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写人 / 郑博文
编辑 / Pel
排版 / Enclave
前段时间,编辑部收到了来自学术趴老读者郑博文的投稿,他亲自造访了多位活跃于二三十年前的中生代动画人,并汇编成多篇生动而真实的访谈记录,此前已发布了三篇(、、)。
我们计划在今天(11.26)的推送中发布最新两篇(郭晓阳、李震),如果您对该话题感兴趣,也欢迎持续动画学术趴公众号——
-受访者-
李震,现济南奇彩视界动画公司副总经理、导演。山东传媒学院客座教授。参与动画加工三十余年,参与加工国内外动画作品数百部(集),创作多部山东原创动画。《美人鱼》《阿拉丁》《金银岛》等动画师,《白芳传奇》《狐狸侦探》《西游记》《哪吒传奇》《阿笨猫》《大头儿子小头爸爸》《蚁王火柴头》《怪城》《大耳朵图图》等原画师,山东省内原创项目《泰山》(山东广电呀咔咔制作)《福乐寻宝历险记》(第一季)执行导演,《彩虹轻骑队》(一、二、三季)分镜头设计、《齐鲁民俗奇妙之旅》等导演。
-采访正文-
采写时间:2024年2月22日
采写地点:天桥区北园梦启创业园
受访者:李震
采写人:郑博文
《齐鲁民俗奇妙之旅》
郑:您最初为什么选择学习动画?
李:我中学就是学美术的,六十二中毕业。毕竟我从小看美影厂的美术片长大,《大闹天宫》《哪吒闹海》《九色鹿》《牧笛》等,那时候十家里只有5、6家有电视,基本都是黑白的,彩电才刚刚出现。我受到美术片的影响,对动画很感兴趣,于是1991年参加了山艺动画中心的选拔。我们是考试考素描、速写、动态设计,考过后我进入了山艺动画中心,山艺这边师资力量不太行,学校主要是请美影厂、北影厂的专家来教,美影厂当时内部有个班,开在地下室。我和阳阳(郭晓阳)都是一批的,我们就开始真正学动画。我师从于钱运达、常光希、林文肖、范马迪等当年做《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的老艺术家们,那时真是受益匪浅。还有几个老师教了我们肢体表演,动画不只是画,绘画能力是基础,但你还必须要去学表演相关的一些东西。我的班主任是范马迪,我学习动画和原画设计,在1992年1月份回到了山艺动画中心。南京安利那时刚成立,与山艺这边有合作关系,紧接着我们就去了南京安利动画公司,以实习的身份进去,在那里第一次接触国外的加工品,做了法国的《白芳传奇》,那时候我们是计件工资,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补贴。我在那里待了三四个月,之后又回山艺做了央视的项目《翠衣国》以及几个小短片,小短片的名字我记不住了。《翠衣国》印象最深,当时画原画,里面有一段船在大海里面,下着暴风雨,那个镜头是我画的,所以说印象非常深刻。我们一开始工资很低,也就三四十块钱。
郑:您那是在美影厂的生活是怎样的呢?
李:我在美影厂时老师们人都很好,那时候买粮食光有钱没用,要用粮票,我是山东省的粮票“计划”,去上海是不能用的。人来到了上海,但是粮食还在山东,要把粮票转过来才行,但我们来不及转。我们有28个人,正能吃的年纪,美影厂老师们就把自己家里省出来的粮食带来。我们那时候刚到南方吃饭很不适应,住的也不适应,那时候也没钱。我们日常吃的就是米饭和几根青菜或者咸菜,美影厂食堂晚上是不开的,我们刚去的时候吃饭是联系的其他地方,他们最后给我们留了一点,打的米饭都是黑白相间的,我们从碗里挑了半个小时,里面有很多的石子和脏东西,得一点点挑出来。那时候在南方都是吃去年或者前年的陈米,当季的新米一般是吃不上的。我们不吃就要饿死,你们从电视上看到的与我们在90年代经历的不一样,与实际生活相差很大。
1991年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学习时于上海戏剧学院招待所合影
我们每天作息就是早上起床到美影厂学习,一直干到晚上。我们毕业的时候那些老师都在那欢送我们,对我们期望很高,尤其是钱运达老师特别激动,都流泪了,因为当时有两个班,我们山东这个班几乎都毕业后做动画了。我们做作业老师布置小狗跑,美影厂老师们都开心的说这个画的好,那个也好。我们那时候虽然吃不好但目的很坚定,想着学好了过更精彩的人生呢。
《齐鲁民俗奇妙之旅》
郑:看您后来去了广州悠悠动画。
李:1993年年初,苏庆在广州悠悠动画公司,通过他的介绍,我、郭晓阳、张健、张俊、米捷五个人去了广州悠悠,在广州悠悠对国外的加工动画有了更深的接触。对流程、要求也都了解了,我开始明白了如何把所学的和实际的融合,我在悠悠做了日本的《愚连队暴走族》和《熊猫晶晶》。我刚毕业时其实还不具备真正能胜任工作的能力,所以就按部就班的一步步从底层慢慢学习,把每个环节的制作流程都弄明白。1993年下半年去了翡翠,我毕竟想要往高处去发展,所以在那时间不长,待了三四个月,那时我在做《美人鱼》的动画系列片的加动画,因为水平不够所以没法做他们的原画,还做了《金银岛》《阿拉丁》,央视的《大脸猫》(《蓝皮鼠与大脸猫》)等等的动画。动画和原画的计件方式不同,原画是按秒或尺,动画是按张。
