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法治日报刊登了题为《内蒙古固阳法院为基层治理开出“良方”》的文章。以下为全文。
法治日报
近年来,内蒙古包头市固阳县人民法院把着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作为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的重要载体,立足县域特色,充分发挥法庭专业优势,探索运用“望闻问切”工作法,找准发力点,把握问题症结,为基层治理开出解纷“良方”。
“望”案情,让公平正义“看得见”
“感谢法官,要不是法官帮忙调解划清责任,我们受损的农作物没人赔偿,今年哪儿还能有收入呢!”拿到赔偿的农户感激地说道。
在一起因无人机喷洒农药致邻近作物受损的财产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中,法官多次前往农田现场,与民警、村委会工作人员进行实地勘测、划定责任,并以将各方损失降到最低为出发点展开调解工作,最终纠纷得以顺利化解。
实地勘测是法院全面客观审查核实证据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固阳县法院切实将走访调查融入审判工作,最大限度还原案件真实情况,公正化解案件矛盾。
“闻”民声,让急难愁盼“听得见”
在化解一起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时,正值土地耕种最后阶段,如果不能及时耕种导致土地撂荒,不仅损害农民的合法权益,更会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为此法官多次组织当事人双方到乡下法庭进行调解,顺利达成和解,保障了耕种顺利进行。
固阳县法院牢固树立“涉农案件无小事”的观念,设立“三农法庭”把庭审现场搬进乡村,妥善审理农村群众外出务工、返乡创业、土地承包合同纠纷等案件95件,依法保障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问”民意,让民生需求“可实现”
为进一步了解民生需求,固阳县法院打造了“兴枫桥”多元调解室,构建“法庭+司法所+派出所+N”的多部门联动调解格局,现有常驻心理咨询师1人,镇党委副书记、法庭庭长、派出所所长、司法所所长4名轮驻调解员,村内享有较高声望的临时调解员10名,定期通过现场调解、业务指导、以案代训等形式帮助当地群众解纷息诉。截至10月,“兴枫桥”多元调解室共接待群众来访、咨询50余人次,参与矛盾纠纷化解40件,成功调解案件28件,调解金额达到130余万元。
“切”民忧,让民生福祉“有质感”
为充分发挥贴近群众的优势,固阳县法院打造集“立、调、审、执”为一体的一站式综合性派出法庭。采取网上立案、电话预约立案等便民举措,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远程立案。设立庭内导诉台,加强对农民的诉讼指导和诉讼风险提示,减轻农民因不懂法律程序而造成的困扰。同时,根据农忙季节和当事人空闲时间不固定的特点,充分利用早、中、晚深入偏远农村、田间地头巡回开庭10次,组织农民群众旁听普法宣传15次,发放法律宣传手册700余册,进一步增强农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
供稿:综合办公室 班雪彤
签发:朱丽娜
编辑:固法融媒体工作室
审核:朱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