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9月27日,是一个皆大欢喜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很多20多岁,甚至10多岁就参加革命的军人们,得到了党和国家的肯定与认可,他们中有上千人的肩膀上,挂着闪闪发光的金星。
当然了,因为级别和贡献不一样,每个人肩膀上的金星,也各有不同,被誉为“中国巴顿”的四野悍将钟伟,居然才一颗金星,这让他尤其气愤。
更让钟伟没有想到的是,他当年的一个老部下,居然肩膀上的金星,比他还要多一颗。
1948年初,随着东北野战军规模的扩大,野司决定增加三个纵队,时任二纵第五师师长的钟伟,刚带着部队打了一个漂亮的“靠山屯战役”,林彪非常满意,因而决定将钟伟调任为刚组建的十二纵队的副司令员。
这对钟伟来说,完全是升职,可是钟伟却并不高兴,他说:“宁做鸡头,不做凤尾。”钟伟的意思很明显,他要当,就当纵队司令员,不可能去当各副的。
钟伟这样的举措并不合理,甚至有人认为他向组织要官是居功自傲,可让大家大跌眼镜的是,林彪居然真的同意了,而钟伟也如愿以偿的成为了东野十二纵队的司令员。
东野十二纵队组建后,下辖34师,35师以及36师,其师长分别是温玉成,王奎先,以及沈启贤。
这三位师长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从基层的红军战士走出来的军中骁将,而时过境迁,到1955年授衔时,他们也各自得到了党组织的认定,都成为了开国将军,而在这三个人中,34师师长温玉成,倒是成为了一个另类。
温玉成虽然也是开国将军,但他的军衔要比其他两位师长高,甚至比老领导钟伟还要高一级,钟伟是少将,而温玉成,则是中将。
温玉成为何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就超越了老领导钟伟呢?
温玉成是革命老区,江西兴国县人,15岁那年,温玉成参加了红军,从此拉开了自己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别看温玉成年龄小,但是打起仗来却是一点也不含糊,因此,在时间的流逝中,温玉成也在茁壮的成长着,到1936年时,21岁的他已经是红军中的骑兵团政委。
西路军西征,是一条悲壮的革命道路,温玉成尽管带着战士们不惧牺牲的应对敌人,但由于多种因素组成,骑兵团最终惨败。
后来由于腿伤,温玉成也被敌人抓了起来,送往兰州关押,一次机缘巧合的机会,温玉成趁敌人不备,悄然离开了兰州,凭借着乞讨,一路赶回了甘肃平凉一带,回归了队伍。
经历了战争的残酷,温玉成依然坚定自己的信仰,他的这种态度,赢取了党组织的欣赏和信任,抗战时期,温玉成接连被委以重任,在开辟了澄锡虞地区及江高宝地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时,由于他机智的打仗。
当地的抗日热情一直很高涨,著名的京剧《沙家浜》,就是以他领导的抗日队伍为原型所创作的,那个时候,也许温玉成并没有想到,自己会以另外的一种方式留名青史。
1945年,温玉成接到调令,率部前往东北编入东北民主联军的战斗序列。
来到东北这块新的战斗土地,温玉成再接再厉,他不仅将部队带出了自己的特色,而且还让部队逐步扩大,为革命事业奉献了更多的力量。
1948年东野十二纵队成立后,温玉成来到了钟伟的麾下,担任了34师师长,温玉成是一个向来老实的人,他无论处于什么职务,他都对革命事业兢兢业业。
在钟伟的指挥下,他先后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为革命做出了突出贡献,正因为温玉成老实的性格,再加上他军事能力的突出,因此到1950年时,他已经升任为了40军军长。
40军的前身,是东北野战军第三纵队,首任纵队司令员是程世才,后来是曾克林,但真正的将三纵威名打出来,并带领部队成为东野主力的,是三纵的第三任司令员,韩先楚。
韩先楚是我军最有名的悍将,猛将,在他担任三纵司令员期间,三纵相继在秋、冬季攻势,以及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他本人被敌人称为“旋风司令”,三纵也被称为了“旋风部队”,是我军四野大军中绝对的主力。
1950年,韩先楚已经是我军中的高级将领,他不再具体在40军任职,温玉成接了他的班,担任了军长,而韩先楚则是担任了志愿军的副司令员,兵团司令员等职。
抗美援朝战役开始后,40军是第一批入朝作战的部队,在温玉成的领导下,40军不仅打响了“出国作战”的第一枪,而且还取得了胜利。
那一天,正是1950年10月25日,因此,党中央高兴至极,便将这天视为了“志愿军出国纪念日”
后来温玉成一直鏖战在朝鲜半岛,他率领40军所向披靡,成为了全程参战的军长,如果志愿军有十大虎将排名的话,温玉成一定是其中一位。
1955年授衔,温玉成之所以比自己的老领导钟伟的军衔高一级,正是源于他在抗美援朝战役中的出色表现。
钟伟没有参加抗美援朝,而且在青树坪战役中,又打了败仗,这都是影响他授衔的原因,不过考虑到钟伟确实功劳卓著,因而在后来,党组织对他低衔高配,让他担任了北京军区的参谋长。
这对钟伟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结果了。
温玉成比老领导的仕途,要风光,特别时期,他曾任担任北京卫戍区司令员,甚至还在九大当选为了中央委员,但同样,他后来也遭到了很大的打击和磨难。
晚年时,钟伟与温玉成都还算过得不错,这对他们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