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老总是一个典型的悲剧英雄。
而这种悲剧性并不只是因为性格,还有着不可逃避的时代历史性。
这一点上,在中共中央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时便已经体现的淋漓尽致。
众所周知,米高扬作为苏联代表团的团长也列席了这次会议。
而在会议上彭老总作为国家领导人之一,当面诘问米高扬“为什么苏联对于斯大林生前和死后的评价会截然相反”。
坦白讲,这个问题相当尖锐,一时间也让米高扬有些无所适从。作为政客,他想必也断然没有料到彭老总会如此的直白。
避开了彭老总的目光,他终归还是回答道:“谁提了谁就要掉脑袋!”
而对于米高扬的这个回答,彭老总显然是不屑的。他说:“怕死还当什么共产党员”!
从这一件事中,我们也能看到彭老总的性格以及正直纯洁的党性。对于之后他的上万言书事,似乎也就并不觉得意外了。
而这封实际上只有3500多字的“万言书”却也拉开了他晚年悲剧的幕布。
“万言书”分三部分,一是自谦,表示自己为粗人;二是肯定大跃进的成就、人民公社的意义,同时指出其中存在问题;三是分析经验教训。
以后人的角度而言,这并无问题。事实上,就连毛主席也苦笑着表示:“这个人(指彭老总)敢讲真话。”“容易得罪人。”
只是即便是真话,但在当时的内外环境中,他也难免被批斗的结局。
一方面,在外部赫鲁晓夫的攻讦,美苏之间的媾和,朱可夫事件所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内部士气可鼓不可泄,党国家统一思想、意志、凝聚力的需要,都让毛主席不得不对他展开批判。这又何尝不是毛主席悲剧的一面呢?
而在被批斗、免去国防部长的职务回到北京之后,彭德怀并没有气馁。他搬出了中南海,迁居到了北京西郊的吴家花园。
他深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于是在吴家花园他自己亲自耕种、施肥、管理了一分地的小麦试验田;于是他又回到了家乡进行调研。而得出的结论当然是庄稼不可能“亩产几万斤”,当然是是乡亲一个个瘦骨嶙峋的现实。
他其实是知道自己处境的,可诚如他对米高扬所言“怕死不是共产党员”,在1961年第二次调研回京后,他仍旧写了9万字的农村专题报告呈送中央。
次年“七千人大会”上,毛主席对于自我的批评讲话以及对在“反右倾”中被批判处分错了的党员、干部进行甄别平反的表态,让彭老总一度觉得自己平反有望。
奈何随后的《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直接言明了唯独他不能平反,这也直接让彭老总决定再次上书申诉。
就这样1962年6月中旬,彭德怀写完了这封长达8.2万字的信。
这封信历时数月,事实上即便是这其中他也已经想到了可能的结果。“也许现在没有用,留给后人作历史研究也好哇!”——他对自己的司机如是说。
16日,这封信送到了中央办公厅杨尚昆手中,杨尚昆根据彭老总的要求打印多份,分送给了毛主席和政治局的各成员。
关于这封信的内容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看一下《彭德怀传》、《彭德怀自述》。
毛主席看完信后很是不快,与华东、中南两大区负责人谈话时表态“我对彭德怀这个人比较清楚,不能给彭德怀平反”。
8月22日,杳无音信的彭德怀再次写信给毛主席,请求平反。
信中言辞恳切,不过同样囿于形势,这请求不仅没有被满足,甚至还被当做了“新账”。
尔后的年底,他又写了一封信……只是又被添作“新账”。
之后的岁月里,这位老帅、真正的共产主义者所受遭遇,笔者已不忍书写。1974年11月29日,76岁的彭德怀去世。
1978年底,彭德怀平反昭雪,党中央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
参考资料:《毛泽东看过彭德怀“万言书”后真实反应:苦笑》,中国新闻网,权延赤
《彭德怀自述》
《彭德怀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