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种冬收!揭秘大球盖菇栽培的秘诀
基金项目:湖 北 省 食 用 菌 产 业 技 术 体 系 资 助 项 目( 2023HBSTX4 - 09 );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创新团队资助项目( 2024 - 620- 000 - 001 - 010 )。
孙波等
大球盖菇( 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 )别名皱环球盖菇、酒红球盖菇等,商品名为赤松茸、红松茸。大球 盖 菇 风 味 独 特 ,口 感 脆 嫩,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多糖、矿物质等功能性成分,其提取物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活性 。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2022 年全国大球盖菇(鲜品)总产量41.05 万 t,较2021 年增长 93.05% ,是近年来国内快速发展的珍稀食用菌之一。大球盖菇菌丝具有较强的抗杂和抗逆能力 ,可在大田 、林下 等地进行栽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以水稻、玉米、小麦等作物秸秆及树木枝条等农林废弃物为原料栽培大球盖菇成为多地资源综合利用的优选。部分地区将水稻 、玉米 等与大球盖菇轮作,不仅能够促进秸秆降解,而且菌渣作为肥料还田还能有效减少病虫害发生和化肥农药施用量,进一步优化土壤理化性质。大球盖菇菌渣含有的菌体蛋白和营养物质可为土壤微生物提供丰富的碳源和氮源,并显著提高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多种酶活性和微生物多样性 ,促进生态循环。
大球盖菇传统栽培技术多是利用大田、林下或温室等有利条件,在11月中下旬至12月前后播种,翌年3 — 5月出菇,该技术模式可归纳为“冬种春收”。多地根据该模式,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制定了相应的生产技术规程,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促进了产业的发展。然而,随着春天气温回升,大球盖菇大量出菇上市,较高的温度造成商品菇的比例下降,加之保鲜加工技术有待研发提高等因素,“冬种春收”模式下大球盖菇综合效益逐渐下滑。通过优化大球盖菇栽培技术,9月上旬至10 月中旬播种, 11 月下旬至翌年 4 月出菇,形成的“秋种冬收”生产模式,可利用冬季低温环境提高优质商品菇的比例,在市场供不应求时,较高的价格可大幅提高经济效益,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该研究室在栽培研究和技术服务中,对大球盖菇“秋种冬收”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大球盖菇栽培技术的提升和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 栽培环境
1.1 栽培环境要求
栽培场地环境应地势平坦,有饮用水源,排水系统畅通,周边1km 以内无化学污染源、工业废弃物,100m 以内无禽畜养殖场、垃圾场和死水池塘等易滋生细菌、霉菌的地方。
1.2 菇棚
采用日光温室大棚或简易拱棚栽培。菇棚以长度 20~30m 、宽度8~12m 、高度2.0~2.5m为宜,呈南北走向,两端设出入口。菇棚上盖遮阳网和塑料薄膜,用于遮光降温和升温保温。菇棚设置喷水和排水设施。
