张部北上抗日,驰援大同。因战功卓著,被提升为少将代师长。在晋西转战期间,曾与八路军有所接触,对共产党有了一定的认识。后经邓子恢亲自批准,张奇成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特别党员。组织上赋予他的任务是继续潜伏敌营,做好对第六路军总司令郝鹏举的争取工作,使其择机率部起义。
邓子恢,图片来源网络
今天,为了完成陈毅交下来的紧急任务,非要这个内线发挥作用不可了。
夜深人静,张奇悄悄来到了刘秀珍住的小楼。他已经接到了徐州工委的指示,要他尽一切力量协助把刘秀珍一行接出徐州。
刘秀珍一见张奇,感到分外亲热。他是高树勋在西北军时的老同仁,也是刘秀珍这次从郑州来到徐州、准备从津浦路去北平的主要张罗者。在徐州的驻地,就是张奇等好友代为安排的,平时生活上更是照顾得无微不至,使刘秀珍深为感激。现在看到张奇到来,刘秀珍叹了一口气,说:“真是天有不测风云!早上新四军派了一个人来,交给我一封信,说建侯在邯郸起义了,叫我赶快离开徐州,他们送我去建侯那里。此事是真是假,我们是走是留我心里拿不定主意,你来得正好,看怎么办?”
张奇说:“我也正为此事而来。我也听到了建侯兄在邯郸有了变故,不过只是风声,还未得到证实。依我看,蒋介石对我们西北军没安好心,他对冯玉祥老先生尚且这样,对我们这些下面的人更是歧视、排斥。建侯兄如能走新路,不失为上策。嫂夫人在这里,恐怕是凶多吉少,不如赶快离开,到新四军那里去暂避一下,再设法和建侯兄取得联系。”
刘秀珍听了,感到张奇说得在理,又长吁一声,说:“事到如今,也只好走这一步了!”又问:“你看什么时候走为好?”
张奇说:“夜长梦多。宜早不宜迟。我们都是西北军的老同仁,亲如兄弟,嫂夫人有什么事要小弟办,我一定鼎力相助。我相信,你到那边以后,他们一定会以礼相待的。”
高树勋起义,图片来源网络
夜已过半一切细节都已谈妥,张奇向刘秀珍握手告别,祝她一路平安。刘秀珍送至门口,内心充满感激之情。可她哪里知道张奇的“庐山真面目”,更不知道他此来肩负着党组织交付的秘密使命。
11月2日晚上,廖卓之、赵卓如等人听取了李家瑞的汇报,选定了武工队员王广琛负责带路。他是本地人,熟悉沿途情况和城里城郊的地形,身强力壮,枪法准确,如遇意外情况有应变能力。同时,军分区派出一个排的部队,配合武工队在城郊内外接应,又调集一个骑兵大队埋伏在徐州东南,靠近国民党军的盘查哨,以便必要时动用武力接应。
这天晚上,张奇也对可靠人员作了部署,做好了各种相应的准备。
正当我方争分夺秒准备迎接刘秀珍出城之时,南京国防部二厅也从前线得到了“高树勋叛变投共”的密电。等到他们证实这一情报时,已是11月2日深夜。国防部二厅一下子乱了套。但他们早就获悉高树勋夫人刘秀珍到了徐州。二厅特务头子迅速决定立即扣留刘秀珍。可是,刘秀珍住在新编第六路军郝鹏举部的军官宿舍,郝和高树勋都是冯玉祥西北军旧部,他们会不会一鼻孔出气?考虑再三,二厅决定不再声张,不打草惊蛇,走漏风声,不打电报令郝鹏举扣留刘秀珍,而是从南京派出宪兵乘飞机前往徐州,将刘秀珍及其随行人员押来南京,以作人质。飞机就在第二天一早起飞。
三、敌我双方展开了一场抢夺时间的无声的、激烈的战斗
这天凌晨3点,李家瑞和王广琛化装直奔徐州。他们一大早就赶到了高夫人住的公馆,见小院门前已停了两辆小轿车。上车的有高树勋夫人刘秀珍,王定南夫人唐宏强,中校褚副官、高副官,中尉尹副官,炊事员老王,司机胡、陈两人,加上我方前往迎接的两人,共10人。为了显示车队的威风,给褚副官挂上了一副中将军衔,坐在第一部小车里。王广琛换了身新兵军服,作为“中将”的勤务兵。他身上暗藏手枪,以防万一。
车子开出大门,门卫照例行礼。到了城门哨卡,哨兵们见车内坐的是“大官”。车后是“太太”。未加盘问,而且一律行举枪礼放行。真是一路顺风,毫无阻拦。
右一为陈毅,图片来源网络
汽车绕道越过敌人的郭庄机场。正好一架国民党军用飞机从头上呼啸而过,降落在机场上。可是晚了,敌人迟到了一步,他们想要捕捉的“猎物”、已经春风得意,进入了解放区。
汽车行驶在辽阔的淮海平原上,每到一地都受到部队和地方政府的热情迎接和宴请。
陈毅接到高夫人安全抵达解放区的报告后,立即向中央发电,报告了这一胜利喜讯。刘秀珍一行路经山东解放区时.新四军副政委兼山东军区副政委黎玉代表陈毅欢迎和宴请,还在临沂召开了欢迎会。
高树勋得知妻子安全脱险,大喜过望。他感谢我党救了他的身家性命。敬佩我党说话算数和高度的负责精神、严密的组织、高效率的办事作风。
11月5日,延安《解放日报》以一版位置报道了高树勋率部举义的消息,7日发表了高树勋的通电。这时高夫人刘秀珍正在解放区里受到盛情的接待和热烈的欢迎。南京的蒋介石和特务头子们,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无可奈何!
