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 声明:本虚拟文章仅为创作产物,不针对特定个人或团体。内容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01

深圳开往河北的列车上,孙亚林望着窗外飞逝的风景,手中紧握着手机。刚才和母亲的通话让他心神不宁,整个人都陷入了恍惚状态。

"亚林,你真的没事吧?"身旁的女友小林轻轻握住他的手,关切地问道。

孙亚林摇摇头,声音有些颤抖:"我妈说这些年没收到我寄的钱,一分都没有。怎么会这样?"

"不可能啊!"小林惊讶地说,"你每个月都按时去银行汇款,我都看着你去的。而且你还特意保存了所有的汇款单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孙亚林从背包里拿出一个厚厚的文件夹,里面整整齐齐地放着六年来的每一张汇款单据。他翻开文件夹,一张张单据整齐地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着。

"你看,这是我刚去深圳时的汇款单,那时候每月三千。"孙亚林指着最早的几张单据说,"后来跟着师傅学了技术,工资涨了,就开始每月汇两万。这两年当上了工程队长,每月能汇五万。"

小林仔细看着这些泛黄的单据,每一张都记录着一个儿子对母亲的牵挂:"这六年你一共寄了多少钱?"

"一百二十万。"孙亚林说着,眼圈有些发红,"这些钱,都是我这些年省吃俭用存下的。我本想给爸看病,再给家里盖新房子的。"

小林知道,孙亚林的父亲前年查出了肺癌,但因为家里一直说不缺钱,让他安心工作,结果没几个月就走了。那时候孙亚林刚接了个大项目,连回家奔丧都只待了三天就匆匆返回深圳。

"别自责,等到家了问问阿姨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小林安慰道。

火车在夜色中继续向北疾驰。孙亚林闭上眼睛,思绪却飘回了六年前。那年他刚满二十岁,为了给生病的父亲赚医药费,毅然决定南下深圳打工。临行前,母亲张彩菊站在村口,红着眼眶叮嘱他要照顾好自己。

从那以后,他就开始了拼命赚钱的生活。白天在工地上干活,晚上跟着师傅学习技术,很快就从一个普通的小工做到了工程队长。这些年,他省吃俭用,租住在工棚里,每个月按时往家里寄钱。

"到站了!"列车员的声音打断了孙亚林的回忆。

深夜的火车站冷冷清清,孙亚林和小林拖着行李,坐上了最后一班去村里的面包车。车子在坑洼不平的乡间小路上颠簸,月光下的田野一片萧索。

"亚林,那是你家吗?"小林突然指着窗外。

02

孙亚林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望去,在昏暗的月光下,一座破旧的土坯房显得格外萧条。房顶的瓦片缺了好几块,墙面斑驳不堪,院子里杂草丛生。那盏他走时安装的院子里的感应灯也不亮了。

"是啊,六年了,一点都没变。"孙亚林的声音有些哽咽,"要是钱真的到了家里,房子不会还是这个样子。"

"咚咚咚。"孙亚林敲响了家门。

"谁啊?"屋里传来母亲张彩菊沙哑的声音。

"妈,是我,亚林。"

门吱呀一声开了,张彩菊站在门口愣住了。眼前的儿子变得更加高大魁梧,但她的目光落在儿子泛白的太阳穴和满是茧子的双手上,眼泪一下子就涌了出来。

"妈......"孙亚林一把抱住母亲。

张彩菊这才反应过来,紧紧抱住儿子:"我的儿啊,可想死我了。"

等情绪平复,张彩菊才注意到站在一旁的小林。

"阿姨好,我是小林。"小林忙道,"我和亚林在深圳认识的。"

"好好好,快进屋。"张彩菊连忙招呼两人进屋,"外面冷,我去给你们倒点热水。"

屋里的陈设还是孙亚林离家时的样子:斑驳的墙面上贴着发黄的春联,破旧的木柜上摆着他小时候的奖状,连那张父亲生前最爱坐的藤椅都没换。唯一不同的是,藤椅上积了一层薄灰,显然很久没人坐过了。

"妈,这些年您过得怎么样?"孙亚林接过母亲递来的热水,轻声问道。

"还能怎么样?"张彩菊叹了口气,在煤油灯昏暗的光线下显得格外憔悴,"就是种种地,养养鸡,勉强过日子。你爸走后,我就一个人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我寄回来的钱呢?"孙亚林终于问出了心里的疑问,"这些年我每个月都按时往家里寄钱,您真的一分都没收到吗?"

"什么钱?"张彩菊一脸困惑,"你寄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