1.3 土壤处理
菇棚内土壤处理主要包括:翻耕、喷洒杀虫杀菌剂、撒石灰、暴晒。土壤翻耕 20~40cm 后,喷洒广谱高效低毒杀虫杀菌剂,关闭出入口高温闷棚5~7d后,每667m2撒生石灰20~30kg ,暴晒7~10d后整平地面准备铺料播种。
2 栽培技术
2.1 生产季节
根据当地气温合理安排大球盖菇生产季节,秋季播种时间一般在9上旬月至10月中旬,播种后根据气温采取遮光降温和薄膜保温措施。出菇时间一般在11月下旬至翌年4月。
2.2 栽培料准备
生产中可根据当地自然资源灵活选用栽培原料。可利用的栽培原料有阔叶树木屑或经济林木枝条、玉米芯、稻壳、其他农业副产物等。混合原料能显著提高大球盖菇的产量、品质和生物学效率,并缩短出菇时间 。大球盖菇“秋种冬收”优质高效栽培宜采用配方:木屑 40%~50% ,玉米芯20%~30% ,稻壳、玉米秸、稻草等其他农业副产物20%~30% ,生石灰2% 。每667m2栽培料用量为5 000~7 000kg 。生产前将所有原料粉碎至直径1~2cm ,曝晒2~3d 。
2.3 栽培料发酵
播种前25d左右,将栽培料按配方混合均匀,采取边翻堆边加水的方式充分预湿,调节含水率 65%~70% ,堆成高 1.2~1.5m、宽1.2~1.5m 、长度不限的堆进行发酵。在料堆上每隔30cm 从上到下打直径为3~5cm 的通气孔,以便发酵过程中堆内有足够的氧气,防止缺氧发酵产生臭味。
堆内插温度计。料温达到50 ℃以上时保持3~5d ,翻堆后重新建堆继续发酵,整个发酵过程须翻堆3~4 次。翻堆的目的是调节栽培料水分含量和酸碱度,促进料堆排掉废气增加新鲜空气和有益微生物的繁殖,有利发酵均匀一致。发酵结束时,栽培料的颜色由青黄色或金黄色变成黄褐色至棕褐色(茶褐色),可见高温放线菌菌丝生长产生的白化现象 ,pH 6.5~7.5 ,含水量 60%~65% 。发酵好的栽培料须散堆降温2~3d ,排掉废气,避免过度发酵消耗营养。
2.4 铺料播种
秋季播种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温度,铺料过厚易造成再次发酵升温,影响菌丝生长,甚至造成菌种死亡。铺料厚度以不超过 15cm 为宜,每平方米铺 料 15~20kg 。菌 种 用 量 为 每 平 方 米0.5~1.0kg ,用量增加可缩短菌丝长满料的时间,提早出菇,与大球盖菇产量无关。播种时,先铺一层宽度50~60cm 、厚度5~10cm 的底料,将菌种 掰 成 直 径 3~4cm 的 块 状,每 隔 10~15cm 摆放 1 块,再盖厚度为 5~10cm 栽培料后轻轻拍实,暂不覆土。
2.5 发菌期管理
栽培料温度和水分的调控是发菌期管理的关键。与大球盖菇“冬种春收”传统栽培模式相比,秋季播种后发菌过程中气温较高且起伏多变,菇棚上盖遮阳网遮光降温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大球盖菇菌丝适合生长温度为18~28℃ ,发菌期须注意监测料温变化,采取通风和在料床上打孔的方式促进降温,防止栽培料温度超过28℃ 。发菌期中后期,料温低于 20 ℃ 时,须在菇棚上盖塑料薄膜增温。发菌期在菇棚走道和菇床侧面适量喷水,中间部位少喷或不喷适时适量喷水,维持栽培料含 水 量 60% ~65% ,棚 内 空 气 湿 度 80% ~85% 。如遇强降雨时,须及时排出棚内积水,防止淹死菌丝和栽培料腐烂。在适宜温湿度条件下,播种后30~40d菌丝即可长满栽培料,此时可为菇床覆土。以谷壳、田园土复合土为覆土材料,厚度2~3cm 。覆土上面盖草帘保温保湿,也可减少采摘时粘连过多泥土。
2.6 出菇管理