11月10日,高树勋在太行山麓武安县伯延村宣誓就任民主建国军总司令,下辖两个军。王定南任民主建国军总政治部主任。高树勋率全军将士庄严地宣读了誓词,誓词全文如下:
民主建国军之目的,在于发展西北军救国爱民之传统,站在人民立场,服从人民公意,确保国内和平,反对内战,实现民主政治,反对独裁专政,坚决为建设独立自由民主幸福三民主义之新中国奋斗到底,百折不渝。如违此誓,愿受人民之制裁。
此誓。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十一月十日
高树勋在西安的家里,还有妹妹、三弟和三弟妇及儿女等人。起义之前高也请我党方面予以营救。刘、邓首长当即电报中央,中央责成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竭尽全力协助他们脱险。
宋哲元,图片来源网络
当高树勋起义的消息传到西安时,凑巧胡宗南正在宋哲元家里打麻将。胡向宋哲元家属透露了要拘留高树勋全家的消息。谁料宋家和高家都是西北军的故人,两家人不仅常来常往,而且情深谊厚,亲如一家。宋哲元家属冒着巨大风险将这一消息传送给高的家属。经过商量,只留下高树勋的妹妹一个人看门,其余都投奔亲友处隐匿。特务到高家捉人时,大失所望,扫兴而返。
在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的帮助下,高家人员分两路秘密离开西安。高的三弟夫妻及其子女由山西绕道北平回天津。高树勋的妹妹带着高树勋的两个孩子经郑州、彰德,通过敌人封锁线,到达邯郸。当时邯郸为晋冀警豫边区政府所在地。刘秀珍和高的妹妹及高的子女到达邯郸后,受到了刘伯承、邓小平和边区政府主席杨秀峰无微不至的关怀。高树勋全家团聚,悲喜交集。高树勋笑着对刘秀珍说:“我起义的时候想到过你和孩子们。但是,如果你们从蒋管区来不了解放区,我也拼着不要你和孩子们,单人匹马我也要闹革命!”
刘秀珍娇嗔地一笑,说:“你连家室都不要,也要干革命,决心真大啊!”
也就是在这一年的11月,高树勋虔诚地提出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申请。由邓小平为介绍人,经中共中央批准,成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一个出身于西北军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在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入生道路和艰难的求索之后,终于找到了归宿。
新中国成立后,高树勋是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国防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担任过河北省副省长。I953年的一天,毛主席在北京宴请了高树勋和傅作义。毛主席在席间满怀真情地说:“你们过去帮助过我们,党和人民不会忘记你们的!”
毛主席,图片来源网络
1972年初高树勋病重在天津住院,周恩来总理指示天津市领导立即护送高到北京抢救。这位著名将领终因年事已高,病入膏肓,无力回天,于1月19日长逝,终年74岁.
高树勋率部起义后,中共中央于1945年11月12日发出了《关于扩大邯郸起义宣传的指示》,对这次起义作了高度的评价。指示说:
“……邯郸起义在目前时局中是有全国意义和一般性质的重大事业。因此,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扩大邯郸起义的宣传,从国民党在内战中的致命点上来痛击国民党,瓦解国民党军队,促成第二个第三个邯郸起义的爆发,制止内战的无限期延长。……”
毛主席,图片来源网络
紧接着,毛主席在亲自起草的《一九四六年解放区工作的方针》的党内指示中,又响亮地提出了“开展高树勋运动”的口号,强调指出:“为着粉碎国民党的进攻,我党必须对一切准备进攻和正在进攻的国民党军队进行分化的工作。……须从国民党军队内部去准备和组织起义,开展高树勋运动,使大量国民党军队在战争紧急关头,仿照高树勋,站到人民方面来,反对内战,主张和平……
以一个人的名字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一项运动,并由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导机关和领导人直接倡导,这在中国的现代史上,是少有的!高树勋能获此殊荣,并由此而名扬华夏,永垂青史,足以证明他对党和人民事业的贡献之大。此事也足以说明争取他起义的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高瞻远瞩和深谋远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