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霞冰,女,1991年7月出生,广西钦州市灵山县平南镇硖木村村民。刘霞冰怀揣对竹编文化的热爱,返乡传承竹编技艺,带领村民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通过开网店、做直播、改技术、增创意,带动灵山竹编从单打独斗走向产业集聚,越来越多农户重拾竹编手艺,实现就业增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霞冰和师傅讨论竹编猫窝的制作工艺细节

守艺,从外出游子到“新掌门人”

出生在灵山县平南镇竹编世家的刘霞冰,儿时起便被竹铃铛、竹蜻蜓,竹席、竹扇围绕着,竹编环绕了她的童年,也贯穿了她的生活。

和很多同龄人一样,怀着“世界那么大,我要去看看”的想法,成年后的刘霞冰选择了外出闯荡。然而每次回乡,看到灵山竹编日渐式微,她心里还是不大好受。

2016年,眼看一生奉献于竹编技艺的父亲为后继无人而苦恼时,刘霞冰忽然意识到:“像我们这种非遗行业,如果不去坚守,传承就会断层。作为竹编世家的女儿,我有责任和义务继续传承这门手艺。”于是,刘霞冰从大城市回到硖木村当“篾匠”。对她来说,这不仅仅是一份技艺,更是一份民族文化的传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霞冰与父亲直播卖产品。

创新,让非遗焕发新生

竹编技艺从选材开始到最终成果至少要经历28道基础工序,其中包括去青皮、剖片、日晒、划篾丝、染色等制作工序以及编、绞、琐、插、拉、穿、扣等工艺技法。为了守好这门技艺,刘霞冰开启了她的学艺精艺之路。在父亲的带领下,她一一拜访了全村所有的竹编老手艺人,进行实地调研,寻找老手艺与新市场的契合点。

在走访的过程中,她渐渐意识到传统的竹编业务范围过于狭窄,产品仅局限于斗笠、箩筐等,同时受到现代工业技术的冲击,其市场需求量及竞争力大为减弱。为了扩大竹编的销售市场和行业影响力,她开始接触网络直播,并从一位网友的评论激发了她的灵感:如果传统的竹编斗笠不再受欢迎,那么或许人们会需要一个竹编的猫窝。这个想法最终成为了她事业的转折点。刘霞冰的竹编猫窝一经推出,便迅速走红,订单排到了两个月后。她不仅创造了一个爆款商品,还围绕宠物用品模式开发了猫包、猫隧道等一系列相关产品,获得设计专利5项,并注册了“刘家人”竹编品牌。

近十年来,她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甚至一度负债近200万,但她始终坚持践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打造竹产业振兴模式。以非遗竹编为魂,以工匠艺品为媒,她探索出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路径,发展非遗+旅游等新业态,不仅为传统竹编工艺赋予新活力,更解锁了乡村振兴的新密码。通过坚守和创新,她带领着一批老手艺人,让这个曾经被认为“没希望了”的行业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霞冰在青岛宠物市场做竹编猫窝推介。

诚信,以真心换真心

对刘霞冰来说,诚信是企业的立身之本、兴业之道。在创业之初订单较少,有时候一个季度都没有发票订单,有些人认为纳税0申报没意义,但刘霞冰不愿意在创业之初就养成不好的习惯,即使没有发票订单她也不嫌麻烦地按季度进行纳税申报,一直持续到现在她所经营的企业都是按时申报纳税的诚信企业。

她认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诚信是企业赢得客户信任、建立良好声誉的关键。只有坚守诚信,企业才能在市场中长久立足,实现可持续发展。

当年竹编猫窝一夜爆火,全网爆单,但竹编猫窝需要采用厚实的竹条,才能确保承重,也让产品更加耐抓,而当时刘霞冰的厂里并没有准备充足的原材料,有师傅建议用其他原材料做猫窝先确保按时发货,但刘霞冰坚持诚信为本,一边加派人手到周边村镇采购合适原材料,一边向买家解释延迟发货原因,并承诺延迟发货订单额外补偿一个小礼品。她的做法得到了买家的支持和谅解。在赶货的过程中刘霞冰也坚持严把质量关,每件商品都要做好毛刺接头处理和抛光打磨,虽然人工成本会有所增加,但避免了猫或者人被刺伤的情况,让用户有更好的使用体验和反馈。正是她的诚信处理方式为竹编猫窝赢得了一波忠实的用户。

2024年,刘霞冰研发了一款火锅篮,第一批次做了100多个投放市场。但是,货物发出后,刘霞冰再次试用火锅篮时发现,加水时看不到水量,导致水满出之后从底部流出来,无法正常使用。

“火锅篮编织得浅了”,刘霞冰得出结论,放下所有工作,一个一个联系客户说明情况,征求客户处理意见,正是刘霞冰的这份诚实,100多个客户里基本没有要求退货处理。

“遵从本心做事,无论是长期合作的大客户,还是普通的客户,都一视同仁。”刘霞冰说,质量是产品的生命,诚信是品牌的灵魂。

传承,永续非遗生命力

和许多非遗技艺一样,“传承”也是刘家人竹编目前面临的最大考验。激发年轻人的兴趣,实现跨代传承成为她为之努力的方向。

带着刘家人竹编,她受邀到学校进行专业讲座,已接待多次的非遗体验和研学。通过“非遗进社区”“非遗进校园”等形式,将刘家人竹编带入大众视野和生活,把编织的“展示窗口”从村里的作坊转移到城市的街头,让更多人亲身体验竹编的魅力。她的目标是让竹编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乡村与城市的桥梁,助力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乡村振兴。

越来越多人在她的影响下逐渐接触并了解竹编艺术,村里的竹编技师也从原先的几位增加到现在的三十多位,为竹编传承事业注入了新鲜血液。“我非常希望带动群众掌握一技之长,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夯实非遗传承本土基础。”于此,她为当地女性、留守老人、残疾人提供免费技术培训,提供工作岗位,累计辐射带动附近乡镇约2000多名农民实现居家灵活就业。

从学艺、守艺到精艺、创新,刘霞冰的故事,是一段关于坚持与创新、传统与现代、诚信与担当、个人梦想与社会责任的传奇。她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不仅编织出了一件件精美的竹编作品,更编织出了一个关于文化传承和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 。

▍图文来源:钦州市文明办

▍图文整理:宣传和对外交流科

▍文中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做公益分享, 如有侵权,请联系文旅君署名或删除,电话:0777-2839841。

(钦州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出品 转载请注明来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