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没有「神」
封面 I 章泽天微博
作者 I 李东阳
报道 I 李东阳朋友圈
网络舆论场的最大特点:凡是无法接受的,那就加以解构。
最近京东的一则声明引发热议,称少数机构及个人造谣抹黑、恶意攻击京东和创始人及其家人,经公安机关依法办案,部分造谣者已受到应有的惩处。
图源:微博@京东发言人
这真不是大企业矫情,貌似在“杨笠事件”后,有关京东的谣言一浪高过一浪。
尤其在社交媒体评论区里的京东,活成了一种符号化的存在,攻击者将性别对立、阴谋论等捕风捉影的想象尽数堆砌在了京东身上。
正所谓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吊诡的是,早几年的京东还是无数消费者赞美的对象,刘强东通过提升基层员工待遇,设立“住房保障基金”,扩充“员工子女救助基金”等操作,让人们发自肺腑的尊称一声“东哥”,捧上了人民企业家的宝座。
短短几年,互联网真的丢失记忆了吗?还是说东哥和京东真的背离了初心,对不起“兄弟”在先。
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不光是东哥,如今舆论场里的企业家广为人知的事迹并不是创业故事,而是一些被过分苛责的往事,这是所有商业公司一大难题。
在“杨笠事件”中,京东贡献了一个史诗级的公关灾难事件。
冒着巨大商业风险请有争议的艺人,按理说要给自己留好逃生通道,可问题刚一出现,京东立刻服软,承认这是年少轻狂犯的错。
这谦卑的姿态并没有赢回好感,反而让讨厌的更加讨厌,认为只有真金白银的抵制才能撼动企业,“你只是向业绩压力低头罢了”。
喜欢杨笠的则更加无语,“合着把我们忽悠过来,就为了如今这一波团灭是吗”?
遗憾的是,这起品牌代言最终被上升到了网络禁区“男女对立”话题上,京东彻底失去了辩解的话语权,只空留“始作俑者”的指摘。
几乎是同一时间,有关京东及刘强东夫妇的谣言开始大量滋生,一切开始朝着不可控的方向狂飙。
第一枪开向了章泽天,其在首届清华校友伦敦艺术展开幕时,佩戴了一枚胸针,是造型独特的眼睛设计。
这下算是捅了阴谋论的老窝,什么早已加入“光明会”、京东已被“姐妹会”控制等谣言大量发酵。
图源:微博@京东发言人
按理说这些小时候从《故事会》里积攒的爽文故事,都是当个乐子一笑而过,没想到有网友入戏这么深,如果你反驳“光明会”言论,还有人摆出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姿态,语重心长来一句“这个世界上你不知道的多了去”。
对话终结,但部分不明就里的网友一头雾水,开始把这些言论四处搬运扩散。
再往后,无端攻击开始找上了京东,一个大企业要防范的地方可太多,能随手拈来造谣的点同样遍地都是。
于是有关“京东金融挤兑”、银保监调查组进驻京东等言论敲锣打鼓的来了。
请注意,这些煽动性的言论是有足够威力去破坏企业的,因为其潜在台词就是京东摊上大事了。
京东无奈的一个个辟谣,称“纯属躺枪”,“抵制谣言,从我开始”。
眼看着完全失事言论破坏力太小,捕风捉影的谣言又来了,什么“京东物流园失火十几亿手机被毁”,这些低级谣言如一个个苍蝇,伤害不大,但极其恶心。
郭德纲有句话:“冤枉你的人,比你还知道你有多冤枉。”
吃了两碗粉只给了一碗的钱,这是个千古难题,因为自证恰好会掉入他人设立的一个个陷阱中,越挣扎越深。
回过头来看,大量造谣京东的帖子,说白了就是奔着流量去的,毕竟当下的传播环境中,阴谋论和企业家私事是抢眼的赛博养料。
还有人打着正义的旗帜称,要针对之前的营销事件给京东点教训,编故事是见效最快的手段。
如果你问这里面有没有商业竞争上的啃食,只能说在僧多粥少的大环境,等待你犯错的“和尚”有很多。
在6月份京东官方披露的数据中,京东员工近52万人,这个数字是阿里的2倍、腾讯的5倍、拼多多的30倍。
一个解决了60多万人的就业问题、实实在在改变生活环境的标杆型企业,为什么在造谣者心中一文不值,在舆论场里如此卑微呢?
