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2月21日,时隔四年后,尼克松再次乘坐美国至中国的飞机,抵达北京国际机场。此时访华,纵然“物是人非”,现在的尼克松已不是美国总统,但中国对其丝毫没有怠慢。
在尼克松抵达中国后,中国政府当即举办国宴,并向他提供总统级的待遇。就连当时已经病重的毛主席,还特别邀请他进行面对面的亲切交谈。
这令中美两国的子民都异常疑惑,一个已经下台的美国前总统,为何要再次来到中国?而中国政府为什么如此隆重地接待他,甚至以总统礼遇相迎?尼克松又与毛主席交谈了什么内容呢?在进入正题之前,新进来的朋友可以点点关注,既不错过未来精彩内容,又可回顾往期精彩视频。
首度访华 初次破冰
20世纪50年代初,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西欧大部分国家都在战役中受到重创,而美国与苏联两国却以空前的速度,完成了经济、军事上的“自救”更迭,并逐步变强,成为当时世界上唯一可彼此牵制的“世界强国”。而这也无疑将二者无形中划分为不同的立场,美苏的关系开始僵化。
后来,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而苏联也不甘示弱,随即联同周边7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华沙条约组织”,与“北约”抗衡。于此,世界两极格局以美苏为中心,在全球形成了两大对抗阵营。
20世纪60年代末,尼克松上任美国总统,进驻白宫。为了能够拉拢更多的国家站队,增强对苏力量,尼克松决定调整美国对亚洲的“冷战”政策,建立“均势外交”。在此背景下,尼克松想到了“亚洲大国”——中国。他希望可以通过与中国这个社会主义国家建交,从而对社会主义阵营的“华约”施以压力。
为此,尼克松与中国政府做了多次的书信沟通。后来,随着美国特使基辛格访华后,中美双方就尼克松访华一事展开准备工作。
1972年2月21日,美国第三十七任总统尼克松乘坐美国总统专用飞机,首次抵达中国北京国际机场。在机场草坪前,周恩来总理与一众中央高级领导干部早早就在此,等候尼克松夫妇的到来。刚下飞机舷梯,周恩来总理便连忙上前,与尼克松握手。
原本只是寻常的两国领导人握手,却因中美往日的“暗斗”局势,让这次“跨越太平洋的握手”成为了中美外交史上的历史性的一幕。自中国成立以来,已经过去23年,而中美两大领导人如此和平地相见,委实是第一次。
与周恩来总理一番浅谈后,尼克松夫妇便下榻于政府安排的18号国宾馆,尼克松在中国开始了他的一周之旅。稍作休息后,尼克松与毛主席在中南海进行了一次深入的思想交谈。这次交谈,让尼克松受益匪浅,也让他对中美关系有了新的认识。
美国对台湾问题的态度,无疑是中美建交的最大阻碍。为了更好地改善中美关系,尼克松同中方领导人协同商议相关事宜。并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表示美方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的事实,并期望日后中美可以友好合作,互惠互利。
在此期间,周恩来总理一直陪同左右,并与尼克松在中美建交上取得新的突破。中美两国一度“冷战”的局面开始变化,两国建交之日未来可期。
水门事件 建交搁置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尼克松访华后不久,美国进行了历届总统大选。在大选期间,为了让尼克松再次当选总统,以尼克松的首席安全顾问麦科德为首的5位美国共和党派,偷偷潜入坐落于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办公室,偷拍民主党重要文件,并在办公室中安置窃听器。这一系列行为,被民主党当场抓获。这就是美国历史上最不光彩的政治丑闻之一,“水门事件”。
