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中国航空运输协会通航业务部、无人机工作委员会主任孙卫国在2024国际电动航空(昆山)论坛上透露,中央空管委即将在六个城市开展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试点,这将助力政府加速低空经济“起飞”,同时为空域管理优化提供了广阔空间。六个试点城市初步确定为合肥、杭州、深圳、苏州、成都、重庆。

与此同时,在智慧城市的图景中,无人机正将我们的想象化为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人机正在进行空中巡查。受访者供图

在面积约4.6平方公里左右的古荡辖区里,想要实现台风等恶劣天气前的全辖区排查,曾经需要花费西湖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古荡中队队员们一到两天的时间,而用无人机进行巡查,只需要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就能基本实现辖区的全覆盖。

今年7月,台风“格美”预警期间,古荡中队通过无人机排查,迅速锁定两处锈蚀、破损的广告招牌,即刻通知责任方整改,有效弥补了传统人力巡查效率低下、存在盲区的短板,助力隐患及时消除。

2022年下半年,在西湖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的统一安排下,古荡中队分队长俞洪波和队员在为期一周的培训后,拿到了无人机操作手合格证。此外,每个中队都配备了一架无人机,用于空中巡查。

“比如有的违章建筑在楼顶,我们平常的人力巡查可能有覆盖不全面、业主不在无法进入等问题,但无人机可以对辖区情况进行实时监控。我们双脚到不了的地方,无人机可以快速抵达,取证也比较高效,能够精准地定位。”

俞洪波介绍,无人机巡查中发现的问题,执法队员进行上门处理,这样的空地联动模式能够节约执法的人力和物力成本。此外,无人机还具有喊话功能,辅以AI对监控画面中违法行为进行智能识别的功能,如果当事人在现场,执法队员可以远程喊话,提醒当事人改正违法行为,实现“无接触执法”。

无人机正助力城市治理“飞”上云端。

当前,城市治理仍存在不少环境复杂危险、重复性较高的工作。在深圳市罗湖区,全天候无人值守的无人机正在口岸大显身手。以口岸人流巡查为例,它们可以把3小时的巡检工作缩短至15分钟,并覆盖原本步行无法抵达的区域。

相较于手动操作无人机,全天候无人值守的模式具有资源调度更优、应急效率更高、全天候作业等优势。在解放人力、提高效率的同时,还可实现定期多次巡航、视频智能比对和动态监控、特殊场景应急巡检等。类似应用场景还有河道、边坡、工地、违建、夜间巡查等。

通过将原本松散的区域连接起来,无人机在城市的低空铺开一张智慧之网。

近年来,在智慧赋能形势下,依托杭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西湖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尝试搭建起“空地”一体化无人机管理系统,进一步将各区城管领域内现有的无人机不断纳入数字监管平台。巡查时设备的当前位置、飞行路径、飞行高度等相关数据能实时反映在大屏上,便于实现在无人机任务执行过程中的高效调度,自系统上线以来,无人机工作效率较人工巡查提升近8倍。

俞洪波说,接下来,古荡中队还打算推进“无人机机场”系统建设。在规划好航线后,无人机能够自动起飞,在目标区域展开巡查并自动返航,“可以对一些特定的、容易存在安全隐患的点位进行特定的巡查”。

“飞起来”的城市治理背后,是不断增长的城市治理智慧化、精细化、现代化水平。

随着民用无人机的快速普及,“黑飞”等现象也时有发生,即一些没有取得私人飞行驾照或者飞机没有取得合法身份的飞行,也就是未经登记的飞行。在绍兴越城区,低空安全管理服务平台实时监测着无人机的飞行轨迹、基站位置、预警布控等信息。一旦涉嫌“黑飞”,平台就会报警,相关部门可快速锁定实时位置,并通知路面巡防等前往处置。

目前,无人机的协助在执法上还存在模糊地带。俞洪波坦言,在无人机进行拍摄取证和队员到达现场执法开单中间,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对于出店经营或者违章停车这类动态性的问题,可能会存在一定的争议。”他表示,之后,古荡中队会安排更多队员参加培训,让更多的年轻队员具备操作无人机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