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重庆11月26日电 (陈琦、实习生姜晓轩)11月25日,“中国基层医生儿科常见疾病处理能力提升”全国启动会在渝举行。来自会上消息,由重医附属儿童医院牵头承担的国家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标准化儿童患者模型关键技术与应用”,成功创建我国首个标准化患儿模型。可为基层儿科医生能力提升提供高效、大规模和低成本的应用和评估服务。
会议现场。重医附属儿童医院供图
“我们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帮助更多基层医生提升儿科能力,更好地服务当地儿童。“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李秋说道。作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儿科医师培养基地和儿科学国家级继续教育基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近年来,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院搭建了一系列科研平台。
据悉,“标准化儿童患者模型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是一种模拟儿童患者真实诊疗过程的标准化患儿模型。由重医附属儿童医院联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清华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等9家单位协同开展,主要针对临床思维能力培训中反应出的“痛点”,利用人工智能方法,聚焦基层医生儿科能力培训、评估和改善工具缺乏的重大需求,实现基础理论、关键技术与系统应用的突破,帮助更多的基层儿科医生持续提升诊疗水平。
“经过3年时间攻关,该模型构建起有近20万例数据的标准化儿童患者病例库,打造了600多例不同病情、不同复杂程度的虚拟标准化儿童患者,完整覆盖儿童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项目负责人、重医附属儿童医院赵耀研究员介绍,相当于模拟了临床真实环境,虚拟患儿的病情能根据医生的治疗干预,发生不同的变化,从而提升基层儿科医生能力。
重医附属儿童医院院长华子瑜称,作为基层医疗机构诊疗能力快速评估和改善的工具,项目意义重大。虚拟标准化儿童患者模型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基层医生能在任何时间进行反复培训,从而快速提升基层医生对儿科常见疾病的处理能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进一步推进分级诊疗。通过引进应用虚拟患者系统,实现医疗资源有效下沉。
目前,该系统正在重庆、四川、贵州、湖北、云南、广东、上海、浙江等18个省市的1000家基层医疗机构进行试点应用,超过1000名基层医生将接受为期2周的培训。培训后,该模型还将根据反馈和专家评估,再进行完善,接下来将在全国推广,提升基层医生诊疗水平。