《福乐寻宝历险记》
李:我们那个时候各个动画公司相互竞争、提高单价,一帮人今天在这个公司里,明天听说那个公司更高了就去了那个公司,经历过动画加工的都知道。我后来去彩菱是我感觉那边会对我的技术学习有帮助。加动画只是工作的一部分,我对摄影表、原画、layout(设计稿)更感兴趣,于是我就在彩菱待到了97年左右。那个时候我大量的制作动画片,同时又跟着他们学习原画设计,我在那做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的动画,印象比较深的就是《深渊》。因为外国片大多给我们时都是编号或者名称缩写,所以我们做过大量的外加工,却有很多不知道叫什么。1997年前后南京安利要成立设计稿部,于是我就去了南京应聘,做设计稿,有机遇和能力就要尝试从事更高的工作。在南京安利我又与郭晓阳“汇合”,他做原画我做设计稿,我们做了加拿大的《白狐侦探》以及《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等动画。
《彩虹轻骑队》
郑:您后来为什么又回济南了?
李:那时候国产动画的要求、造型、价格各方面都很难让人产生制作的欲望,我1998年回的济南。一方面我们是想发展发展山东的动画,把家乡的动画事业做起来,而且咱北方人也有些“恋家”。由此我们山东的很多动画人就凑在了一起,刁卫东、苏庆、郭晓阳、张健、张国、张俊、我、葛文君、王艳等等,很多我们回到济南,成立了济南彩虹动画公司,我们基本都是山艺动画中心出去的。严格来说我是第三批,苏庆、刁卫东他们是第一批,曹宁、张甲是第二批,第二批后来做动画的人很少,我和郭晓阳是第三批。正好杜春甫老师离开了一段时间,所以由于当时的师资不够,所以造成了第二批后来从事的动画的人就很少。我们第三批一共挑了10个最优秀的人去美影厂学的原画,从美影厂回来后当时杜春甫老师还在,就跟随杜老师继续学习了。
《大耳朵图图》(第一季)
彩虹动画的发起者就是刁卫东、我、苏庆、张国、张海鹰等。我们那时做西班牙的动画,与万方新兴联系,我们做的质量也很好,打回率很低。后来我们又招了十几个动画和后期、上色、背景。我们的公司规模、人员配置、专业素质在北方,口碑都特别好,在业界圈子里面大家也都很看好。上海美影厂后来与上海东方台合在了一起,东方台的动画片也放到了我们这里,像《火柴头蚂蚁王》《怪城》等片子,还有中央台动画《西游记》的包括《填平无底洞》在内的两三集,品质属于中上等的,那时候公司发展势头特别好,能接到很多片子。后来主要是辉煌动画公司接手了《西游记》,像日中天等很多公司参与制作,那时方润南老师也来济南考察了我们公司的规模和情况。
《怪城》
后来公司内部发展方向和理念出现问题了,我们都是专业出身,都不太懂公司管理,那时也年轻,所以就撤股离开了,然后2000年前后去了上海安利待了一段时间。之后又去南京安利待了一段时间,我先去的,之后张国、扈兵等人也去了那边。最后我和郭晓阳等人一起去了张红军那边。我们当时决定从济南出去,去上海、南京那边做动画前期、执行导演时,其实担负着很大的压力,因为我们属于外来人,与本地人理念不同,与他们磨合的也不好,制作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工作上不配合,所以前期几乎是我们自己撑起来的。我、张海鹰、张健、葛文君我们把从设计稿到原画撑起来,他们那时返修率80%,我们去的时候一个月返修30%,最后降到7%。
《西游记》的《填平无底洞》一集
我们那时候做外国动画加工也偶尔统计动画制作人的名字,但他们不给你写中文拼音,他们胡乱往上写一堆英文代名,什么“李德”什么“威廉”,因为一方面他们觉得再翻译成拼音太复杂,而且那时候也不流行用拼音标注名字。2003年前后济南市动漫游戏行业协会成立了,在高新区建立国家动漫基地,苏庆建立了麒麟笔动画,我就去了麒麟笔动画公司。我在麒麟笔做分镜和带片导演,给央视做了很多片,像后来的《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在麒麟笔主要做前期,接了很多国内外的动画加工,还做了很多原创山东动画,像52集的《泰山》,26集的《福乐寻宝历险记》(第一季),和山东传媒学院一起做的《齐鲁民俗奇妙之旅》等动画。近十来年就是给山东女子学院、山东工艺美院、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校、山东传媒学院上动画专业课。动画教育其实最好的方法还是师徒制面对面,从线上上课总觉得戴了副手套一样,有些东西讲不明白。现在国内二维动画市场大量萎缩,二维动画职业教育也受其影响在逐渐萎缩。这几年我也作为动画前期偶尔接一些动画外加工,还有一些日本动画、美国动画,比如美国的《彩虹轻骑队》(1、2、3季)《奥尼尔与大卡车》等等。
《彩虹轻骑队》其中ALEX LEE可能是李震老师
郑:您觉得现在做动画与以前相比变化最大的是什么?
