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各位朋友,大家好!

现在我们来到了天安门城楼下的金水桥前,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巍峨壮观的天安门城楼。请看,天安门城楼正中门洞正上方悬挂着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徽,被中国人誉为“中华第一徽”。天安门城楼原是明朝皇城的正门,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五年(1417年),在明英宗的时候被毁,明宪宗时被修复,到了明朝末年又遭到毁坏,曾经屡毁屡建,直到清朝顺治年间重建时,才将城楼的主要结构建成了宽9楹、深5 楹的规制。“九”,在古代为阳数,而且是最大的阳数,人们称之为阳数之极。“五”,为阳数之中。

这里暗喻皇帝的“九五之尊”。

整座建筑的形制为古建中的重檐歇山式殿顶。天安门占地面积约4800 平方米,由两大部分组成,其上面的部分是城楼,下面的部分是城台,城台的下部用汉白玉的须弥座作为这座城楼的基座。外面包砌的城砖,是在山东临清的官窑中烧制的。正中的这个门洞最高也最宽,各门的高度及宽度将依此门向两侧递减。在明朝的时候,天安门原名叫承天门,取“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到了清顺治八年(1651年),将承天门改名为天安门,意思是“受命于天,安邦治国”。也许各位会问,天安门建在这里到底有什么作用呢?天安门在封建王朝时代是明清两代皇城的正门,在明清两代,凡遇国家大典,比如说皇帝登基、册立皇后、命令将士出征,都要在天安门城楼上举行隆重的颁诏礼。在所有这些典礼中最隆重的、最著名的便是“金凤颁诏”。

接下来,我们说一说明清时期举行的“金凤颁诏”大典。“金凤颁诏”大典说的是清朝皇帝在太和殿御批之后,授予礼部的官员,礼部的官员在太和殿前行大礼之后,将皇帝的谕旨或诏书放在朵云漆盘里,并用双手捧出午门,置放在龙亭内,銮仪校尉将龙亭抬到天安门城楼之上。清朝的时候,天安门城楼正中的堞口处设立颁诏台,由奉诏官捧出诏书,由宣诏官宣诏完毕后,将诏书装放在一个木质凤凰的嘴里,再用黄细绸缎绳从城楼的正中堞口系下。明代的颁诏,是用一个龙头杆系黄丝绳拴诏书降下,然后,礼部的官员用木质的朵云漆盘承接,最终带回礼部誊写若干份,分送各省,以颁布天下。接下来,我介绍一下金水桥:准确地说,这几座桥叫做“外金水桥”,因为在紫禁城内还有几座桥叫做“内金水桥”。大家看到的面前这5座桥,中间这座非常宽大,桥栏是用汉白玉雕刻的龙云望柱,它是专供皇帝行走的,叫做御路桥,除了皇帝之外,皇帝大婚的时候,皇后可以走一次,另外在紫禁城内的殿试中考中的状元、榜眼、探花受到皇帝的恩宠允许走一次。其余两边这四座桥的桥栏均用汉白玉雕刻,不同的是雕刻为火炬形的纹路形状。其中紧靠御路桥两侧的是皇族桥(又名土公桥),专供宗室王公行走。外侧的这两座桥叫做品级桥,专供三品以上的大员行走。大家可能还没察觉到,在中山公园的南门和劳动人民文化宫的南门还各有一座桥,统称公生桥,专供四品以下的官员行走。

我们眼前的这对华表,建于明朝成化元年(1465年),高约10米,重达20吨。其实,天安门后面还有两支。华表顶部的这两只小尊神兽叫做“望天犼”。天安门前的这两只,人们叫它“望君归”,意思是说:皇帝啊,你早点儿回来吧,不要在外面寻欢作乐,国家等着你回宫处理朝政呢。

天安门后面的两只小神兽叫做“望君出”,意思是说:皇帝啊,你应该经常走出宫中,体恤民间疾苦,不要在宫中沉迷于酒色之中。华表起源于古代的“表木”,立在不同的地方,具有不同的作用。华表通常立于宫殿、陵墓、坛庙的前后,有时也会立于桥头、渡口等地,主要是起着美化和装饰的作用。比如说过去驿站旁的“路表”,墓道两侧的“墓表”,雕刻华丽的称为“华表”。据说,华表在中国汉朝的时候开始进入皇宫,民间也有起源于“诽谤木”的传说。华表之后,靠近御路桥两侧的石狮,头向里侧微倾,是表示护卫中路,也彰显帝王之威。东侧的这只是雄狮,脚踏绣球,表示一统寰宇,右边的石狮是雌狮,表示子孙绵延,母仪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