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百韬兵团是淮海战役中,首个被成建制消灭的兵团。
从1948年11月11日,黄百韬兵团进驻碾庄圩,到11月22日,碾庄最后一处阵地被华野攻占。前后用了10余天,粟裕才将这个黄百韬兵团全部吃掉。
关于黄百韬兵团的覆灭,黄百韬在临死前,说出了三个重要原因,其中第一条就提到了是因为在新安镇等了44军两天。
黄百韬死前的三不解
25军副军长杨廷宴,是黄百韬死前唯一一个在他身边的人。
据杨廷宴说,1948年11月22日下午,最后坚守的64军阵地也顶不住了,他跟着黄百韬以及几名随从向碾庄圩东北方向的小费庄突围,最终只剩下他与黄百韬两人,四周都是解放军的部队。
黄百韬最后选择自杀,在临死前对杨廷宴说:“我有三不解,一、我为什么这么傻,要在新安镇等待44军两天;
二、我在新安镇等两天之久,为什么不知道在运河上架势军桥;
三、李弥兵团既然要接应我,为什么当初不在曹八集附近掩护我撤退。
随后黄百韬便举枪自杀,一枪还没死,杨廷宴还帮他补了一枪,随后将黄百韬就地掩埋。
故事是真还是假,难以考证,因为现场没有第三人。
当然这也不是我们要探讨的重点,我们暂且相信杨廷宴的说法,来仔细分析一下,黄百韬临死前的第一个不解,也就是为什么他要在新安镇等第44军?
其中的原因肯定不仅仅只是上级命令这么简单。
为什么所有人都在等这个杂牌44军
44军原来是李延年第9绥靖区的部队,是川军旧部,装备奇差。本应该在连云港通过海运撤往后方。
11月6日,原本44军都准备撤退了,可是突然接到徐州方面,顾祝同带来的的命令,令44军往西,由陆路撤往徐州。给出的理由是海州的运输船只不够了,于是蒋介石下令让44军撤往徐州。
船只不够或许只是个幌子,关于蒋介石为什么要调44军去徐州另有原因,蒋介石改变了决策,想固守徐州。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当时何应钦、顾祝同、刘峙等人都希望44军往西撤退,他们三人各怀心思。
何应钦与顾祝同的目的其实是一样的,他们都想吞掉44军。
国民党军中派系复杂,吞并弱小势力是司空见惯的事,比如中央军中实力最强的陈诚土木系、何应钦系都是通过不断吞并而做大做强的
而这个44军是川军旧部,典型的没有靠山的杂牌军。第9绥靖区即将解体,所以何应钦、顾祝同两个派系的人都想把这个44军吞并。
徐州附近的邱清泉第2兵团属于何应钦派系,而新安镇的黄百韬第7兵团属于顾祝同的嫡系,这两个超大兵团都想吞并44军,继而扩充编制,壮大自身实力。
这也应该是为什么顾祝同临时修改作战命令,让蒋介石同意44军撤往徐州的原因。
当44军军长王泽俊接到命令也是一脸懵啊,搞不清楚是唱哪一出,他也没有多问,毕竟他只是个没靠山的杂牌军军长,只能照着做。
不过比他更懵的当属第9绥靖区司令李延年。当时徐州方面第一时间接到44军往西撤退的命令后,徐州剿总的总司令刘峙,第一时间不是通报给他这个绥靖区司令,而是把这个军事机密先告诉给了海州当地的一个姓唐的大老板。
李延年
而这个唐老板马上把消息告诉了其他人,于是海州城内传得沸沸扬扬。
讽刺的是,身为绥靖区司令的李延年都还没有接到放弃海州的命令,而海州城内都已经人尽皆知了,这可是高级军事机密啊,李延年是被气得说不出来话。
而这个唐老板不是别人,正是刘峙在海州贩私盐的代理人。刘峙这几年通过贩卖私盐是赚了不少钱,听闻蒋介石要放弃海州,44军往西撤往徐州,刘峙马上就着急了。
刘峙
于是第一时间就通知那个唐老板撤退,并且给44军军长王泽俊打好招呼,让其部队中的卡车帮助运输他在海州的家产,这便是刘峙希望44军到徐州的原因。
黄百韬对于等待44军是什么态度?
那关于整个事件最关键的人物——黄百韬是什么态度呢?黄百韬他是既想吞并掉44军,又不想在原地等,他是非常矛盾的。
据第7兵团的机要秘书李世杰回忆,黄百韬在接到刘峙让其等待44军的命令后,李世杰就听见黄百韬将电台的耳机重重地摔在桌上。
黄百韬很清楚,外围粟裕指挥的华野大军,早就盯上他黄百韬兵团的,所以他一直想尽快回到徐州的。
他也很清楚在新安镇多呆一天就多一分危险,所以在接到刘峙的命令后,自然是非常恼火的。
但是刘峙告诉他,做这个决定的是蒋介石以及顾祝同,于是他也不再多说什么。
其实黄百韬心里还是很想吞并掉44军的,这样他麾下就有了五个军,成了编制上可以比肩邱清泉兵团的超大机动兵团。
黄百韬剧照
况且当时国军的情报机构,发现华野各纵队的电台讯号频繁出现在鲁西南,于是判断此时华野主力距离徐州还较远,这也让黄百韬放松的警惕。
黄百韬的小算盘是打得明明白白呢,想着能在新安镇白捡一个44军。可是这次黄百韬是捡了芝麻丢了。
因为粟裕在11月6日提前发起攻势,再加上冯治安部的张克侠、何基沣起义,华野7纵、10纵等部队迅速穿插,彻底切断了黄百韬的后路。
为了等一个44军,黄百韬把他的第7兵团全搭进去咯。
总结
44军并非中央军嫡系,却让国民党军中这么多大佬为此操心,这牵扯到的就是国民党军内部复杂的派系斗争。
何应钦、顾祝同等两位国军高层都想让自己的部队吞掉44军,因为在国民党中,谁的兵多、枪多,谁的话就有分量,谁的位置就更高。
黄百韬是顾祝同的亲信,关于吞并44军,黄百韬还是很心动的,谁不想自己手中的兵多一点,实力强一点呢。
黄百韬与顾祝同的小算盘是打得不错,可是粟裕提前发起攻势让其措手不及,张克侠、何基沣的起义更是让其雪上加霜。
最终结果也是得不偿失,让黄百韬悔不当初。临死前对着杨廷宴说出了那句:“为什么我这么傻,要要在新安镇等44军两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