李:我觉得是工作氛围。我们那时候画动画是处一种欢乐开心的工作氛围中,因为工作和爱好结合在一起了,对做动画非常有兴趣。技术上变化最大的就是从有纸到无纸,不管是前期还是中后期,不适应也得适应。我起初老觉得手绘板和纸质感不同,手感不一样,于是就在纸上画。这个时候我们就已经不大用动画纸了,都用复印纸画动画。我做了一段时间后还是觉得比较麻烦,不论从成本上还是修改便利度上,都是电脑动画更好。于是我抽出时间苦练了一个月,找感觉并且熟悉软件的工具,练会后发现还是新技术方面快捷。我一开始觉得电脑不就是个工具嘛,我很抗拒它,后来我接触了才觉得它真是便利,提高了很多效率。但是要注意,电脑说到底还是工具,不能代替你创作和思考。包括现在AI的盛行,这都只是工具,还是那句话“到底是人支配机器还是机器支配人”,这里面存在的问题很多。
我觉得中国缺少的不是技术,也不缺少故事,也不是理念,而是制作流程与管理效率不高成本浪费。我在看很多国产片时感觉都似曾相识,这不都是日式风格嘛。前段时间的《长安三万里》感觉不错,在造型、服饰、画面等各方面有中国味道了。只有前辈不断“死”在沙滩上,不断试错,才能往上摞。现在新时代的人很多动画很受欧美和日本影响,我的学生经常跟我说“国漫”,我会问他现在的“国漫”叫“国漫”吗,都是打着国漫的旗号而已,并不是说不能去吸收美日优秀的的技术或者品质,以前美影厂的《宝莲灯》就是最早的按照国外商业运作运作的中国动画长篇,而且风格上也在改变,与之前美影厂“中国学派”风格有所不同。以前我做了一部国产动画长篇,我在上海,那边往外发镜头,给的价格很高,当时是1秒120(元),《神兵》(《神兵玄奇》)1秒是140(元)。画完一卡后不停的改,而且每次提修改意见的人都不一样,一人一个改法,不知道谁说了算,也不知道到底想要什么效果,管理层太多都说了算才会这样,做的时候特别热闹,四处发镜头,后来都不敢接了。后来有个做过一部知名动画也是这个情况,不停的改还很不合理,改的原因不是画的不对,有时会要改动作,甚至改内容,那就等于重画。头几天是画片子,后面的二十多天全用在改上,而且不知道要改成什么样。国内动画受制因素越来越多,甲方随意更改项目计划、市场疲软,造成国产的项目也很容易夭折,经常做着做着就停了,停了后要不就是等,至少等半年,要么就是直接按照已完成的基本工资结算后面的不了了之。动画大多制作周期长,制作速度再快也不如电视剧、网络剧快,而且动画做得快质量就上不去,虽然可以用CG、动态漫快速做出来,但质量一定达不到动画那样的效果,想快速回本赚热钱的投资方也不愿投动画。光靠播出获得的利益是很少的,动画主要靠完整的产业链才能更好存活,包括衍生周边等等。
访谈持续三个小时,本文占全部访谈内容的70%,访谈过后我又通过电话联系再次李老师,李老师也为我所记录的部分做了详细的校对。李老师时至今日仍然坚持在一线做动画加工,他从山艺毕业起就与郭晓阳老师密切联系着,最早在相同的公司工作,之后又去往各地从业于各大动画公司,最终在故乡相聚,动画加工时期见证了每位参与动画加工的动画人所经历的美好与艰难。在与李老师的访谈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李老师一直想为家乡(山东)的动画事业做些贡献。虽然李老师感受到中国的二维动画产业在逐步萎缩,但他作为经验丰富的二维动画师并不悲观,在李老师看来,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动画的“核心技术与理念”未曾改变,因此在很多地方二维三维之间是互通的。现如今李老师除依旧从事一线动画加工外,还在从事着动画教育工作,持续在山东各大高校的动画专业任教,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动画职业技术人才。
— 点击图片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