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之一美国人患有长新冠【1】,八千万美国人正在遭受长新冠影响。这个数字听上去并没有多少,但如果中国五亿人口因为长新冠呼吸困难、脑雾、认知下降、增加阿尔兹海默症风险,你还会认为,这只是一个数字吗?
根据最新研究,美国麻省总医院的一项报告指出,近四分之一的美国人可能患有长新冠【1】。这一数据是此前美国疾控中心公布统计的三倍,显示实际情况可能远比预期严峻。美国总人口超过3亿,这意味着约8000万人可能受到长新冠影响,
成为一场不容忽视的健康危机。长新冠是一种新冠感染后的综合症状,患者可能在感染后数月甚至一年内,持续遭受呼吸困难、疲劳、脑雾等问题【2】。尤其是对于老年人群体而言,这些后遗症不仅降低了生活质量,还可能带来更高的死亡风险【3】。相关研究进一步表明,长新冠的症状复杂多样,可涉及呼吸、循环、神经等多个系统,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因个体而异【3】。张文宏教授的团队通过大规模多组学分析,已经找到部分诊断生物标志物和潜在治疗靶点,这为长新冠的早期诊断与干预提供了科学依据【3】。
张文宏二次确认长新冠
长新冠的存在无疑是一场全球公共健康危机。张文宏教授团队通过多中心前瞻性研究揭示了长新冠的深远影响。这项研究覆盖了21,826名首次感染新冠的患者,发现约9%的患者在感染后6个月仍存在长新冠症状,其中20%至30%的患者症状可持续一年【4】【2】。这一数据明确表明,长新冠并非个别现象,而是威胁全球医疗体系的复杂健康问题。
尽管急性期新冠感染的症状通常持续2-3周,但长新冠患者往往经历长达数月甚至一年的后遗症,这些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呼吸困难、脑雾以及疲劳是最常见的表现,而这些症状并不仅仅困扰患者本身,还对社会经济和公共卫生系统施加了巨大压力。事实上,根据麻省总医院的一项研究,四分之一的美国人可能患有长新冠,这一比例令人震惊【2】【3】。
更重要的是,长新冠的影响并不限于呼吸困难和脑雾。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这种后遗症涉及呼吸、神经、循环和免疫等多个系统。患者可能长期遭受疲劳、认知障碍、抑郁等问题,有些甚至无法重返工作岗位。这种多系统的损害,使得长新冠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全球医学挑战,也让其诊断和治疗需求显得尤为迫切【4】【3】。
长新冠不仅是呼吸困难
长新冠的后遗症绝不仅限于呼吸困难,其影响范围涉及多个系统,症状复杂多样。研究表明,新冠感染后,部分患者会出现长期的疲劳、脑雾、嗅觉和味觉障碍、心悸、抑郁、肌肉疼痛以及睡眠障碍【5】【6】。尤其是神经系统后遗症,包括认知能力下降、记忆力障碍和注意力缺失等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甚至增加患阿尔茨海默病和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风险【6】【7】。
此外,心血管和循环系统的损害也不容忽视。研究显示,长新冠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心律不齐、心肌炎或心力衰竭,这些问题会显著增加猝死的可能性【7】【8】。同时,新冠病毒对免疫系统的攻击也可能导致全身性炎症,进一步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风险【8】。
在这些后遗症的威胁下,老年人是最为脆弱的群体。一方面,老年人本身免疫功能较弱,器官储备能力下降;另一方面,长新冠的复杂症状,如呼吸困难或脑雾,都可能迅速加重他们的健康负担。对于这些患者来说,稍有不慎便可能导致恶化甚至致命。因此,他们是最需要早期干预和重点保护的群体。在全球公共卫生政策中,优先保护老年人免受长新冠的进一步威胁,已经刻不容缓【5】【7】。
新冠进入“长流行”阶段
常规防护已“无效”
