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46年间,我们党一共召开了10次三中全会,历届三中全会都聚焦改革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新征程,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全新局面。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决定》是新征程上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动员令,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

《决定》共15个部分、60条,分三大板块:第一板块是总论,主要阐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第二板块是分论,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部署各领域各方面的改革;第三板块主要讲加强党对改革的领导、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决定》一共提出了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都是涉及体制、机制、制度层面的内容。学习领会全会精神,需要深刻领会和把握全会的主题、总目标、重大原则、重大举措、根本保证,读懂其中蕴含的内在逻辑和有机关系。

把握主题、总目标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成功地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概括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重大理论创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全会主题,意义十分重大。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党的二十大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要把这些战略部署落到实处,把中国式现代化蓝图变为现实,根本在于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扫除各种障碍,源源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激发活力、增添动力。

一方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面临许多复杂矛盾和问题,需要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来加以解决;另一方面,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来谋划和展开,确保目标明确、有的放矢。因此,二者紧密联系、内在统一。

与全会主题相一致,这次三中全会确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一句话,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根本前提和根本方向。就是说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框架内进行,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第二句话,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形式和基本途径。这就是说,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目的,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的领导下治国理政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制度安排。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体系管理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即领导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的能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制度起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的作用;然而光有制度没有治理能力,再好的制度也难以发挥作用。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我们党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结合在一起提。

这次三中全会以二〇三五年为时间坐标,提出届时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决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精心设计,提出“七个聚焦”,从总体上囊括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重点: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聚焦建设美丽中国,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到二〇二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

2035年和2029年这两个时间节点,要实现的是两个既一脉相承而又不同的目标任务。

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原则

《决定》在总论部分,提出贯彻以下六大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

这六条重要原则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宝贵经验的总结和运用。我们必须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严格遵循,认真贯彻。

把握经济体制改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重大举措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仍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决定》13个部分的分论中,涉及经济领域的就有6个部分,占了将近一半比重,足见其分量之重。

(一)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借鉴苏联模式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因为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我们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并部署了三个方面的关键改革举措:一是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二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三是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

此次三中全会重申“两个毫不动摇”,这就是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而且,要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因此《决定》特别提出,防止和纠正利用行政、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对侵犯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的行为实行同责同罪同罚。这是有针对性的,因为以往多地多次发生过这类行为,侵犯了一些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曾经以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越大越公越好,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才逐步认识到,我们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党的十五大明确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这里用了两个“都是”,其中的用意和含义一目了然。

2018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民营经济座谈会,明确指出,基本经济制度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制度。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总书记一语指出广大民营企业光明美好的发展前景。

这次三中全会强调,坚持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决定》提出,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这必将大大增强经营主体的信心,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 方喆 摄

(二)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怎么可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决定》强调,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在新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告别过去那种过度注重数量、规模、速度的粗放式增长模式,转而追求质量和效益的全面提升。

《决定》在这一部分提出五方面要求: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完善发展服务业体制机制;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

(三)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

这就要强化“三大战略支撑”,即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同时,深入实施“三大战略”,即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决定》从改革的维度指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又分别具体部署,深化“三大改革”,即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现在我国已经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我国的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4年,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达到2.5亿,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首位,我国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这是我们实行“三大战略支撑”、实施“三大战略”带来的显著成果。持续实施下去,国家的创新能力就会越来越强,现代化建设就有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跳舞机器人亮相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黄晓勇 摄

(四)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

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这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来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继续强调这句话,一是说明非常重要,二是表明需要继续努力。

市场是“看不见的手”,难免有失灵的时候,因此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其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世界历史表明,并不是只要搞市场经济,就一定能够建设成现代化国家。当今世界有的国家市场化程度比我们还高,但是其经济实力远远落后于我们,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党和政府有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有效的政府治理是什么意思呢?政府治理行为必须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而要达到这样有效,就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五)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大家知道,我国乡村的建设远远比不上城市的建设,所以在脱贫攻坚的任务完成之后,党中央及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要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城乡建设、城乡治理融合水平。为此,《决定》部署,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同时,推出一系列真招实策,旨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六)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进入新时代,我们党鼓励自贸试验区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主动对标国际高标准规则,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性开放。从2013年9月设立上海自贸试验区,到2023年11月设立新疆自贸试验区,10年间先后分7批设立了22个自贸试验区。2013年上海自贸试验区推出中国第一张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经过7次修订,清单条目由190项压减到27项,服务业准入大幅度放宽,制造业负面清单已经清零。

这次全会再次强调,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海南自贸港集装箱航运枢纽——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 蒲晓旭 摄

把握其他各领域改革,注重全面改革

《决定》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框架下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统筹部署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各领域改革。

如果说以上板块主要侧重经济体制改革,注重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那么,《决定》的第八至第十四部分,则聚焦其他各领域各方面的重大改革举措,依次为: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持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所有这些领域重大改革举措,与前面的经济领域重大改革举措一样,都是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而规划部署的。例如,《决定》指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等等。

把握根本保证

《决定》在总结经验、阐述意义、提出原则、部署举措当中,都把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作为重要内容。不仅如此,《决定》还专门用一个部分来部署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强调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必须提高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水平。为此,《决定》从三个方面展开部署。一是坚持党中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二是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三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针对实际存在的问题,《决定》特别指出,着力解决干部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问题。为了鼓励干部担当作为,《决定》强调要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激励干部开拓进取、干事创业。《决定》强调要加强诬告行为治理,这一句话特别引人注目,将让担当作为的干部免除后顾之忧。

学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在改革使命、改革方向、改革目标、改革策略、改革动力、改革方法等方面作出系统阐述,科学回答了在新时代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怎样全面深化改革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我们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决定》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总动员、总部署,必将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来源:半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