覆土后继续发菌管理20~30d后,菌丝向覆土蔓延,由营养生长阶段转为生殖生长阶段,即进入出菇期。出菇前,可往走道内喷水,提高栽培料含水量和空气湿度,遇霜冻天气时不能往菇床面淋水,避免菇体受冻。温度是影响大球盖菇生长发育及优质高产的关键因素。大球盖菇的适宜出菇温度为 10~25 ℃ 。栽培料中心温度在 15~20℃ 时,子实体形态较好 。温度较低时,大球盖菇生长缓慢,从现蕾到成熟需要 10~12d,菇粗短且不易开伞,商品价值较高。温度较高时,从现蕾到成熟只需5~8d ,菇细长且易开伞,商品价值较低。低于 4 ℃ 或超过 30 ℃ 不出菇或出畸形菇。冬季气温较低,是优质商品菇出菇管理的关键期,通过塑料薄膜和遮阳网调控棚内温湿度,可以达到适宜的出菇条件,利于多出优质商品菇。春季气温升高时,须及时调整塑料薄膜和遮阳网,避免棚内温度过高影响菇的生长和品相。第1潮菇采收后,进行养菌管理,期间保持菇床干燥,通过调整塑料薄膜和遮阳网保温6~8d ,再往走道内盒菇床上喷水,提高空气湿度和栽培料含水量,经过10~15d ,开始出第2潮菇。根据栽培原料、季节与地域的不同,整个生产季节可采收3~4潮菇。
2.7 病虫害防控
在“秋种冬收”模式下,大球盖菇栽培过程中的病虫害主要有杂菌污染、菇蚊等,防控的原则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主。选用无杂菌病虫污染、菌龄适宜、健康的菌种是保证大球盖菇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选择优质的栽培料,做到充分发酵,控制适宜的含水量,使菌丝健壮生长,占绝对优势,提高抗逆性。秋季播种后发菌管理前期气温较高且起伏较大,甚至出现反常的极端温度,易造成栽培料再次发酵升温烧菌,严重影响菌丝的活力和生长。针对这种情况,铺料播种时菇床厚度不宜超过15cm ,防止过厚造成不透气引起发酵升温,还须及时加盖遮阳网遮光降温,配合通风、喷雾等措施,确保料温不超过28 ℃ 。该阶段内,菇棚内温湿度较高,菇床容易出现杂菌污染,如鬼伞、黏菌等。针对鬼伞,要求栽培料新鲜干燥,栽培前在烈日下曝晒2~3d ,利用阳光杀灭杂菌孢子。发酵过程中,利用多次翻堆和高温进一步杀死杂菌孢子。针对发菌过程中出现的鬼伞和黏菌,应第一时间清理污染的栽培料,并在感染位置和走道内撒生石灰和漂白粉消毒杀菌。春季气温升高后,菇棚内易发生虫害,可在菇棚内挂粘虫板防治菇蚊,在菇床周围撒生石灰粉防治螨类、跳虫、蚂蚁、蛞蝓等。出菇后不得使用任何杀虫剂,以免对大球盖菇造成污染和伤害。
3 经济效益分析
大球盖菇“秋种冬收”优质高效栽培模式经济效益见表 1 ,建设 667 m2大棚,每平方米铺料18~20kg ,可生产大球盖菇鲜品2 500kg 。其中,冬季出菇采收产量为 750kg ,根据大球盖菇品相分可为 2级,占比分别为80% 、 20% ,单价分别按20 、10 元 ·kg-1 计算,大球盖菇产值可达13 500 元。春季出菇采收产量为 1 750kg ,根据大球盖菇品 相 分可 为 3 级,占比分别为 30% 、40% 、 30% ,单价分别按10 、 6 、2元·kg-1 计算,大球盖菇产值为 11 200元。整个生产季节中,大球盖菇总产值可达24 700元,扣除大棚建设、土地整治、原料、菌种以及劳务费等合计17 700元,大球 盖 菇 “秋 种 冬 收”优 质 高 效 栽 培 模 式 下,每667m2 净收益7 000元。由表2可知,露地栽培无需建设大棚,667m2土地 铺 料 栽 培 大 球 盖 菇,每 平 方 米 铺 料 25~30kg ,春季可收获大球盖菇鲜品3 000kg,根据大球盖菇品 相 分可 为 3 级,占比分别为 40% 、40% 、 20% ,单价分别按10 、 5 、2元·kg-1 计算,大球盖菇产值为16 800元。扣除土地整治、原料、菌种以及劳务费等合计12 400元,大球盖菇“冬种春收”栽培模式下,每667m2净收益4 400元。
表 1 大球盖菇“秋种冬收”优质高效栽培模式经济效益
表2 大球盖菇“冬种春收”栽培模式经济效益
