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优势产业到富民产业,从丰收到增收,销售才是关键变量。我们缺少的不是产品本身,而是发现好产品的机会。而让更多优质农产品被看见、卖个好价钱,正是农产品营销的意义所在。
秋收冬藏,又到了农产品丰收、集中上市的时节。近段时间,大大小小的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推介 会等纷纷举办,不少地方借助展会平台将本地“土特产”推向更大市场,从而帮助农民实现增收。 在个别地区农产品滞销仍时有发生的当下,如何将农产品丰收切实转化为农民增收,是一个值得讨论的现实话题。
过去我们讲农业,大多说的是农业生产,是从怎样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农产品的角度来考虑的。近年来,各地因地制宜,或发展传统优势产业,或选择新的增长点,培育出了不少有当地特色的农业产业,为农民增收打下了良好的产业基础,特色农产品的供给量也随着产业的发展壮大不断提升。仅以水果为例,根据全国重点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数据,2023年全国水果产量较2014年增长了40.5%。然而,从市场规律来看,农产品的丰收未必一定会带来农民的增收。从优势产业到富民产业,从丰收到增收,销售才是关键变量。
这需要我们以大农业观来重新审视农业生产。一方面,从产业链上看,农业产业链条具有整体性,农业产业想要实现良性发展,不仅在良种繁育、农资供应、农业技术等产前、产中方面要跟得上,产后的农产品储藏、加工、流通、营销等同样重要 。虽然近年来储藏技术不断进步,农产品销售期也有所延长,但农产品季节性强、易腐烂的特点仍然存在,如果不提前做打算,到收获时节再找销路,很容易被压价。另一方面,从功能性上看,农业不仅具有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功能,也具有稳定农民就业、实现农民富裕的功能。这就是说,我们不能只站在消费端考虑农业生产是如何为居民生活提供保障的,还要从供给端多考虑农业生产怎样为农民带来收益、让农民得到实惠,任何时候都不能忘了农民这一头。
我国地大物博,我们并不缺少特色优质农产品。今年初,随着黑龙江哈尔 滨旅游爆火,各地互送的“土特产”也走进大众视野,在互联网上引发了一场“农业大摸底”,黑龙江蔓越莓、四川鱼子酱等“隐藏款”特产,让本地人惊叹“还有多少惊喜是我不知道的”。可见,我们缺少的不是产品本身,而是发现好产品的机会。而让更多优质农产品被看见、卖个好价钱,正是农产品营销的意义所在。
农产品卖得好,需要多一些有意为之。相对稳定的销售渠道,是农民收入的重要保障。这里说的“稳定”并非全然固定某一条销售渠道,也可以是动态的稳定。比如此前的采购商出了变故,农民能够在短时间内找到新的采购商,依然能把自己的产品卖出去。而这种“稳定”单靠农民自身是很难做到的,需要高效的产销对接平台来支撑。既要依托推介会、展示展销会等让农产品“走出来”,也要邀请外地采购商多“走进来”,实地看看农产品的生产环境,了解当地生产规模和产业发展情况;既要有农产品交易会、博览会等这样线下的交流平台,也要有沟通产销双方的线上平台,这些往往需要政府的牵线搭桥。 面对菠萝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鲜果屡屡出现滞销的情况,2019年广东徐闻县在销售领域探索出了“12221”市场体系,进而成为广东省促进农产品销售的重要举措,就是一次政府“有意为之”的探索。
农产品卖得好,还要能抓住机遇、借势“破圈”。互联网时代,农产品比以往有了更多“被看到”的渠道和可能,各地也有了一些创新做法,比如直播带货、推动农文旅产业融合等。但互联网的“爆点”往往是随机的,怎样在“爆点”发生时,把流量合理引导到本地“土特产”上,并实现农产品营销的“长红”,是各地要学习研究的新课题。比如山西隰县玉露香梨经过数十年的积淀,在行业内已经颇具名气,但消费者却知之甚少,今年“十一”期间,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带来的流量,让隰县玉露香梨得以“破圈”,更多消费者了解到了这一优质农产品,并因其高品质而留下,流量得以转化为持久的购买力。
更为关键的是,农产品卖了好价钱,还得实打实装进农民的腰包里。这就要进一步健全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农产品营销带来的产业增值收益。在产地,农户一家一户售卖往往没什么议价权,如果只看终端营销效果,忽视田头的销 售方式,很容易出现终端价格上涨,而农民收入却没有明显提升的情况。因此,农户也要通过合作社、联合社等方式抱团取暖,更好地产生集聚效应,在销售时有效把握议价权。
11月28日,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将在广东广州开幕。笔者关注到,今年农交会期间将创新举办2024全国脱贫地区“土特产”走进大湾区推介周暨全国农产品采购商联盟成立活动、采购商专场活动等。期待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良性互动,能让农产品卖得更好,让农民多得实惠。
作者:赵宇恒
监制:高雅 编辑:刘婉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