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4年首都农村法治论坛——中国乡村治理热点法律问题研讨会暨农业知识产权国际研讨会召开。来自全国乡村治理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会聚北京,共同探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乡村治理问题。会上,由北京市惠诚律师事务所成立的农村地区法律事务专业委员会揭牌,将进一步助力北京地区农村法治建设。

探索乡村治理路径,讲述思考与实践

本次会议由北京市法学会农村法治研究会、北京农学院主办,北京市惠诚律师事务所承办。会议设置了多个专题,聚焦乡村治理现代化与法治问题、乡村治理和土地法及相关问题,以及中国法治乡村治理中的司法实践等。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丰霏在会议中谈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农村法治愿景。他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特征明显不同,西方小国寡民可以分而治之,而我国广袤的乡村土地和庞大的农业人口,在乡村谈及法治,则更需要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元素,形成整体的法治观和法治理念作为支撑,也更需要注意乡村法治建设与城市法治的区别,以多元规则来治理乡村。

昌平区延寿镇党委书记罗立华,也在会上分享了京郊乡村治理的实践和经验。延寿镇位于昌平东北部,由17个行政村组成,常住人口不足1万。罗立华特别提到,在基层治理中,延寿镇搭建了协商议事平台,由村民自己议事、主事,让村民由被动者转为主动者。同时整合律师资源,实现了一村“绑定”一位法律顾问,会定期在村内开展免费的法律服务。

在农村土地相关问题上,学者们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改善乡村治理环境,突破乡村治理法治困境做了深入剖析。在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方面,行业内专家认为仍需不断探索和完善,在推动更多试点的同时,捕捉潜在风险,注重牵扯到的利益分配问题。探索多元的居住保障机制,审慎推进。

唤醒农村基层法律意识,专业委员会揭牌

论坛举办当天,为了深入服务中国农村地区法治发展,推动“枫桥经验”建设,构建和谐乡村秩序,北京市惠诚律师事务所特设的“农村地区法律事务专业委员会”,也在论坛上揭牌。

北京市惠诚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中国法学会律师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吴锋告诉新京报记者,近年来,惠诚律师事务所承接了许多北京农村乡镇地区的法律咨询,“我们服务于城市,但也有很多公益属性的工作落脚在农村,很大程度上靠的是一份情怀。不久前,我们自己的团队还在京郊地区做了12场公益普法讲座,在这些工作中,我们都会直面农村的基层群众,感受到他们对于乡村普法、司法效率和司法公正的需求。”

未来乡村的法治建设之路该怎么走?乡村振兴过程中,在增强“硬件”建设的同时,如何发挥乡村社会治理这种“软实力”的作用,助力农村社会发展?在吴锋与团队的工作中,普法是第一步,“我们希望唤醒基层的法律意识,坚持法律思维,使人们在面对一些纠纷时,能够理性地主张权利。”

吴锋表示,自“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乡村振兴与法治同行。本次揭牌的专委会,也将紧密围绕“三农”的政策,聚焦农村法治建设及普法需求,致力于通过深入研究和真诚服务,有效解决农村法律问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助力农村发展。

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周怀宗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刘军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田杰雄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怀宗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