4 讨论
大球盖菇“秋种冬收”优质高效栽培模式与传统“冬种春收”栽培模式的首要的区别是生产季节。由于秋季气温较高且起伏较大,“秋种冬收”模式在栽培料配方、铺料播种、发菌管理等环节,较传统“冬种春收”模式有较大不同和改进。
传统大球盖菇栽培原料一般以当地易得的农业副产物为主,如玉米秸、稻草、麦秸等。此类农业副产物原料一般纤维素含量较高,易分解,栽培料中添加比例过高时,在秋季9月上旬至10月中旬较高温度条件下铺料播种,易造成栽培料再次发酵升温,严重影响菌丝的活力和生产进度。因此,在“秋种冬收”模式下,应根据栽培料的配方采取相应的发菌期管理措施,为菌丝生长创造适宜的温湿度环境。生产实践显示,根据当地自然资源选择栽培原料时,控制秸秆类原料添加量,适当添加 40% 左右的木屑,既能为大球盖菇生长提供足够的营养,又可降低铺料后再次发酵升温的风险。传统“冬种春收”模式在冬天气温较低时铺料播种和发菌,高温烧菌风险较低,铺料厚度可达25~30cm 。“秋种冬收”模式面临秋季播种和发菌管理期间较高的气温时,铺料厚度不宜超过15cm ,并通过菇棚加盖遮阳网等措施降低棚内温度,降低栽培料再次发酵和高温烧菌的风险。
不同温度条件下,大球盖菇子实体性状有明显差异。 2种模式出菇时间的不同,造成优质商品菇的比例和经济效益差距明显。“秋种冬收”模式发菌期间较高的气温促进菌丝的生长,在初冬达到有效积温,较低的温度条件下出菇,不易开伞,品相较好,货架期较长,商品价值较高。而传统“冬种春收”模式须等到翌年春季气温升高时,大球盖菇才能达到有效积温开始出菇,此时,气温逐步走高,优质商品菇的比例、品相逐步下降,加之大规模集中上市,商品价值偏低。经济效益分析得出,“秋种冬收”模式下每667m2土地栽培大球盖菇净收益可达 7 000 元,较传统“冬种春收”模式净收益 4 400 元,提高了 59.1% ,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大球盖菇“秋种冬收”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在生产应用中,应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合理安排生产日期,选择适宜的栽培料配方和经济适用的栽培大棚,为大球盖菇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和生长环境,确保冬季多出优质商品菇,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大球盖菇是草腐菌,菌丝在生长过程中可产生多种酶,将培养料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物质分解后作为碳源利用 。在选择栽培料配方时,以农业副产物为主料,既能降低生产成本,又能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生产实践表明,栽培料中适当添加40%左右的木屑,可提高优质商品菇的比例 。未出菇的污染废弃香菇菌棒含有大量的木屑和麦麸,且经过高温灭菌处理,用作大球盖菇栽培原料,可大大提高产量和质量。栽培料中添加适量氮源辅料可促进菌丝生长,如麦麸、尿素等 ,碳氮比为 48∶1~60∶1 时大球盖菇菌丝长势较好 ,可提高菌丝抗逆性,促进提早多出优质商品菇。大球盖菇为好氧型真菌,培养料中添加适量稻壳可改善透气性,促进菌丝生长 。菇床覆土中添加稻壳可提高土壤的透气性,有利于菌丝生长和优质商品菇的形成 ,覆土上盖草帘可保温保湿,也可防止采摘时粘连过多泥土。通过不断改进,大球盖菇“秋种冬收”优质高效栽培模式有望成为主流的栽培技术,推动大球盖菇产业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