这件事一经披露,便在美国引起轩然大波。尽管事后,尼克松坚决表示,自己对于这5人的行窃行动完全不知情。但后来公布的一系列证据,却把事件矛头直接指向尼克松。这令信任尼克松“清白”的美国公民,开始质疑尼克松的诚信。
就这样,随着水门事件的发酵,尼克松作为总统在美国的威信呈直线式下滑。作为“幕后主使”的尼克松,在面对民主党咄咄逼人的口舌进攻,以及共和党的集体沉默下,自知大势已去,事情已经没有可扭转的余地了。
因此,于1974年8月8日,尼克松主动当众宣布:自此日起,辞去总统一切职务,一切事务交由副总统福特处理,并由福特接任总统一职。
由此,尼克松创立了美国历史上首位,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总统主动离任的事例。而中美建交一事,也由于美国内部领导人的大变动而被搁置下来。但建交搁置,并非只因为尼克松的下台,还因为福特对中国的“空话”政策
1974年8月9日,福特接任美国总统,并一再表示会继续跟进尼克松总统在任时的一切外交事务。同年11月,福特派遣国务卿基辛格访华。然而,此次访华并非是与中国商议建交一事,而是向中国提出“美国方案”。
基辛格表示,美国希望按照日本方式,在台湾设立独属美国的联络处,以此来解决中美僵硬关系。这种解决方式,无疑是对外宣布,中国间接成了美国的殖民地,并承认台湾当局的独立政权,否认“一个中国”。
虽然,福特总统为向中国表示“诚意”,多次派基辛格到华访问。但面对美国毫无诚意地“倒联络处”方案,中国政府坚决表示不能接受。收到中方的拒绝的消息后,福特并没有惊讶。反而,将自己访华的日程提上行程。并于第二年12月初,正式访华。
这次为期4天的到华之旅,福特并没有与中国政府签订任何条约,并一再暗示,如若不按“美国方案”进行,中美建交将无限期延迟。并在之后的中国内部问题中表示,美方将全力为台湾当局提供武装支持。
福特这一波“骚操作”,令原本破冰的中美关系再次陷入僵局,中美建交一事也就此被搁置下来。
千邀百请 再度访华
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就在福特这个现美国总统离华没多久,毛主席从福特犹豫不定的态度中,了解到要在福特这里完成中美建交的希望渺茫,便当即决定,邀请因“水门事件”被迫下台的前总统尼克松,再度访华。
毛主席这个决定不仅令尼克松本人感到措不及防,连中国政府也有些错愕。毛主席的这份“邀请函”,于现在的尼克松而言,就像是深渊中的“一根稻草”,救他于囹圄之中,但尼克松已然“下台”,要想通过邀请尼克松来访,达到中美建交的关系,显然可能性并不大。面对众人的错愕,毛主席却坚定自己的想法,并付诸行动。
对于邀请尼克松访华以此达到中美建交一事,毛主席亦没有百分百的信心。毕竟尼克松在卸任后,仍然长时间受到美国公民的斥责,“水门事件”也成为他身上的不可划去的“污点”。可是这时候在美国的尼克松,感受到了人人非议的“凉意”,自然更加怀念中国的多次邀请以及第一次访华时,中国民众的热情则给予了他“暖意”。
所谓“锦上添花无人记,雪中送炭暖人心”。与福特商议建交之事,已然陷入僵局,那倒不如将这份“锦上添花”的热情,顺水推舟,为尼克松“雪中送炭”。
事实证明,毛主席的揣测是正确的。中国对尼克松的邀请,着实让其感动了一番。然而,尽管尼克松十分想要接受毛主席的邀请,但当时美国内政混乱,加上尼克松作为美国前总统,在现任总统的前脚刚从中国离去,自己后脚就跟上,这确实不妥。
再三思索后,尼克松依旧不愿狠心拒绝毛主席的盛情邀请,便安排自己的女儿朱莉、女婿戴维先行访华,并将自己写给毛主席的书信交于女儿,嘱咐她:一定要亲自交给毛主席,并向他致以我真挚的谢意。
就这样,朱莉与丈夫戴维踏上了他们首次的访华之旅。1975年12月29日,朱莉夫妇到达北京机场,由中国政府外交人员负责在毛主席的住所接待他们。
此时的毛主席因为年龄问题,和长时间为国事操劳,身体状况一天比一天虚弱。但即便如此,毛主席还是在中南海亲自接待了朱莉夫妇,并与其交谈了足足一个多小时。
