颇受舆论关注的中欧电动汽车关税之争在经历了颇长时间的拉锯战后或将迎来阶段性的成果。事实上,中国和欧盟就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已经进行了多轮谈判,其中8轮在欧洲,5轮在中国。
■张一鸣
颇受舆论关注的中欧电动汽车关税之争在经历了颇长时间的拉锯战后或将迎来阶段性的成果。
当地时间11月23日中午,欧洲议会贸易委员会主席,同时还是德国社会民主党驻欧洲议会议员伯恩德·兰格在接受德国新闻电视频道(N-TV)记者采访时透露,“目前和中国方面的谈判仍在进行中,但就进展情况而言,我们接近与中国就取消关税达成一个初步方案,中国企业可以按照一个受限制的最低价格,在欧盟境内销售电动汽车。这将解决通过不公平补贴扭曲竞争的问题,也是最初引入关税的原因。”
同一时间有消息称,中欧关税有望降至15%,作为协议的一部分,欧盟将为中国车企提供在欧洲建厂和补助资格,以换取技术转让,双方将共享20项电池续航技术成果。但目前这一消息并没有得到官方证实。此前中国奇瑞汽车与西班牙EV MOTORS合资工厂的首款产品——EBRO品牌S700已经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工厂下线。
最近几年,中国汽车的出口量不断攀升,2023年中国出口新能源汽车120.3万辆,仅向欧盟就出口了48.2万辆纯电动汽车。一些国家陆续对中国出口的电动汽车征收高比例的关税,其中美国在今年5月宣布对中国出口的电动汽车征收关税从25%提高到100%,欧盟不久后宣布对中国产的电动汽车加征临时反补贴关税,税率为17.4%—37.6%,并在10月30日通过了对中国电动汽车长达5年的高额反补贴税。
此后,围绕中国对欧洲电动汽车出口关税的争论便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市场中甚至一度传出欧盟要求中国电动汽车生产企业转让核心技术的要求,双方的争执趋于白热化。尽管如此,11月以来,双方仍在试图继续谈判以寻找高额反补贴税的替代解决方案。不久前欧方和中方都曾表示,双方在谈判中已达成了“技术性共识”,近期传出的消息或将为双方日趋激烈的争论提供新选项,有望提升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增速。
事实上,中国和欧盟就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已经进行了多轮谈判,其中8轮在欧洲,5轮在中国。如果按照此前欧盟要求的最低价格,每一个品牌每一型号的每款车都需要确定最终承诺价格,并且要求能监管到同车型中不同车款的个性化配置调整,在欧盟的不同国家不同销售区域都做到可控可查。在一些市场人士看来,考虑到电动汽车个性化定制的属性较强,欧盟的要求操作难度较大,最终确定的最低价格条款设置情况将对中国电动汽车进入欧盟市场产生直接影响。
总体来看,中国电动汽车生产企业虽然在欧洲市场可能面临价格承诺的限制,但与此前确定征收的高额关税相比,依然有望从最低售价保证中获得更高的利润率。
最近几年中国电动汽车面临的竞争环境日趋严峻,不管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价格战已经难以为继,汽车企业需要想方设法提升自身竞争力。国内某电动汽车创始人近期表示,智能电动汽车产业资格赛最激烈最残酷的阶段已经来临,两三年后只有少数优秀企业能生存下来。接下来,企业要面对的是更高维度的竞争,不能有短板,也不可能速胜。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国的电动汽车生产企业需要强化危机意识,对当前变化了的内外环境要有清醒认识,要看到贸易冲突并没有结束,之前领先的竞争优势也有可能逐渐消减。要想保持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就要树立起强烈的危机意识,未雨绸缪,在现有技术领先的优势下,持续推动技术创新,谋求未来发展的全新制高点。
总 监 制丨王 辉车海刚
监 制丨李丕光陈 波王 彧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蒋 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