自中国逐步放开对新冠的管控以来,全国范围内已经历多轮新冠大流行。无论是五一假期还是国庆黄金周,大规模人群流动总是伴随着新一波感染高峰。更令人警觉的是,新冠传播已不再局限于秋冬季节,即使在夏季高温环境下,其传播能力依旧强劲。这表明,新冠已进入“长流行”阶段,对防控措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9】【10】。
目前,基础防护措施仍是阻断病毒传播的第一道防线。日常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以及加强通风、减少聚集等措施可以显著降低感染风险【10】。同时,针对公共场所和办公场所的防控要求,包括定期消毒和控制人员流动,也应继续执行。然而,即使严格做好了常规防护措施,也难以完全避免与感染者接触,例如在公共交通、工作场所或日常生活中,都可能存在隐形风险。
正是因为这种现实,新冠康复门诊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为那些感染后经历长新冠症状的患者提供了针对性的治疗与干预。这些康复门诊的普及,进一步验证了新冠后遗症的广泛存在和严重影响。从呼吸困难到脑雾、从心悸到慢性疲劳,康复门诊记录的病例无一不在提醒人们:感染新冠的后果可能长期影响生活质量。
然而,最好的康复永远比不上直接预防。从减少感染风险的角度出发,疫苗接种依然是关键防线。尤其面对传播力和免疫逃逸能力更强的XBB毒株,单靠传统手段已无法完全防护。
此前,公众接种的新冠疫苗多为灭活疫苗,其针对的是早期的新冠毒株。而随着病毒不断变异,早期疫苗对现有流行毒株的保护效力已显著下降。正因如此,国家卫健委才号召重点人群接种针对XBB变异株的疫苗。这些疫苗针对XBB毒株的免疫逃逸特性进行了优化,对目前流行的新冠毒株具备一定的保护效果。然而,在此前发布的新冠疫苗自费名单中,大多数厂家推出了包含XBB毒株成分的疫苗。
为应对这一挑战,国家卫健委早在去年八月就号召重点人群接种针对XBB变异株的疫苗。60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和高风险暴露群体被列为优先接种对象【10】。
近期各个地区已开放登记需求通道,等待疫苗到货后,居民可就近完成接种。这不仅能为个体提供更强的免疫保护,也有助于减少感染后的长新冠风险。正如高福院士所言:“长新冠已成基本事实,感染次数越多,后遗症风险越高。”在“长流行”阶段,积极接种疫苗,才能最大程度地保护自己和家人。
进入登记需求通道
参考文献
1. 李娜,汪哲,包云丽,等.新冠肺炎后遗症的临床特征及研究进展[J].海南医学院学报,2022,28(14):1041-1049.DOI:10.13210/j.cnki.jhmu.20220530.004.
2. 张东云,Rass V.新冠肺炎确诊一年后的神经系统后遗症[J].中国康复,2022,37(08):492.
3. 岛田祥辅,王凯文.新冠肺炎有什么后遗症?原因是什么?[J].科学世界,2021,(08):122.
4. 警惕新冠疫情后遗症[J].股市动态分析,2020,(08):6-11.
5. 李娜,汪哲,包云丽,等.新冠肺炎后遗症的临床特征及研究进展[J].海南医学院学报,2022,28(14):1041-1049.DOI:10.13210/j.cnki.jhmu.20220530.004.
6. 张东云,Rass V.新冠肺炎确诊一年后的神经系统后遗症[J].中国康复,2022,37(08):492.
7. 岛田祥辅,王凯文.新冠肺炎有什么后遗症?原因是什么?[J].科学世界,2021,(08):122.
8. 警惕新冠疫情后遗症[J].股市动态分析,2020,(08):6-11.
9. 《关于印发近期重点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方案的通知》
10. 办公场所和公共场所新冠肺炎防控指南[J].当代兵团,2020,(05):50-51.
更多板块,静待开放
* 此文仅用于向医学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本文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文中涉及药物、技术、产品等只做表达所需,不具任何治疗建议,具体治疗方式请前往正规医院接受专业检查及治疗。部分图片素材来自网络,非商业用途,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