在此次交谈中,朱莉除了将父亲尼克松的亲笔信转交给毛泽东外,还与毛主席谈及尼克松的初次访华“趣事”,来向中方表示尼克松对于中美建交的重视。毛主席对于中美关系,一直都是非常看重的。朱莉的暗示,毛主席并非不了解,只是现在尼克松不方便来华,这是现今面临的困难之一。
尼克松可以说是中美建交的关键,在尼克松担任美国总统的时候,他曾经明确表示将在自己的下一任期内彻底完成中美建交。且福特在上任时也曾多次公开承诺,会继续沿袭尼克松的对外政策,其中就包括对华政策。
因此,我国对尼克松的访华邀请,除了想要与尼克松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外,也是我国对福特的“变相”施压,提醒他不要忘记自己的承诺,积极推进中美关系。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尼克松,即便朱莉访华再多次,也于事无补。
1976年2月20日,在毛主席、周总理多次的诚挚邀请下,尼克松夫妇终于再次出现在中国大陆的土地上。尽管此时的尼克松已经不再是总统,但中国并没有因此怠慢尼克松,仍然用迎接总统的盛大礼节来迎接他,再次将其送往钓鱼台18号国宾馆。
如四年前一样的安排,让尼克松感受到了中国大陆的亲切之意,令尼克松十分感动。但同时,也令其感到遗憾和惋惜。因为此番迎接他的,并不是四年前的周总理。周总理已经在他再次来华的前一个月,因病逝世了。
在尼克松整顿好之后,便前往毛主席住处探望。此时的毛主席,身体大不如以前,甚至有时说的话,在别人听来更像是单音节组成的嘟哝声。
然而,这并没有影响到尼克松与毛主席之间的深入交谈。反而因为尼克松身份的变化,尼克松与毛主席的谈话不像之前那么严谨、拘束了,更多的是两个相交甚好的老朋友的交心。
破冰终成 中美建交
在尼克松来华后,中美媒体都在猜测尼克松此次访华,对于中美建交会起到怎样的作用。然而,在这次长达90分钟的交谈中,毛主席与尼克松关于此方面却没有谈及多少,两人讨论的,大多都是哲学、国际局势的相关问题。
在交谈中,尼克松望着说话虽不清楚,但思维依旧敏捷的毛主席,问出了这样的问题:“主席,您的特长是什么呢?”在毛主席未回答前,尼克松设想了诸多可能的答案。但令他出乎意料的是,毛主席微笑着说:为人民服务,就是我的特长。
一句话令尼克松震撼不已。虽然,“为人民服务”这句话,在许多国家总被作为一个口号,能真正做到的屈指可数。然而,此时尼克松看到的正大步向前的国家、为人民处处着想的领导人,他顿时对毛主席更多了几分敬意。
在临走前,尼克松将自己精心准备的陶瓷制的大熊猫送给毛主席,并对毛主席深深鞠了一躬,以表示自己对毛主席的敬谢,以及对中国友好相待的感谢。于是,便出现了开头的那一幕。
回美后,尼克松表示:中国虽然现在并不算是强国,但中国有着最为团结有力的民族和勤劳的人民,这是支最有力量的“配伍”。终有一天,中国会赶上美国的步伐,齐头并进,甚至是超越。
尼克松的二次访华可谓是圆满落幕,若事情按照这样的趋势往下发展,中美建交指日可待。然而,“人算不如天算”。这次尼克松返美后,再次碰上新一届总统大选。原以为尼克松此次访华可以对福特施以“微压”。但令中方没想到的是,美国民众对于尼克松访华事宜十分关注,而尼克松此前的对华政策也再度被提起。
福特对华的“冷处理”措施也引起美国民众的不满,这直接影响了福特在总统大选的选票情况。最终,福特输给了民主党的卡特。
幸运的是,这次票选胜利,让卡特总统意识到中美关系友好发展的重要性。于是,卡特上台后,放弃了福特失败的对华“敌对”政策,按照之前尼克松的积极对华政策,与中方展开友好交往关系。
在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下,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从此,中国与美国之间僵持了长达30年之久的不正常化关系,宣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