还记得早几年的网络,到处都是“珍惜刘强东”的呼喊,有一些无良营销都选择“倒戈”,为东哥送上了赞美之词,称东哥干了些能载入史册的事迹。
防止互联网没有记忆,咱们先回顾一下:
把德邦外包员工全都转化成正式员工,缴足全额的五险一金。
刘强东掏出一个亿,大幅扩充“员工子女救助基金”。
为京东集团所有物流、客服等基层员工设立“住房保障基金”。
京东现有的高管薪酬降低10%到20%,提高基层员工福利待遇。
实事求是的讲,作为一家规模巨大,正处于“烧钱竞争”阶段的企业,这样的举动是需要付诸勇气和决心的。
其实刘强东是早期互联网时代企业家的优质典范,不夸张的说甚至超越雷军如今的口碑。
除了以上针对公司内部员工的,还有坊间流传的豪捐149亿、回村过年给老人每人发1万块等充满人情味、接地气的表达。
图源:微博@刘强东
从底层奋斗起来的刘强东带着强烈的草莽气息和市井的智慧。
人们从他的身上看到了自我投射,油然而生一种基于自我认同的偶像崇拜心理,这基于他示范的这一条底层翻身的路径给了许多人“努力就能成功”的希望。
但事实上,有关对刘强东的指责从未停歇。
如果你仔细看,这是伴随着京东在电商江湖的地位同步发生改变的,从2020年到2024年,阿里和京东,被拼多多以及直播电商打得措手不及,押注消费升级的平台输的体无完肤,“低价为王”的逻辑横扫全行业。
京东受到的伤害不可谓不深,从刘强东几度复出、京东集团CEO更换、推行低价策略等方面便可看出,因为目前排名第三的位置都不太稳固,身后的直播电商仍在虎视眈眈。
在公司迈入寒冬之际,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而有关东哥的议题,也开始转变为有关上下级的敏感话题。
如今年618新添的“兄弟”定义:“凡是长期业绩不好,从来不拼搏的人,不是我的兄弟。”
要知道在2018年,这一定义还是“京东永远不会开除任何一个兄弟。”
但五年的老员工自曝遭遇公司“断崖式分手”、严抓考勤和“狼性训话”等事件,已经说明了一切。
随着越来越多“背刺”兄弟事件曝光,刘强东身上的“神性”渐渐消失了,这种黑白两级的转换是令人猝不及防的,但却符合网络舆论场的特色。
京东已经无法再对谣言坐视不理,因为这脱离了商业层面上的纠纷。
坦白来说,京东自身有很多问题,尤其在管理方面出现过严重失误,刘强东也曾承认,京东如今存在大公司病。
这不单单是一家公司的顽疾,早在今年1月,字节CEO梁汝坦言,最大的危机感,是担心字节作为一个组织,正在变得平庸,包括低效、迟钝、标准低,无法取得新的突破。他还说,不少人反馈,现在字节“该有的‘大公司病’全有了”。
而5月的一场百度内部活动上,李彦宏说,崔珊珊(百度集团资深副总裁)点出了多项“大厂病”,包括“划地盘、设门槛,各自为战协同难”、“向上哄好、向下唬住,加班彰显工作态度”、“上级沟通全靠下级传话,结果烂尾还说漂亮话”等。
在互联网行业巨变的当下,革新是所有公司都避无可避的话题。
但大众对企业家的评判,一定程度上又脱离了公司现有问题,这几年企业家群体的口碑一路走低,已成了一道独特奇观。
例如前段时间,辛巴在直播间怒斥京东背后使绊子,公开向刘强东和京东放话,一副我行我素的样子。
最热闹的是其评论区里,几乎清一色的支持辛巴,恶言攻击京东,一个为60万人提供就业岗位的企业家,在评论区里轻飘飘的败给了一个网红。
还有前段时间钟睒睒遭遇的诋毁,不需要过多的解释,一个瓶盖就能引发“卖国”的联想,各种栽赃、无根据的内容纷涌而至。
钟睒睒不得已喊话张一鸣,承担起整治掌控舆论平台的责任,不要以所谓的避风港原则,逃避责任。
图源:微博@新黄河
字字泣血,但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就连首富都无法摆脱流言的侵扰,只能被仍在舆论场里肆意践踏。
从商业角度的苛责倒也罢了,最怕的是没头没尾的流言蜚语抱成团,凝结成一股恶势力,慢慢啃食企业与个人。
这些需要引起企业的深思,现在置身于内卷一切的大环境中,激烈竞争自然是当务之急,但同行们更应该联合起来解决掉整个社会对行业的错误认知。
不央求人们爱上,不阻碍人们唾弃,只求得正视、客观、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